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湍流状态下涡发生器对矩形截面螺旋细通道传热与熵产的影响,课题组采用RNG κ ε湍流模型对内置5种不同涡发生器的螺旋细通道的传热和熵产进行了数值研究。选取的涡发生器结构为具有相同长宽高的矩形、棱形、椭圆形及2种放置方式不同的三角形。在热流密度300 kW/m和雷诺数Re 4 500~12 000的条件下,对内置不同涡发生器的螺旋细通道与光滑螺旋细通道的摩阻系数、努塞尔数、热阻和总熵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雷诺数范围内,5种加入涡发生器结构的通道内流体努塞尔数、摩阻系数均大于光滑通道,热阻均低于光滑通道;当Re<7 500时总熵产率均低于光滑通道,而7 500<Re<12 000时反之。几种涡发生器结构中矩形涡发生器结构能源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等流量法在高温回热器试验台上的应用.用等流量法(修正的等雷诺数方法)对75kW回热器进行传热性能试验,并进行传热数据分析.从总传热系数K中分离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h,获得了有工程应用价值的Nu-Re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恒热流密度时不同形状涡发生器对螺旋通道内流体湍流状态下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内壁光滑以及内置体积相同的半球形、圆柱形和圆锥形涡发生器的螺旋通道进行数值模拟。在工质为常温水,热流密度为50 000 W/m2,入口温度为298 K,入口速度范围为0.5~1.0 m/s的条件下,研究了湍流状态下4种螺旋通道的 努赛尔数、泊肃叶数和综合性能评价因子(η),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行熵产计算。结果表明:在湍流状态下,3种涡发生器对努塞尔数的影响不大,泊肃叶数有所增加,η均小于且接近1,总熵产提高,并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综上可知,涡发生器结构的改变对螺旋通道的传热效果影响较小,对熵产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轿车散热水箱中圆、扁两种形状的管子进行了热性能试验并取得数据,在传热,风阻和水阻的综合特性上作了比较,评价管子形状对传热和功耗的影响,得出扁管散热水箱的最佳管内水流量为1.14kg/s,此时水阻为48645Pa。指出选用扁管作为散热管,既具有强化传热的优点,又可降低管内水流量。  相似文献   

5.
用非稳态数学模型对包含入口段的带肋环形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肋片参数Sp/D=0.187 5、Sp/D=1.125,雷诺数在400~800范围内,流动和换热都出现了自维持振荡特性,且入口段后,各几何周期的速度场、无因次过余温度场基本相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也基本相同.肋片高度增加,平均努塞尔数和摩擦阻力系数增加.肋片间距增大,对摩擦阻力系数影响较小,对努塞尔数影响较大.雷诺数增大,努塞尔数增大,阻力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计算流动与传热软件研究了空调系统用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开缝型翅片的开缝微肋结构对翅片整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测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吻合.结合场协同理论分析了计算结果,得出了翅片开缝微肋在既定工况下存在最佳倾斜角度等结论,为改进翅片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次流道对周向平行弯曲细通道夹套性能的影响,对有无次流道的周向平行弯曲细通道夹套内流体的层流 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果:次流道增加了夹套的平均Nu数;在低Re数 时,有次流道夹套的流阻系数f小于无次流道夹套,而当Re数大于1 050时,有次流道夹套的厂高于无次流道夹套;有次 流道夹套的传热不可逆的熵产率小于无次流道夹套,而2种夹套的流动不可逆的熵产率在低进口Re数时相差不大。次 流道强化了夹套的传热性能,且在低Re数时降低了夹套的流动阻力。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细圆管内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流动特性.试验段的管径为0.68mm、1.01mm和1.28mm,氧化铜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nm,悬浮液中氧化铜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04和0.06,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质量的分数为0.02。实验结果显示,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流动压降比去离子水的大,且正比于其质量分数;层流向湍流转化的临界雷诺数小于常规尺度的数值,且正比于管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上海桑塔纳轿车用散热水箱的传热性能进行试验,依据实测数据,将管外横掠管簇的对流换热系数从传热系数中分离出来,并整理成无量纲准则式,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对管内外的传热特性、阻力特性进行分析,验证了目前考核散热水箱热性能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求焊接L齿型螺旋肋片管表面平均放热系数和焊接接触热阻的“二次回归双参数迭代法”和试验装置。用此方法分别求出在一定的管束布置方式下内部管排中的两种焊接L齿型螺旋肋片管的平均放热系数无因次关系式和焊接接触热阻的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