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道主义思想是艾特玛托夫创作的一条思想主线,支撑着他所建构的文学大厦。艾特玛托夫人道精神的丰富价值集中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个方面关系的基本把握上。  相似文献   

2.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在管理学文献中已经盛行了将近100年,人与环境匹配已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文章概述了国外关于人与环境匹配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人与环境匹配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矛盾同一性原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消除物化,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矛盾同一性原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消除物化,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所表现的人与外部环境、人与自我、人与人的关系,反映出他对当时人类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忧虑.这一主题和20世纪西方社会危机的衍生物--现代派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作为英帝国的发展的文化向心力,帝国意识贯穿于康拉德的多部小说。以海洋小说中的《青春》和《阴暗线》为研究文本,围绕海洋文学之中特有的"海洋"、"船只"、"水手"三个要素,来分析这两部小说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方面所体现的帝国意识,从中读出康拉德对大英帝国的深切关注,并探索隐匿于文本之后的帝国崛起意识形态动因。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道德经》中充满着廉洁和谐等智慧,只要我们平和谦逊地潜心研究、分析和梳理,汲其精华,剔其糟粕,那么就能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乃至国家治理等方面有效地推进整个社会的廉洁和谐发展。着重阐述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廉洁和谐发展的逻辑起点、人与人和谐是根本要素、人与社会和谐是基本条件、人与自然和谐是物质基础、国家治理的和谐是最终保证。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涉及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通过对传统发展现的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还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发展。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和投使的时代理应终结,和谐融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此外人与人的和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和保证。人类社会中的不公与强权是导致生态失衡的深层原因。因此,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孙子认为战争是事关国家全局性、宏观性的大事,必须慎重对待。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的经济活动也具有利害相参的两重性,经济上的宏观决策其成败也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盛衰。孙子提出的战略决策所应考虑的基本要素即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今天的宏观决策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伦理形态在东周时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突出表现,是从西周神与人关系下的政治宗教伦理形态开始向现实的人与人关系下的社会伦理形态转变,随之反映各种社会伦理关系的道德范畴也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古代伦理形态的基本范型—"五伦"社会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