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资产转移是资产证券化区别于其他融资手段的关键,是资产证券化结构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关系着整个证券化交易的成败。分析资产证券化之资产转移的本质和法律特征,探讨资产转移的方式及其构成要件,对我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立法实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任少雄 《理论界》2014,(8):69-72
台湾地区充分借鉴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的经验。一方面,台湾地区采用统一的立法模式,同时与传统民商事法律的一般性规定进行了立法衔接;另一方面,其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样采取统一监管模式。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同属大陆法系,其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立法与实践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契约关系的创新.它由多个金融机构分别达成不同的金融契约共同完成融资过程.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中形成了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导致契约主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也更加突出.必须从契约主体的行为动机出发,将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契约设计和经济制度设计联系起来,通过程序和规则的设计来解决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亟需资产证券化来解决经济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是如何使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现行法律相适应的问题,来自法律制度环境的阻力将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障碍,这已为亚洲许多国家的经验所证明。剖析我国法律中与资产证券化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并提出相关建议是本文宗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确界定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本质,关乎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资产证券化首要环节的资产转移的实质应为浮动担保,由此决定了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本质是以浮动担体为基础架构,通过增设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措施而构建的多元结构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与防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房地产业已被官方明确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随着房贷规模的日益膨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21世纪全球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工具创新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尽早实施和规范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加快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建设已势在必行。然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柄“双刃剑”,本身也带来诸多风险,且这些风险贯穿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债权处理、债权发行与交易、经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目前金融界的热门话题之一。首次剥离的银行不良资产由于质量较差;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格局较为分散;证券化的法律环境不具备,特殊目的实体(SPV)建立的法律障碍较大,发行证券的条件较严格等原因,其证券化难度较大。第二次剥离的不良资产质量部分适合证券化要求,同质性较高;《信托法》等法律的出台为其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法律环境支持。尽管如此,当前的法律环境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因此应从整体上对不良资产的制度设计和外在法律环境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8.
法律制度决定了资产证券化是否可行和如何进行,制约着资产证券化的成本、效率和风险处理.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活动不仅要倚重传统的法学理论,还要根据具体国情对现行法律制度进行适度的分析、调查、突破,进而构建专项的证券化法律制度,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成功运作.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中的SPV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玉梅 《天府新论》2004,2(1):68-70
关于SPV的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它进行投资的主体,它的法律组织形式,证券化资产转移等等法律问题。目前我国用信托来设计SPV相对来说更具可操作性,但还存在一些障碍。最好是以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理,针对资产证券化能够有一部专门的法律,以避免对相关法律的修改。  相似文献   

10.
卢召兵 《天府新论》2007,(Z1):65-66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资金的融通和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我国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的发展使资产证券化的供给方面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物质基础。2005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入实践阶段,但在相关会计制度、法律制度,在信用评级方面都还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