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的观念意识与时代的社会现实发展之间紧密互动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心理。"拒绝式"社会心态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变迁或社会重大变化持否定态度的一种社会心态。"拒绝式"社会心态的生成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均主义观念、清官政治伦理和义利观密切相关。社会心态和社会矛盾的生成具有同源性,"拒绝式"社会心态对于社会矛盾具有推波助澜的消极影响。调适"拒绝式"社会心态,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社会心态正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学界也从多种视角对之展开研究,但在基本概念上还是失之含糊。通过拈出意义与情感的维度,我们可以从总体上对社会心态予以诊断,特别是对"心态秩序危机"展开分析。危机产生的直接根源在于基本共识、集体情感及道义调节的缺失,但更为深层的缘由,则是终极现实塌陷和社会结构紧张。化解社会心态问题的出路,还在结构正义,即各类资源分配的正义和利益冲突解决的正义。而在此基础上,社会学应当如何研究一般的精神世界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影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制约性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成员是否具有公民意识,是区分公民与臣民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根本分野。我国正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传统社会积淀下来的臣民心态、等级观念以及社会不公凸显的客观现实,对现阶段的公民意识教育构成制约与障碍。克服臣民心态,确立公民意识在观念领域的主导地位,制度不可或缺;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对立,促进社会公平,为公民意识教育提供现实的社会基础,制度至关重要。由此,必须加快制度建设,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供现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社会冲突的实际问题要求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给予回应,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的现实关怀出发,把"实现和谐"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新的视界和问题域,把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化解社会冲突的最终指向,探讨从意识形态建设入手,通过强化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来整合公民的价值认同,引导社会心态趋向理性、平和,并以此作为构建社会利益平衡机制的基础和化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路向.  相似文献   

5.
现实青年宗教心态浅析郭虹青年宗教心态是指在青年中存在的对宗教的兴趣与态度。在我国青年中,宗教心态作为一种群体心态出现为时还不长。在建国以后四十多年中,无神论的教育和社会影响使宗教思想和有神论观点一直处于被排斥的境地,故而青年中受宗教影响者甚少,也谈不...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心态的有效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萍  杨珍妮 《中州学刊》2015,(3):94-100
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引发了人们多元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除了反映人们对于社会变化的认知、态度、情绪,也反映相对来说更为稳定的社会价值观。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应然"的原则和目标对自发的社会心态进行自觉地调节和规约,引领着人们的理想追求、社会认知和行为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心态的导航器,必须增强自身的理论创新力、包容力、渗透力、辨别力、教育力和利益疏导力,达成全民的价值共识,才能实施对多元社会心态的有效引领。  相似文献   

7.
正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沙漠里,以为这样就安全。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为"鸵鸟心态"。"鸵鸟心态"实为逃避心理"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些人面对压力会采取回避态度,结果使问题更复杂、更难处理。就像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把头钻进沙子里,自以为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作为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在社会结构与制度的挤压下,他们的生活机会狭窄,且社会流动机会有限,面临上升的"天花板"效应。社会结构现实及其原因的感知消解着他们的生活意义,潜在地奠定引发心态危机的基础;而直接或间接的伤害性体验直接引致了社会心态危机的爆发,且心态危机还具有溢出效应。普遍的焦虑、不信任、群体性怨恨、社会情绪偏激与充满戾气,消解了社会共同体的情感价值体验,威胁社会稳定。在化解心态危机的时候,需要注重社会建设的情感维度,以公平正义重构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丁旭东 《兰州学刊》2011,(10):183-185
人的行为体现意识,如文化消费行为是人在文化价值观念的比较、选择、认同的基础上,把需要冲动转化为购买行动的过程。所以,我们从人们的文化行为的状况中便可推演出社会价值观念,继而推导出社会文化心态。社会文化心态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决定社会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因子。笔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对当代某种文化消费等行为中体现出的社会心态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何引导人们从过多倚重物态文化的现实转向更广阔的精神文化消费,提高文化市场的服务水平、消费内容,提高社会文化消费内需,促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是当今我国进行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重要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0.
解继丽 《学术探索》2012,(7):169-172
"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曾经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从发展的角度认识这一思想,是比这一思想本身更具有意义的问题。技术是人类发展的现实承载,对人的行为包括学习行为都有着重要影响,是分析学习行为的可靠尺度。从技术的发展与学习行为变化的关系来分析,可以发现"教育即生活"是工业社会时期的一种特殊显现,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阶段性。在信息社会中,人的学习开始摆脱教育影响的桎梏,学习将融入到人的全部生活之中。"学习即生活"将逐渐成为人的一种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1.
《夷坚志》中有不少科举梦兆故事的记载,对于揭开宋代士子心态和社会现实具有特殊价值。科举梦兆的内容多是试题、报榜人、科名、登第时间、因果报应等与科举密切相关的事物,并对士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发生人群、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科举梦兆呈现出集中的特点。作为科举社会的产物,科举梦兆表现了士子在科场沉浮中的复杂心态,是宋代"科名前定论"的重要阐释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态是弥散于群众中未经加工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既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又是社会运行正常与否的"晴雨表"、"风向标".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维系一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条件.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心态也处于多元、多变、多样的活跃期,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主持完成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转型时期社会心态失衡及其调适》(迟云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从社会心态失衡的小切口入手,剖析了当前社会心态失衡的现状,阐释了社会心态失衡的深层次原因,探索了应对社会心态失衡的有效路径.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毕业生必须调整好职业理想和现实职业的关系,把职业理想建立在符合现实和社会需要,符合个人发展的基础上,只有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才能使自己顺利就业,只有转变就业心态才能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4.
李合堂 《河北学刊》2003,23(6):98-100
本文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及社会结构的发展特点出发,反思了社会逆反心态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通过对社会意识在社会转型进程中的过渡特点的分析,探讨了社会逆反心态产生的社会意识背景;通过分析社会负面现象对社会心态的影响,解析了社会逆反心态产生的社会现实原因;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社会逆反心态进行理性疏导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推进,作为分支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得到了学界的关注与认同,但现有的研究体现出明显的学科建构色彩,主要表现为:分支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学科论的论说思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依托.“学科建构”的思路背离了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知识生产机制,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元素,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除了遵循自上而下的“学科建构”思路以外,更需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能够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强大的社会解题能力,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时代精神与现实关怀.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需要着力解决如下几类突出的现实问题: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与作用问题,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情绪的疏导与引导,社会分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构以及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不满化为谐趣——李汝珍《镜花缘》“游戏心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李汝珍《镜花缘》“游戏心态”进行阐述与分析,探析作者“游戏心态”产生原因,认为其与李汝珍当时所生活的时代等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对李汝珍的“游戏心态”作出认识。李汝珍于轻松、游戏、幽默、滑稽中抨击现实社会现象,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1]而社会心态下的国民心态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又是不可回避的重中之重。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从而产生不良心态。因此,如何将民生保障从物质领域延伸到精神层面,以及如何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态是人们对自身及现实社会所持有的较普遍的社会态度、情绪情感体验及意向等心理状态。本文以青海省著名藏传佛教寺院——佑宁寺为例,从安全感、社会地位、社会支持感和国家认同四个层面对中青年僧侣的社会认知进行测量,从而反映其社会心态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研究发现僧侣群体中存在对社会安全的某些领域满意度较低、收入来源单一且水平较低、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对某些领域的社会信任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平安社会建设力度、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生活状况改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着力加强心理咨询和情绪干预等有助于中青年僧侣树立良好社会心态、增进社会繁荣稳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何调控"弱势群体"的权益表达,不仅是历史问题,也是日益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就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操作的两个方面,做了初步讨论.本文认为,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语境中,"弱势群体"的权益表达与传播的方式及其所产生的破坏力是不同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仅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应该注意从技术、法律和社会心理安全层面,对"弱势群体"的权益表达加以关注和调谐.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下,过去传统安全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焦虑大都集中在国家生存的想象上.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中,人们发现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更直接、更现实的威胁扩展到了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从而使得个人和人类社会成为这些问题的最大受害者,同时也成为安全的感知者,西方国家"人的安全观"虽然不足以成为安全观转型的坐标,然而其对"人的安全"问题的凸显却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