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俭 《城市》2009,(1):71-75
在品牌经济时代,品牌就是传播力、生产力、竞争力和发展力。近几年.不少城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休闲之都”、“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国内有关机构也先后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等评比活动.打造城市品牌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战略。文化品牌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孟登科 《老人世界》2010,(11):32-32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流行于中国城市版图上的各类名号评比不下上百种。在繁多的名号下,很少有人留意他们之间到底有几多差别。例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虽然字面上“失之毫厘”,但实质却“谬以千里”。国家园林城市评选的主审单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森林城市的评选单位则是国家林业局。  相似文献   

3.
创建生态城市塑造天津城市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桂敏 《城市》2009,(10):67-70
一、创建生态城市是塑造天津城市品牌的需要(一)城市生态与城市品牌有着本源的联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牌成为营销界最热门的主题。而城市也可以像产品或服务一样进行品牌建设和管理.这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的共识.成为城市营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亮点。在现代城市竞争的“春秋战国时代”.更需要塑造城市品牌.迎接城市全球化、城市新分工格局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化,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城市作为城市竞争的高级阶段,已成为城市竞争的焦点领域。品牌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施展政府公共关系、打造品牌城市的“342”体系,以期对品牌城市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区域中心的四川省广元市,其第二轮城市总规的修编工作已于近期开始进行。为搞好这次城市总规修编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些看法,以供参考。笔者认为,广元市第二轮城市总规修编工作,应坚持这样两个目标:第一,在城市特色上,要继续坚持把广元中心城市建成山水园林城市,就要突出广元市中心城区“三山环两水,五坝抱一城”的山水园林组团式自然地貌,并围绕建成山水园林城市的最终目标,突出唯我独有的山、水、园、林、路、楼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达到我市独特的山水园林自然地貌与我市深厚…  相似文献   

6.
在这篇文章里,我讲一讲天津市创建园林城市,按国林城市的标准衡量,其硬性数量指标的分析并提出实现的措施,使我们看到天津市创建园林城市艰难之处,同时,也看到希望之所在。 一、创建园林城市的必要性与依据 1992年国家建设部号召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创建“园林  相似文献   

7.
许嵩  孔佳雪 《现代妇女》2014,(7):372-372
近几年,城市环境建设兴起了建设湿地景观的热潮。这些湿地景观实现了多功能效益,可为人们提供观赏、游玩、娱乐和教育、文化、科学等活动,同时也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根据城市湿地的生态属性,对其进行湿地景观设计,使城市湿地功能达到最大化。现代城市大力发展湿地景观设计对现代城市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湿地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集结地。从大的经济范畴角度来看高校就是一件商品,它的发展同样要遵循商品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它要进入,也只能进入社会流通领域才能使它的潜在价值外在化并实现增值。高校的发展也要遵循商品品牌的规律,必须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它要被社会认可和接受才能建立和增加它的无形资产。建立开发和利用它的无形资产是每个高校追求的最高目标,这就是高校品牌。一个高校的形象建设,就是一个高校的品牌建设。北京大学作为现今中国最高学府,这个高校品牌所包含的无形资产无疑也是最高的。只要你一说到“燕园”“未名湖”抑或“五四”运动,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9.
谈可持续发展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蓓 《城市》2009,(5):60-64
目前.建立生态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努力的目标。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中国的产业布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动.呈现从“二三一”转向“三二一”的趋势.现代工业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被边缘化.大量工业废弃地出现。那些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  相似文献   

10.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MCBD)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服务功能的新载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动力和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不仅强调经济、产业、配套设施等"硬实力"的目标与定位,更要关注文化、品牌等"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以便将上海真正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为例,针对商务区文化品牌建设与发展的成效与不足,提出针对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文化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增辉 《城市》2010,(12):68-73
2009年12月的成都市委工作会议确立了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其内涵包括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并且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为近期目标,用5年~8年时间把成都建设成为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新三最”城市;第二步为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过程中,对唐山城市性质的定性众说纷纭。有人提出要把唐山建成“次级国际性大都市”;有人提出要把唐山定性为“港口城市”;也有人认为唐山不宜再提“工业基地”,以免给人以“傻、大、黑、粗”的印象;还有人的提法实际是以现状性质代替规划性  相似文献   

13.
品牌翻译与文化习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ents(奔驰)、Coca-cola(可口可乐)、JEANJEAN(晶晶)。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字时,便会想起风驰电掣的汽车、酣畅淋漓的饮料、回味无穷的法国名酒,这些品牌的汉译名称,堪称为一种经典。商标品牌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如何创立名牌,这其中一半是科技(即质量和服务),另一半是文化。当今企业实施的“名牌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战略”。商标品牌的确立,既要考虑消费者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元凯 《城市》2008,(11):104-10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和谐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成了媒体乃至人们交谈时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国家要和谐.社会要和谐,邻里与邻里、部门与部门之间要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也要和谐,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谈艺术、讲构图,都离不开和谐.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当然也不例外。的确,和谐才会发展,和谐才产生美。  相似文献   

15.
城市森林的提法最早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加拿大,泛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范围内的所有树木。由于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同时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净化城市空气,还城市一个健康、清洁的环境,所以,以城市森林为规划主题的森林城市建设蓬勃发展,极大推动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以植物为主要自然要素布局的森林城市可以看作是园林城市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峰  徐昊 《城市观察》2012,(4):19-25,6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建设日渐升温。截止2012年6月,我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和地区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方案,“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信息化建设中的热门词汇。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存在诸如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种种问题。本文就智慧城市的定义、评价体系、架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为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冰 《公关世界》2008,(1):10-11
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在聚集人口、提高效率、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为中国城市品牌、城市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又响亮地打出“城市”的口号。可以说,对于中国的城市而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将是两次十分难得的品牌国际化发展良机。然而,城市品牌要走向市场,决策者和老百姓该如何去做?  相似文献   

18.
朱圣明 《城市》2016,(9):42-46
温岭东部新区在建设过程中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积极探索实现“生态保护、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三者共生共赢的新路径,已初步形成了“清洁产业、生态排水、雨水花园、生态湿地”四大防护体系,确立了雨水“自我渗透、自我过滤、自我积存”的海绵城市生态底色,达到了城市雨洪防治、雨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生态保护等多重目标,实现了雨水资源化,实现了“城市、产业、环境”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总结温岭东部新区的经验,可以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难得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物质空间发展迅速,但宜居城市的独特个性却不易取得,“千城一面”,这是存在于当下快速发展中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珠三角中等城市江门市新区建设实例的研究,指出问题的结症在于快速发展推动力机制的实际作用指向与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之间存在价值取向的矛盾和偏差。在解决的途径上,需要突出“量”之上的“质”,尤其是“形而上质”的建构,即从城市规划的层面开始,重视空间环境的连续性,调整“政府主导”的作用,持续着力于经营城市生活的精神感受,包括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的体验,城市文化认同及归属感等,催生丰富多样的城市气质。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静 《现代交际》2010,(3):20-24
“治理”范畴是近几年政治学、社会学、城市学广泛重视和应用的范畴。社区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多元权力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最终实现发扬民主、整合资源、促进社区建设的目的。这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发扬民主的过程,同时也是社区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它既是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社区建设中的实际运用,又是我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对社会伦理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社区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现状分析,针对问题产生原因及表现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