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14735万人,占总人口的11.28%,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毋庸置疑,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劳动力及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各级政府对快速增长的流动人口规模应对能力不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劳动力需求剧增,人口流动政策逐渐放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抱着改善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梦想流入城市打工。近三十年,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由1982年3000万激增到2005年的1.47亿。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女性流动人口规模已达到2001万,占流动人口总量(4242万人)的47.2%,大多数女性流动人口到工厂打工,因而派生出一个新的称谓——“打工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经济改革中,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南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其起步早、历史长、发展快,令人瞩目。然而,伴随苏南地区时经济起飞和农村现代化过程的推进,又催生出了中国现代人口转变的“苏南模式”。自70年代以来,苏南地区人口出生率从25%以上迅速下降并持续稳定在15%。左右(苏州市1990年为13.32%),人口自然增长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趋势80年代以前,由于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加上严格的户籍管理,我国的流动人口为数很少。据估计,到八十年代初,全国离开户口所在地外出打工的农民人数不超过200万人。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流动人口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的过程。1984年,中央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的控制,当年,全国流动人口猛增到2000多万。从此以后,人口流动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1993年,全国约有6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在外流动,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进…  相似文献   

5.
黄荣清 《当代中国人口》2009,26(2):1-10,23-28
一、人口数量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一度高速增长,从1982年的6643万人增至1990年的9057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3.89%,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6.62%提高到8.01%。1990—2000年,根据“五普”资料,全国(大陆)人口增加了9.92%,其中,汉族人口由103919万人增至113739万人,增加了9.45%,全国人口和汉族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91%和0.87%;  相似文献   

6.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为1.4亿人。若按国家人口计生委2008年的调查推算,全国流动人口约为2.01亿人。农村大量人口外出就业,他们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为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重视和关注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均衡协调转移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1995年其总人口为8701万人,非农业人口2170万人,占总人口的24.9%,农业人口占75.1%。乡村劳动力为3497.4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为2515.7万人,占乡村劳动力的72.6%。与众多的劳动力相比,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农业人均负担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8.8亩下降到目前的2.8亩,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非常突出。山东省地域差异非常明显,跟全国一样可以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普遍较为落后,可以说山东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因此,研究山东的农业剩余…  相似文献   

8.
人口的大量流动与人口城市化是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外在表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我国流动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计划生育领域。吉林省经过几年实践,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操作性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据调查,目前吉林省流动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流动人口呈逐年增加趋势(见表1),预计今后几年仍会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表1吉林省各年度流动人口从调查看,吉林省流动人口涉及全国…  相似文献   

9.
朱尧耿  朱犁 《人口研究》2007,31(3):91-94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1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1.5亿~1.7亿人,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将持续存在。按人口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测算,今后20年将有3亿农村人口陆续转化为城镇人口。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北京市2005年户籍人口为1180.7万人,流动人口为357.3万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数量之比为3.3∶1。2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我国基础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缓解了农村…  相似文献   

10.
区域竞争下流动人口的规模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新定义了流动人口概念,并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实际规模及分布。广义流动人口包括离开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长期流入者和半年以下经济型短期流入者。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现有人口数据,我们发现经济型短期流入规模达1676.5万,占重要流入省市总人口比重的2%以上。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总数在1.5亿左右,其中跨省流动人口大约6844万。省际流动的流入地及流出地都比较集中:近3/4来自中南及西南9个欠发达省份,3/4流向经济发达区域广东(34.2%),长三角(28.5%)和环渤海地区(13%)。对珠、长三角的选择由距离决定:邻近省选择高度集中,等距或长距时则分散到两个区域。以上分布显示沿海发达地区对中西部人口的强烈吸引力,也反映出区域发展多极化后发达区域间劳动力需求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公安部 1996年流动人口统计数据和国家统计局 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 ,对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 :(1)城市流动人口规模与市区从业人口、市区个体劳动者人数、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市区工业总产值、市区利税总额、市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和市区职工年平均工资相关显著 ;与市区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市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市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市区百元资金实现利税和市区客运总量相关不显著 ;与地区人口呈负相关。 (2 )流动人口超过 5 0万以上的城市 ,其流动人口规模与市区的社会经济因素回归效果较好 ,回归方程可以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润龙 《西北人口》2006,(2):15-18,25
2000年全国流出人口主要源于川皖湘赣豫鄂桂,流入人口集中在粤浙沪苏京闽,流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1.6%。人口流动主要路径有10条,其中到广东的占6条,到上海的有2条。省际、省内县际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29.4%、25.2%,市区内、县内乡镇街道间流动人口占24.5%、21.0%。  相似文献   

13.
邹湘江  吴丹 《人口学刊》2013,35(4):70-79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提高的速度全面超越了城市,这与当前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使得农村流出人口平均年龄和老年人口比例都远低于农村人口整体水平。流动人口内部在不断地"更新",年轻的流动人口不断替代年老的流动人口,从而保持较年轻的年龄结构,这种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口老龄化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2000~2010年间,农村人口自然老化速度基本保持稳定。而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其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影响从2000~2005年间的0.031岁/年增加到2006~2010年间的0.07岁/年;农村流出人口对农村人口平均年龄增加的贡献也从8.04%上升到16.91%,人口流动已成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力。从人口流动的角度,需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解决如何让流动人口在城市沉淀下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按国际划分标准,一个国家如果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如果分别超过了10%或7%的话,即可看作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势头正在引起全世界关注。当21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型国家。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有1.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并且继续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3亿。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1/4。发展老年产业是关乎构建和谐社会、维系社会安定以及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大事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Li H  Yi J  Zhang J 《Demography》2011,48(4):1535-1557
In China, the male-biased sex ratio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ecause the one-child policy applies only to the Han Chinese but not to minorities, this unique affirmative policy allows us to identify the causal effect of the one-child policy on the increase in sex ratios by us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D) estimator. Using the 1990 census, we find that the strict enforcement of the one-child policy led to 4.4 extra boys per 100 girls in the 1980s, accounting for about 94% of the total increase in sex ratio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robust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estimated policy effect is not likely confounded by other omitted policy shocks or socioeconomic changes. Moreover, we conduct the DD estimation using both the 2000 census and the 2005 mini-census. Our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e one-child policy resulted in about 7.0 extra boys per 100 girls for the 1991–2005 birth cohorts. The effect of the one-child policy accounts for about 57% and 54% of the total increases in sex ratios for the 1991–2000 and 2001–2005 birth cohort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梁宏 《南方人口》2012,27(4):25-31
广州市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也是“珠三角”外来人口的主要流入地。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的非户籍常住人口规模高达476.0万人,占广州市人口总量的37.47%。而且,通过与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对比发现,广州市非户籍人口的年龄结构、地区分布、家庭户比重、行业及职业构成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非户籍常住人口构成的这些变化,对广州市的外来人口管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等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疆人口净迁入急剧减少、人才流失加剧、劳动力出现有限供给,政府劳动力政策出现偏差等现象,分别从贡献率与边际效应两个视角对人口迁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根据改进后的经济增长率分解法测算了人口迁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后发现,1978-2013年,人口净迁入使新疆经济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核算理论与拓展的C-D生产函数测算了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后发现,人口净迁移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可以提高0.24个百分点。量化研究的结果表明,新疆一直以来是我国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人口迁入并不构成新疆经济发展的负担,反而为经济发展带来了红利。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关流动儿童的各种基本信息还明显缺乏。为此,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概括和分析全国流动儿童的人口学特征、迁移特征和受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流动儿童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且分布高度集中,多数来自农村;流动儿童还呈现出明显的迁移特征:跨省、省内跨县和县内跨乡镇的流动儿童各占1/3,他们作为父母的随迁者,已属于长期流动的人口;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有所好转,但情况依然不乐观,各地流动儿童就学状况的差异较大,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并不都是流动所带来的问题。分析结论期望能为流动儿童各方面问题的解决提供基本的人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关于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1%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的现状特征,并且研究外来常住人口在上海的分布状况,从而更好地全面认识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地理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本研究能够为上海市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做好工作、构建融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K Zhu 《人口研究》1982,(3):50-51
The Yemen Arab Republic conducted a national census on February 1, 1975 and collected accurate an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population research. Such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various factors in this country'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o set up a longterm plan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is census,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was 4,705,337. About 54.4% of its population was under the age of 16, and the average age for the population was 16. This young age population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need employment is high, and the pressure 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rong. Because of a poor living standard and backward health care, the birthrate and death rate have remained very high,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very slow. Because of the poor geographical condi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the country is rather scattered. Every residential area has an average population of less than 83 persons, and this is a great obstacle in the country'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level and education remain very backward, and the illiteracy rate is high. The illiteracy rate among women is 97.6%. Most women do not participate in social labor. In the labor market, the percentage of underage workers is extremely high. Many young children have to work to support themselves because of the backward economy and poor living conditions. All these are obstacles to this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