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陈振斌 《理论界》2014,(3):7-10
毛泽东一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民生的概念,但在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其中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是改善民生、造福民生的基本政治前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民生思想的核心;大力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事业是改善民生、造福民生的重要举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对现阶段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民生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禹 《兰州学刊》2009,(4):166-169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阐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对我国民生建设的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民生建设之路可见,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与民生建设具有一致性。要改善民生,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民生建设和理想信念建设提供理论支撑;集中力量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改善民生和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主进程,加快改善民生,巩固党的理想信念;改善文化民生,继承发扬理想信念建设的文化根基,抵制动摇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庸俗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无论是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许多代表参加的“讨论发言”,都十分重视并且热议着“民生”的话题。可见,民生的改善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应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内容为指针.确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民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民生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方面.胡锦涛民生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胡锦涛民生思想为指导改善民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善民生乃社会和谐之本。从历史的角度看,改善民生自古就是封建明君圣主谋求社会和谐所共奉的王者之道,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从现实的角度看,改善民生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切入点和现实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朱秦 《理论界》2010,(10):33-35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对当前我国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的普遍道德性和特殊性,在我国具体的人权事业中,就是必须以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基本和首要权利,解决好我国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和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合法性、公共性和服务性的特性,要求政府承担起维护和改善民生的责任,通过法律、制度和政策等途径改善民生现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需要多角度进行探讨分析的问题,也是可以将二者加以综合考察的问题。无论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演进中,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呈现的特殊变化轨迹,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均展示了二者关系的一般性发展逻辑:从高度融合到经济增长对民生产生单向度影响,再到民生不仅以经济增长为基础,而且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民生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样性特征。将民生作为一个整体构建民生指数进而考察民生建设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研究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取向。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以民生指数反映的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互动关系。从民生指数看,我国民生发展指数相对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从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经济增长对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加强,而民生建设也显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9.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紧紧围绕“满足基本民生、改善小康民生、建设现代民生”的工作主线,抓住大事保障民生,办好实事改善民生,破解难事维护民生,全市民生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与经济建设一同实现了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与百姓息息相关,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在系统总结我国"十三五"时期民生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发展阶段我国民生建设面临的挑战,依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民生发展的明确要求和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