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玉珍(公元1330——1366年)是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期的将领之一,也是四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活动,见于文献记载的共有十六个年头,即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二十六年(1366年),其中有九年时间活动于四川,并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农民革命政权。明玉珍死后,他的儿子明昇还继续维持了五年多,直到洪武四年(1371年)为明朝灭掉。解放以来,史学界对明玉珍的评价还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明玉珍是农民起义军的部将,但大都语焉不详,约略提及;有的认为明玉珍所属部队是一支“与地主阶级完全妥协”的力量;有的则认为明玉珍的“大夏”政权是割据势力。本文拟就明玉珍的活动作些介绍和评价,并对一些意见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2.
明玉珍,湖北随县玉沙村人,元末南方红军驻守四川的农民军大将.1360年,南方红巾军首领徐寿辉,被部下陈友谅杀死,明玉珍宣布不再接受陈友谅的管辖,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年号天统,前后立国共十年,后为朱元璋所灭,现对大夏政权的性质及明玉珍的评价进行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俭,字仲宝,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卒于齐武帝永明七年(公元489年),享年三十八岁。但他在宋齐代兴之际却是政治舞台上极其活跃的人物,以佐命起家,官至总揽朝政的宰相,对于肖齐王朝的开基和政权的巩固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王俭又是一个学者,他于经学(主要是礼学)、史学(主要是谱学)、文学和目录学均有较深的研究,著述甚多,①影响颇巨,时人谓为“一代人宗”,②后人称为“文臣之首。”③研究和探讨王俭的政治活动、学术思想以及二者的联系,对于了解南北朝史,特别是宋齐以后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俭论     
王俭,字仲宝,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卒于齐武帝永明七年(公元489年),享年三十八岁。但他在宋齐代兴之际却是政治舞台上极其活跃的人物,以佐命起家,官至总揽朝政的宰相,对于肖齐王朝的开基和政权的巩固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王俭又是一个学者,他于经学(主要是礼学)、史学(主要是谱学)、文学和目录学均有较深的研究,著述甚多,①影响颇巨,时人谓为“一代人宗”,②后人称为“文臣之首。”③研究和探讨王俭的政治  相似文献   

5.
从公元九三七年至公元一二五一年,在伟大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洱海地区,建立了以白族为主体的大理国地方政权。共传二十二代,历时三百一十四年。行政区划设置了八府、四郡(镇)、三十七部及西双版纳、特磨道。辖区“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地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省境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统辖了云南全省和附近一些地区。这个政权臣属于宋王朝,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段思平就是这个政权的首任国王,是我们白族历史上杰出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6.
<正> 前凉是公元四世纪时建立在今天甘肃一带的割据政权。在整个前凉时期(公元301—376年),由于中原地区政权更替频繁,战火连年不断,尽管它偏于西北一隅,仍然没能摆脱这种局面的影响。因此,在它立国时期,安定内部、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是它的主要任务;同样,处理好与其它割据政权的关系,也是它立国政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朝政权,自公元1115年(金收国元年)到公元1234年(金天兴3年),约与南宋相当。在货币方面,金初“用辽、宋旧钱”,以后,贞元二年(1154年),“户部尚书蔡松年复钞引法,遂制交钞与钱并用”。再后,即用银钞。到金代末年,通货膨胀,人民专用白银。总的说来,金代的货币,可以分为三种:一为铜钱,二为银币,三为  相似文献   

8.
J 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争取地方 哲 学g 实力派概况(初稿)O一“引《公孙龙子》译解(下)*,92) 古 近 代 史户饭润及其空间论简介(3—27)g 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1—32)浅谈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批评(3—34)0 从语言角度看土家族族源(l—46)形象的哲学5 九品中正制(1—69) — —试论萨特(3—14)(4一66)元和削平藩镇淮西述论(1—82) 重庆宋代天目瓷(—80) 经 济 学。_。。。。;;。。。。。。_。。。 —“I”朱元潭为韩林儿属部考辨(2一98)对《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1 明玉珍建立大夏政权始末(2—105) 律究竟是否存在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9.
一郦道元的生平我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僚世家里。曾祖郦绍,原是后燕慕容宝的濮阳太守。公元三九七年(魏皇始二年),北魏拓跋珪攻克后燕的中山(今河北定县),“其所属公卿、尚书、将吏、士卒降者二万馀人”。“绍以郡迎降。”授为兖州监军。(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从此、郦氏家族加入了北魏拓跋部政权系统。公元三九八年(魏天兴元年)北魏又“徙山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翻译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而有译籍可供查考的我国初期翻译活动,又是与佛教的传入分不开的。据《魏书·释老志》说,西汉武帝“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西汉哀帝时又有大月支使者伊存授绎的记载。到了东汉,明帝于永平八年(公元65年)下诏褒奖招聚方士沙门祭神求福的楚王刘英,赞他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当时的南诏,是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建立起来的奴隶主政权。南诏晚期,已急速向封建社会过渡。自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建大蒙地方政权后,以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为首府(后迁治太和城)。全盛时期辖有今云南省全部、四川省南部、贵州省西部等地。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经济、文化皆大有可观。南诏  相似文献   

12.
西夏政权起源于古羌族属的一支即党项部落。尽管这个部落早在公元四世纪末就已经存在了,但在中国与内陆亚洲诸国的交往活动中发生作用,却直到九世纪末才表现了出来,这是由于部落聚居区域和政治实力等发生了转变的结果。公元十世纪初,内亚与中国之间的商路联系,已受到党项的严重干扰;十世纪末,李继迁领导的大夏政权的勃兴,对周围地区及邻族邻国的政权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以后,直到蒙元帝国的兴起,西夏政权都始终控制了中国一内亚的交通路线,使原本密切的彼此联系,沦入了孤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盛乐考     
公元386年北方游牧民族鲜卑的一支---拓拔鲜卑,在今天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境内的“盛乐”古城建立政权,国号“魏”,史称“北魏”,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但是“盛乐”在汉代是写作“成乐”的,根据文献上的相关记载,“盛乐”应是《魏书》的讹写。  相似文献   

14.
旧史所称“五胡十六国”的一百三十多年间(公元三0三年—四三九年),中国境内先后出现过賨、匈奴、羯、汉、鲜卑、氐、羌等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首先是賨人建立的大成国。 賨人又称板循蛮,郭璞称之为僚人,唐代又叫南平僚,宋代叫渝州蛮。賨人这个称呼,开始于汉代。汉初,賨族的普通老百姓“岁入賨钱,口四十,谓之賨民。”(谯周《巴记》)这就是賨人称呼的起源。  相似文献   

15.
宋代思想家的价格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已进入它的后期。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后,经过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史称“五代十国”;在此期间,战乱频仍,根本谈不到发展经济,因此没有出现可以称道的经济思想家。公元960年,赵匡胤统一全国,建立宋王朝,史称北宋(公元960——1126年)。后由于受金人武装势力逼迫,赵构迁都临安,直至公元1279年为元所灭,史称南宋。两宋政权共历时三百一十多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商品货币关系还是在不断扩展,从而使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突出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16.
公元八世纪,相当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兴起了一个雄据一方的政权,有的称之为“南诏国”,有的称之为“南诏政权”.这个南诏,以云南西部的洱海区域为中心,历时达164年之久.(公元738—902年)那么,南诏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呢?就我目前看到的材料说,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意见认为:南诏是奴隶制社会.如有的说:“南诏国家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奴隶所有制,它是南诏国内各种生产关系的主流.”有的说,南诏是“唐代我国西南地区继吐蕃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奴隶主政权”.有的也说:“南诏是公元七至九世纪在云南出现的一个奴隶主地方政权”.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南诏的社会性质“是还带有原始社会成分的早期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一以契丹族为主建立的辽朝,起自公元916年至1211年,将近三百年间,其中公元916——1125年的209年主要建立在东北、漠南、漠北及华北部分地区,公元1131——1211年被称为西辽,是以中亚及天山南北为根据地的割据政权。契丹族最初居于辽水以北,北魏时属于鲜卑贵族统治,到唐时,部落已逐渐强大,628年(唐贞观二年)契丹就背离突厥,归附唐朝。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朝便在契丹地区设立松漠都督府。从此契丹就归入了唐朝的行政建置。  相似文献   

18.
《晋书·刘元海载记》记有刘渊这样的话:“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遭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 刘渊,字元海(公元二五○?—— 三一○年)是居住在今山西省中部的兄弟民族匈奴族的首领,生于三国时魏的末年,是十六国时期汉(前赵,公元三○四——三二九年)的建立者。唐朝初年撰写《晋书》时,为了避讳(唐高祖李渊),所以称刘渊的字。《载记》是《晋书》中专门记载割据政权统治者的传记。刘渊在这里所说的“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意思是说他对西汉初年的文官随何和陆贾不懂得武事、武将绛侯周勃和颖阴侯灌婴不懂得文事,都很鄙视。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文献记载,聚居于今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之裕固族,是公元九世纪中叶至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活跃于我国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并建立过地方政权的河西回鹘的后裔。在河西回鹘立国的一个半世纪里,回鹘人同汉族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政权,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也同当时在我国宁夏地区立国的西夏、在华北和蒙古建国的辽国,发生过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据新旧唐书记载,河西回鹘是公元840年回鹘汗国(647—840)灭亡后,从我国蒙古地区迁去的。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河西陇右地区一直为吐蕃农奴主所盘踞,所以当时迁至河西地区的回鹘,新旧唐书又说是“奔吐蕃”。回鹘汗国灭亡后,一部分回鹘人之所以迁往河西,当然是有其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原因的。早在公元一世纪初叶匈奴国家崩溃之时,漠北的丁零人(回鹘族的先民),就大批“亡  相似文献   

20.
目前笔者所能见到的所有书本的、网络的“状元录”“状元谱”类文献均遗漏了大夏状元。其实大夏政权在称帝至灭亡的9年内成功举行过两次进士举,产生了两名状元:董崇璧(或作董璧、崇璧)、庞百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