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简论四川财团的形成、发展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区域性金融工商资本集团之一--四川财团的形成、发展和特点的研究,认为四川财团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抗战期间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其代表人物的政治性格主要是发展区域经济,反对军阀混战,拥护国家统一,支持抗日御侮.四川财团所属大中型企业创造的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时代特色,推动了巴蜀文化的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无锡地方当局屡次奉令禁烟,但鸦片烟毒不仅没有禁绝,反而越来越猖獗。禁烟失败的原因,主要与无锡地方当局禁烟的态度、目的,以及禁烟的方法存在问题有关,同时与部分官员循私枉法也有一定关系。禁烟的失败,对无锡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鸦片烟毒更加泛滥,吏治更加腐败,并且败坏了社会风气。民国初年无锡禁烟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一项重大社会改革政策出台之前,对其进行周密的论证和策划,出台之后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其实施,以确保其成功而不会走向其反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米统会"是在日伪原有的粮食统制政策日益陷入困境,日本被迫实行"对华新政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一个完全受日伪控制的半官方商业经济组织。为实施粮食统制,"米统会"采取了多种超经济的强制手段,给华中沦陷区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广西当局对对外贸易进行了整治,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成立广西出入口贸易处,由省府统制全省主要出口贸易,成立饷捐局,调整税率,限制进口,引导出口,同时鼓励、帮助生产,增加出口,实现自给。这一套综合措施的运用增加了出口,逐渐减少了入超,对稳定广西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坚持旨在永断鸦片来源的具结贸易政策。美、荷以及葡萄牙澳门总管均相继表态不再带运鸦片来中国内地,各国亦相继具结进黄埔贸易,以商务监督义律为首的英国对华贸易商人却不愿按规定具结进口贸易,中英终因双方各执己见而交涉失败,以致中英贸易断绝,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具结政策是有条件的中外通商贸易政策,是林则徐禁烟政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整个具结问题而言,具结政策是基本失败的政策;但就当时来说,它又是最合时宜的政策。中外具结交涉失败,除英国商务监督、对华贸易商人及英国政府的阻挠、破坏这一主要原因外,原因还在于政策本身的变化、不完备,在于林则徐等人的犹豫、怀疑,在于清朝腐败衰微、民心不一及具结策略的疏漏等等。  相似文献   

6.
财团,即金融垄断集团的简称.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以刘湘为首的21军军阀官僚占据了四川的工商、金融中心——重庆,他们利用内战中掠夺来的财富,投资于新兴金融业——银行,从而促进了重庆银行业的发展与集中.最终,导致了一个垄断集团——重庆财团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四川曾是清季中国鸦片产销的大省,其产量约占全国的1/3,然而, 清末民初,禁烟运动在四川开展得较彻底,实现了成功的转型与替代。分析其中的原因,无疑对当今严峻的禁毒斗争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本文依据著名的巴县档案等史料,从民初中央与地方厉行禁烟之原因着手,概述川省“以法治烟”的特点所在,剖析诸如抽象与概括、双管齐下,注重报表检查,以及加强戒烟院所建设等禁烟方式,反映禁烟运动的某些积极成效,总结禁烟运动取得成功的部分经验。文章以“继往不开来”为结束语,与标题相呼应,突出“不开来”的原意,以及被颠倒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保钓运动对参加者个人及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走上与原来家庭决裂道路的典型——谢定裕、袁旂和程君复,两个为保钓统运付出最大牺牲的典型——林孝信和周本初,以及其他因参加保钓统运而受到冲击,如推迟拿博士学位,在台家人受到冲击,受到FBI调查、上了黑名单回不了台湾的人士。香港籍的保钓人士后来回到香港,为香港的发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如创建香港科技大学、投身电影事业宣扬民族气节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了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并成立了领导新运的机构——新运促进会。新运开始于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讲话,终止于1949年2月蒋介石被迫下令"暂停办理",历时15年之久。新运是民国时期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在这场政治运动中,蒋介石和宋美龄等倡导者发挥的个人因素,对其产生深刻影响,也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强大动力。新运以"礼义廉耻"为中心思想,以"三化"为行动指南。甘肃省新生活运动是在全国新运的大背景下开展的,新运前期为抗日战争爆发前即1934~1937年。甘肃省在全国新运的影响下,为从制度上保障新运工作在省内的开展和实施,省政府陆续成立了各级新运促进会,主要内容涉及卫生、救济、禁烟毒、妇女解放等;通过采取宣传、指导纠察、实施检查的方式推进新运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烟毒泛滥,民众深受其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着手禁烟。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的禁烟虽一度取得若干成效,但最终却归于失败。"断禁"后期公卖力量压倒断禁力量,是该地区由严禁重归弛禁的直接诱因;而中央政府缺乏彻底禁绝烟毒的决心,是这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33年,陈果夫主政江苏以后,江苏省政府对烟毒的查禁改放任为统制,要求保甲长和军警进行检举和查挤。不过,由于联保连坐的压力、官员自上而下的纵向压力、硬性指标和数字攀比的横向压力,不仅造成了保甲长的滥举和军警的滥捕现象,还导致了诬告和索诈的盛行。因此,禁烟禁毒运动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论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次从七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孙中山禁烟拒毒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对此进行了评析。笔者认为,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是时代的产物,符合中国的国情,更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未能达到彻底根除鸦片流毒的目的,但这一思想却对当时中国及其以后的禁烟拒毒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彻底根除鸦片毒祸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及其与毒品作坚决斗争的精神,对我们当今的反毒品斗争仍具有启迪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理论阵营迥异。就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经济思想的整体风气而言,呈现出由崇尚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到回归自由经济的转向。众所热议的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概念内涵纷杂,大致包括苏联式计划经济、德国式统制经济和战时经济统制三种成分。抗战前期,由于苏德经济模式以国家干预为特征,以国防建设为导向,与中国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国防的社会需求相切合,受到中国思想界极度追捧。1943年以后,与美英自由经济模式重被重视相应,苏德经济模式成为不少论者反思的对象。然而,在另一部分论者仍坚持国家经济干预论的情况下,中国思想界在计划经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问题上表现出严重分歧与对立。  相似文献   

14.
辛亥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四川总督赵尔丰,慑于革命形势,在成都绅商斡旋之下,将政权交与四川谘议局议长蒲殿俊。1911年11月27日,成都宣告独立,成立了以蒲殿俊、原新军第17镇统制朱庆澜分任正副都督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可是,这个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蓬安县运山城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6~11月,受蓬安县人民政府委托,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对蓬安县运山城遗址进行了三次调查,共发现城门遗迹10座、碑刻15幅、龛窟7座、洞窟1处及其他遗迹、遗物若干。该遗址的调查为研究运山城宋代以来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试析30年代前期国民党打击土豪劣绅的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30年代前期国民党制定打击土豪劣绅政策的原因和这一政策的内容及实际实施情况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30年代前期,国民党之所以要制定打击土豪劣绅的政策,是由于他们间接或直接地危害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这一政策制定以后,国民党虽在一定程度上对土豪劣绅进行了打击,但由于土豪劣绅是国民党统治乡村唯一的社会基础,国民党政权与土豪劣绅存在着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因而这种打击非常不够和极不彻底。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失败的。这说明国民党政权不可能实行任何真正的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17.
江浙财团政治生命之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浙财团"是一个在上海的以江浙籍银行家和工商业者为核心的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经济集团,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坚力量.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中的江浙财团就积极领导和参与了收回利权的斗争、辛亥革命、袁世凯政权的稳定、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并尝试过建立自己的政权.由于20世纪初的政治努力的失败,及对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惧怕,最后他们把政治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从而使"江浙财团"走上了政治上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领导思想及其艺术──读《毛泽东书信选集》雷立成(娄底师专组织人事处)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年代,毛泽东在长期的领导生涯中,驾驭全局,统兵主政,其实践之广泛,理论之精到,建树之独特,著述之丰富,出类拔萃,高人一筹,同代诸人,无与伦比。他善于推失...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沿海大量民营工业迁入四川,内迁企业通过改造、合作、出租出售、扩建等方式及其后方民营企业的新建,四川民营经济获得一个"嵌入式"发展的良机,但1942年后四川民营工业陷入衰退,其中国民政府的政策导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四川民营工业的贷款情况、税收负担以及政府对民营工业的统制三个维度来分析,战时四川民营工业"嵌入式"发展的成败对我们实现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战前"统制经济"学说的讨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制经济”是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行的一种学说,它的指导思想是主张国家应对生产和市场进行有限度的干预,使社会生产得以有序地进行,从而减轻经济危机的打击。此时的国民政府正积极加强统治,扩张国家资本的势力,而统制经济学说恰与当局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统制经济不仅作为国策很快便得到政府的认同,而且党国首脑还积极予以倡导,并试图在各个领域内全面加以实践。尽管学界的理论与政府的决策内容并非一致,目的更是大相径庭,但战前有关统制经济的讨论以及实践却为抗战爆发后政府及时将平时经济体制改变为战时经济体制,并全面实施统制经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