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子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其中手机网民人数6.95亿,占比95.1%.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能够迅速传遍全国乃至全球,而这种信息的广泛高速传播,使得通过一则新闻引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事件成为可能,从而为政府应对危机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引领了"情感先行,真相次之"的媒介生态变革。在微信全面普及的今天,各类信息通过公众号、朋友圈和微信群实时推送,而铺天盖地的信息分享、意见表达与言论互动前所未有地重构着人们对媒体传播和社交互动的认知。大学生作为微信使用的主力军,是"后真相"时代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首当其冲的接收者。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来源、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和精心包装的多面真相,大学生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微信素养,客观认识"后真相"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应当搭建联动合作机制,为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提供有力保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主流意识认同和社会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的信息传播深刻影响着现实社会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网络信息传播有其特色与优势,也有其内在的矛盾性。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与映射,需要从应对理念和力量整合上对其信息传播予以必要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引领了"情感先行,真相次之"的媒介生态变革.在微信全面普及的今天,各类信息通过公众号、朋友圈和微信群实时推送,而铺天盖地的信息分享、意见表达与言论互动前所未有地重构着人们对媒体传播和社交互动的认知.大学生作为微信使用的主力军,是"后真相"时代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首当其冲的接收者.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来源、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和精心包装的多面真相,大学生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微信素养,客观认识"后真相"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应当搭建联动合作机制,为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提供有力保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主流意识认同和社会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柯昌汉 《职业》2012,(26):134-136
应用写作与现代经济、信息、科技关系密切.它具有现实、实用的特点,它的特性与职业技术学校"学以致用"的教育方向相吻合.以应用写作推进语文教学,学生学好它、用好它、传播好它,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推进,对个人事业成功都起着积极作用. 一、认识应用写作的意义和作用 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局势的变化,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重视知识创新和信息传播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作为信息传播的基本手段的写作,在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分支之一应用写作已经成熟为一个独立的文字信息体类,而且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网络集群行为——集群行为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宇鹏 《社会学》2001,(1):34-37
互联网络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为激动人心的事件。人们对互联网络寄予了各种梦想和期待,认为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得到了彻底的实现。在互联网络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沟通更加方便的同时,各种与互联网络相关的活动也层  相似文献   

7.
微博作为近年来新媒体中的后起之秀,以其"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较低的使用门槛儿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在短时间内成为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表达对热点事件和人物的观点、态度、意见的平台,随着微博发展壮大,它在某种情况下已跃然居于当今主流媒体的地位,旧有媒介格局下的公众舆论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在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之外,拓展了其传播的形式,扩大了自我传播与群体传播的结合。"媒介即信息",微博的出现对于以往的新闻传播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针对传统媒体在微博信息传播的冲击及其在今后所倾向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吴惠燕 《职业》2012,(24):110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邂逅"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这一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很多人都亲身接触过它,而对"物流"的认识则是比之更早、更深。而在电子商务技术与社会需求发展的双重作用下,"电子商务物  相似文献   

9.
移动技术、手机媒体、互联网络的深度融合,使得自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秩序中,带来了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实现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走向网络化、感性化和生活化。文章认为,高校辅导员主持的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呈现出自成一体的宣传风格,并进一步从网络主体视角分析了不同传播风格背后的特征,即"仪式性知识生产"、"生活化的价值传播"和"趣群化的媒体融合"。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感性意识形态"传播呈现出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有利于大学生对传播内容的认同;"话语模式的主体回归"、"价值表达的日常风格"和"解读文本的情境转换"有助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下青年在新环境下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0.
国际传播能力乏力影响中国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传媒格局仍然处于"西强我弱"局面,西方传媒掌握了绝对的制信息权。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弱小的状况无法向国际社会推介一个真实的中国,也无法对国际舆论的某些负面报道予以"纠偏",以及无力回应国际舆论对中国形象的攻击。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尚处幼年阶段中国目前的传播基础非常薄弱,由此导致中国传播经济非常弱小,传播的国际受众数量小、覆盖的有效范围不大。因此,总的判断是,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还处于幼年阶段,全球传媒格局仍然处于"西强我弱"局面,西方传媒掌握了绝对的制信息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随着互联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等新兴文化日渐兴起,其信息内容多元化、传播碎片化、泛娱乐化、信息茧房化等特点日益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建立的媒介平台严密包裹了大学生受众生活现场,基于多种媒介传播的信息,向受众传输多元审美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使用已经"符号化"的多种媒介信息建立成"景观",对大学生受众心理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文章就景观社会下的大学生受众心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武术的传播先后经历了人际传播、纸质传播、广播传播、电影传播,直到如今的网络传播等具体的传播媒介。互联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沟通传播手段,与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对武术文化的网络传播途径、特点、功能以及内在逻辑进行了研究,梳理出武术网络传播的脉络途径,并对武术文化的未来发展走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络中的人际互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际互动是小群体社会学关注的论题之一,它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也是一种社会行动。结构论、过程论和符号论等学派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互动。结构论者认为互动即是角色互动,强调“角色”;过程论者认为互动即是主客互动,强调“自我”;符号论者认为互动即是符号互动,强调“符号”。无论学者强调什么,互动都少不了行为发生的社会环境。而在互联网络中却形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完全不同的信息交流环境,它网络化的结构打破了人类以往受制于社会阶级和地理区域的人际互动模式,而创造出了全新的人际交往空间和人际关系模式。互联网络这…  相似文献   

15.
笔者将以传播学中两个经典的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模式、"S—M—C—R"模式,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方面的有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载体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反馈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干扰等六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首先是人或人群(官兵个体或群体),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所以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学点公共关系学,掌握一些信息传播层次与技巧,这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会事半功倍。信息传播作为公共关系的基本运作手段,在思想工作者与官兵之间的信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官兵特点,运用有效的传播方式,开展深度不同的信息传播活动。一般可以把信息传播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以"两微"为代表的各类社会化媒体平台,传播内容对网络用户的影响日益显著。大学生用户是使用社会化媒体最主要的用户群体,深受社交网络传播内容的影响。高校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清醒认识社会化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总结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应有举措,让学生学会信息甄别,做好"把关人"、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分清虚拟与现实。  相似文献   

18.
袁斐 《社会学》2001,(3):35-38
研究背景及主旨:互联网络的产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技术飞跃,它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它使人类社会由“资本”时代进入信息(智本)时代,完成了由“原子”时代进入“比特”时代的跨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形式逐渐成为社会媒体传播信息的主流形式,尤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中,变得日益不可或缺。但是,这样的传播形式下各有利弊。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媒体传播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日渐活跃,对青年核心价值认同意识的培育形成新的挑战,表现为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根基受到侵蚀、青年价值观选择面临更多困惑与彷徨,青年价值表达趋向于功利化和庸俗化。导致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障碍的主要诱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而言,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迷惑性,转型时期社会矛盾郁积引起的价值困惑是重要影响因素。从主观方面而言,在网络信息"充足的悖论"影响和冲击下,青年"从众"和"集体无意识"的盲从心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在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影响下,实现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的培育,需要因势利导、多层次构建认同培育体系,其中,掌握青年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是关键,创新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模式是基础,健全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利益关怀机制是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