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个大背景就是以科技力量为支撑的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发生了深刻冲突。这个发展思路为中国的未来规划了一条融合科技文明与人文精神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不仅要“以人民为本”,还要照顾到每一个个体的合理的权利诉求,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做了详尽的阐述。他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统一与协调发展 ;政治文明建设 ,要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全面提高 ;要从我国国情出发 ,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等  相似文献   

3.
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文明”建设,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政治文明主要解决人对“人的依赖”(实对权力的依附)问题,实现人的平等;物质文明要解决人对“物的依赖”,最终使人的劳动成为“自由创造”;精神文明则要解决人的“自我(精神)强制”问题,充分唤起人的主体性、创造性。质言之,加强“三大文明”建设就是为了从不同层面克服历史展开过程中人的异化,最终使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呼唤着人文精神的回归,要求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以期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它强调这里的“人”应该包括所有的人,弱势群体在当前的发展中更应该受到特别关照。强调以人为本首先要注重培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其次还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5.
自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强调以人为本,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电视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更要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特别是电视新闻,作为最普遍、人们接触得最多的一种叙述方式,内容要充满人性化,从人文关怀、人文意识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情感需要,显示出对他们的尊重;关注更多新闻事件背后的人——人的内心、人的命运、人的情感,随时倾听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灵呼唤。我们认为,在当今社会发展现实和媒体自身发展环境下,电视新闻一定要很好地去把握和实践"人文精神",除了具有历史发展性之外,还具有强烈的现实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本性,是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人的需要是它的立论之基。我们认为要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必须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满足现实个人生存、发展的各项需要,这也是对“以人为本”的最好落实。并且,“以人为本”是对“需要异化”的扬弃,在它之中包含着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就社会理想而言,“以人为本”展望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就个人发展样态而言,“以人为本”展望的是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人文精神“从历史上看要涉及中外两种不同的思想资源,回顾和梳理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文思想资源以明确在21世纪的现代应当尊奉的人文精神更应该“以人为本“,其根本之点在于对“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需要“和“人是目的,人是中心“理念的张扬与肯定。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必须自觉地遵循人性内在的发展规律。文章从解读以人为本的内涵入手,意在厘清“以人为本”对少儿道德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实施少儿道德教育的思路,即培养少儿道德思维能力、注重少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加强人文精神的陶冶和开展隐性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新的世纪,我们党明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突出“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既要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努力从制度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阐释。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江东区以“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为核心的建设“人文社区”的设想,是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思想、新理念的最好诠释和最有说服力的例证。总结江东经验并且深入地挖掘其理论意义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社区”概念中天然地包含着人文精神、社区服务是落实人文精神的必要手段、社区民主是实现人文精神的关键和社区融合是人文精神的最终体现等方面总结了江东区建设“人文社区”的经验,并以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了深层次的开掘。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的“自由”和“发展”的价值诉求,它是人的主体性的确证。人文精神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本文认为只有全面把握人文精神的特征,才能建设一种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充分论证了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推进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四有"人才,就必须改变轻人文教育的倾向,并在教育中大力提倡五种精神爱国、自强、重德、务实、宽容.文章提出了加强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调查研究--制定可行的计划--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强化教师素质.加强人文教育,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国内外EHD强化沸腾热的试验研究成果,概括了以往研究的特点,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走到了西周,迎来了以人意识觉醒为主要标志的历史黎明时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述了这种人意识的觉醒:信仰体系中祖先崇拜的彰显表明了人类主体性地位的觉醒;对天命的质疑透露出人精神的跃动;礼制明的形成标志着人意识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6.
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古希腊罗马时代将政治、文明等概念与城邦、公民、伦理、制度、国家组织等密切联系起来,对后来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萌芽。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在政治的意义上,"文明"这一观念从文明与野蛮的对立、表示个人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在理性与公正基础上代表良好的风尚与高雅的市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进入近现代,在法权制度的框架下,西方资本主义创造了丰富的现代政治文明,奠定了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人民主权、代议制民主、分权与制衡、法治、政府职能有限、政党政治、政治监督、正当法律程序、违宪审查等一系列政治文明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政治文明的互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理念,反映了人类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和最高境界,表征了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与根本动力。同时,政治文明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保障,其发展程度和建设速度规定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二者间互促互进,密不可分。因此,应从历史理性的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建设政治文明主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状态,是由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有机整体。在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中,每一个部分的作用都不一样,其中属于核心、价值层面的政治理念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髓,对政治文明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平等地尊重人的自由权利和价值、帮助和促进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它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残疾人事业中,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残疾人的平等,给残疾人更多的尊重和关爱,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使命。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是破解人类社会中一部分人游离在人类文明成果之外难题的指针。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原则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制度建设。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执政党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该文阐述了环境保护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环境保护与人民当家作主,环境保护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及建设文明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