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庙会为乡村社会民众提供了一个享受休闲的独特公共空间.在庙会上,乡民将宗教信仰、身心娱乐、生计筹划、社会交往与享受休闲融为一体,全身心地利用和享受这一休闲空间.文章通过历史学、民俗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对话来考察传统庙会上乡民休闲的历史表象,旨在揭示近世乡村社会生活实态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2.
庙会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集宗教信仰、娱乐休闲、生计筹划、社会交往于一身,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公共生活的空间。在庙会上,人们一反平时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将劳作的艰辛、身心的疲惫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情释放,使之成为地区历史文化、民俗艺术和大众生活的一个缩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的魅力性、价值性、传统性、真实性和娱乐性等5个影响因子,在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上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利用这5个因子可观测庙会旅游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进而构建庙会旅游游客感知的评价体系,对促进庙会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随着农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农村庙会市场日趋增多,集镇地区多有庙会,非集镇村落亦兴起庙会,同时庙会的商品交易功能也逐步增强。这一时期河洛地区农村庙会市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独特的农村庙会市场特征也是中国近代农村庙会市场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寒山庙会是广西玉林地区一个极具地方特点的庙会。寒山庙会最初产生的原因是农耕时代的人们为了求雨而进行的祭祀仪式,而后人们的祈福愿望开始演变为求子、求财、求姻缘等。庙会作为宗教文化的载体之一,有其积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的表现形式,庙会在本质上是宗教精神、区域特色、生活习惯、人文传承和经济活动等地方性元素融合的产物。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庙会反映了一种神圣与世俗的融合,表达了特定地区居民群体的情感诉求。历史上,通过对某种仪式的不断重复与改进,庙会得以融入到一定区域的社会生活和群体心理之中,并深刻地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地方性的品格。今天,在现代性的文化力量和解读方式的推动下,在神圣与世俗的张力作用下,庙会的文化角色发生了现代性的裂变。中国传统庙会已经表现出了一种崭新的文化角色和形像,其中的"地方性"品格也面临着全球性文化力量的解构和多元对话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传统庙会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特色鲜明,文化传承的意义重大。但庙会期间封建迷信活动充斥、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文化失真、治安混乱等诸多问题,使其发展面临严重困境,亟需进行现代重构和机制创新。从传承创新的角度,需要明确传承主体、重构运营体制,挖掘文化内涵、重构活动内容,加强宣传推广、培育庙会品牌,扩大传承对象、重构产业关联,完善传承空间、健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庙会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国民间精神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精神信仰的主要途径,其文化是中国底层人民重要的精神寄托方式。同时,庙会文化又是中国民间民俗习惯的表现方式,它完整地记录了中国民间人民朴实地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俗的方式和方法。另外,庙会文化是中国民间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主要途径,其与地方经济也息息相关,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庙会文化的正向影响。此外,庙会文化还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天然的联系,社会民众通过庙会文化来表达内心的恐惧与不满,喜悦与幸福,从而实现内心的平和,这对社会稳定与和谐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总之,庙会文化具有记录、认知、教化、变革和融合等多种功能,对于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云 《华人时刊》2004,(4):26-26
美国也有民间的小规模集市交易,很像中国小城镇的庙会。我在美国时喜欢去赶当地“庙会”,走走看看,别有情趣。看而不买,消磨时间而已。 跳蚤市场是主要形式。在当局划出的一块地盘上,布置了停车场、垃圾站、水电供应,圈出规则的一个个摊位,临时出租给前来交易的货主。管理人员大约  相似文献   

10.
武汉地区的城镇庙会在历史演进中,显现出深远的社会性、整合的系统性、动态的承传性和开放的自组织性诸特征.由于明中叶后九省通衢大市场的逐步扩张,武汉庙会适应社会需要而迅速嬗变.尤其是汉口镇会馆公所商办庙会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武汉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武汉近代的城镇庙会在社会化过程中呈现的亚文化因素,也是应该给予充分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祖庙庙会是佛山有史以来最大的综合性庙会,它最兴盛的时期在明清,民国停办。2005年恢复举办。复兴的庙会既继承了传统庙会的内涵,也注入了新的文化气息,形成了新的仪式内容和特点。虽然复兴的祖庙庙会仍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其文化性、民俗性的特点明显加强了。复兴的祖庙庙会也会一如既往地在佛山社会文化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乡村庙会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特殊民事活动,深深地植根于基层乡村社会中,影响着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乡村庙会又以其特有的活动内容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社会功能。晋北北楼口村关帝庙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呈现出了独特的地域性,以此为个案研究,调查庙会对当地居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影响,揭示乡村庙会在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庙会是乡村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乡村社会的现实状况、认识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视点。从庙会的分布、内容、功能等方面对当代山西河津庙会进行考察,从祭祀神灵、参与主体、庙会内容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当代庙会对传统的延续与演变。当代庙会在具有庙会的传统功能以外,由于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作为道教女神之一的碧霞元君自明代起开始在北京扩展其力量,清代时成为京城中最重要的信仰神灵。她在皇朝提倡与鼓励下,成为各阶层人们共同的神。碧霞元君的庙会则成为京城民众的主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5.
“过会”是乡村民众朴素而常见的祈福信仰活动与情感交流方式,本文立足对关中西部农村中老年妇女“过会”活动的考察,在对“过会”类别与形式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信众祈福、行善的世俗性心理,指出“过会”在中老年妇女的情感寄托和人际关系协调中的价值与作用,强调了“过会”在稳定乡村秩序等层面的“负熵”功能,以期为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文化出现复兴热潮,庙会研究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渡庙会的复兴是地方精英、普通民众、民俗文化协会与地方政府之间不断协商、合作的结果。庙会发展背后蕴涵着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镶嵌着当地社会文化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浚县自明清以来,以碧霞元君信仰为基础创建了规模宏大的行宫,并逐步发展为辐射晋、冀、鲁、豫等地区的碧霞元君区域性信仰中心,最终形成了享有盛誉的华北第一古庙会——浚县正月庙会。中原腹地独特因素和民间信仰基础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浚县正月庙会灵异累累、规模宏大、香社众多、世代传承等基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