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朱湘曾任教河南大学考 前"水沫社"作家戴杜衡(1907-1964),于1930年11月30日致好友戴望舒一信函,其中提到他在某校国文系任教,系主任为他们的共同好友浦江清之友,王耘庄之同级"清华"研究生刘节(子植);另一教授则为缪钺(威夷).此外,英文系主任为熊正瑾(洛生),前北平女师大教授.  相似文献   

2.
李靖华教授(1928—1989),甘肃华亭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生前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系主任,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陕西分会副会长。李靖华教授,195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后留校任教(1952—1954年曾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3o年后被评聘为副教授,又5年后被评聘为教授。  相似文献   

3.
一、“因为……所以……”(一)课文内容(1)因为他工作很忙,所以我不愿意为这件小事情去打扰他。这是个偏正复句。前一分句说原因(或理由、根据),是偏分句,后一分句说结果,是正分句;用“因为”和“所以”联结起来。这种复句,反映的是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叫作因果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因果关系很明确,有时也可以不用“因为”和“所以”,如上例就可以省去不用;也有时候,只用“因为”,或者只用“所以”。表示原因除用“因为”外,还常用“由于”。表示结果除用“所以”外,还常用“因此”等。有时候,先说表结果  相似文献   

4.
秦秀白,男,1941年11月生于天津。1965年毕业于原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1965—1970年在原武汉外语专科学校任教;1971—1991年在华中师大任教。1992年起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现已退休)。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外语系系主任、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5.
博士生导师庄锡昌教授庄锡昌教授,1933年9月生于江苏苏州。祖籍一上海市嘉定县。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国际关系史专门化〕.以后,任教复旦大学历史系,历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198-1—1983年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历史系从事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一位长期在农村普通中学任教高中语文的好友笑着对我说,上学期他所任教的高一学生用省质检试卷来考试,成绩竟然超过了本校高三文科班。好友任教的学校在我市我区高中录取时成绩低,生源素质较差,但好友却是一个在语文教学中很有想法的人,他所说的一些话,不自觉让我想起了时下的新课程改革及我区的农村普通中学高中语文教育。于是就把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语言附上我和他的一些讨论分析写下来,让我们窥窥当前一些农村普通中学一线教师的心理动态。  相似文献   

7.
冯宗宪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禾经济研究中心、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发展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1995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中加联合培养),1995-1996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86-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任教,曾任工业外贸教研室主任、国际贸易系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8.
北大学人     
汪永铨教授 1929年8月生,湖北省鄂州市人。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话教学中心主任,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6,(9)
一场挽留一名小博客的“运动”《never to say goodbye…(永远不会说再见)》,看到这篇日志,王丹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3天前的一个晚上,王丹照例浏览自己的博客,好友“山泉纯冰”给她发了留言:妈妈突然把电脑格式化,自己几年来积攒的文稿全没了。“173页啊!就这样全部删光!我要对一切都say goodbye,我再也不上CKS(中国雏鹰网),再也不写什么小说,这个梦,就到这里结束吧。”  相似文献   

10.
一、同音字(一)课文内容汉字中同音字很多。有的是形声字,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如“楼耧蝼 lóu”;或声旁不同,形旁也不同,如“蛐 qū”和“驱岖躯 qū”。有的不是形声字,和形声字或非形声字同音,如“克 kè”和“课刻客 kè”(形声字),“已 yǐ”和“以 yǐ”等。要弄清同音字的意义,不要用错、写错。(二)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顾国祥,男,1930年10月生,浙江上虞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系,后至华东化工学院企业管理教研室任教。1978年调入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担任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1985年担任经济管理系副系主任、副教授;1987年任经济管理系系主任、教授。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导师。  相似文献   

12.
焦垣生教授     
焦垣生教授 ,194 8年 10月生 ,山西省芮城县人。 1982年 1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 ,后分配到西安交通大学任教。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系主任 ,教授 ,文艺学、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焦垣生教授热爱文学创作 ,在大学读书期间即开始发表小说、散文。其中《我为什么嫁给他》于 1980年获山西“优秀小说”奖 ,历史小说《张玄素上疏记》曾被改编成戏曲上演 ,小说《明日我再来》曾被中央广播电台改编为广播剧播放。他到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后 ,开始致力于文艺学、中国戏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先后主编和参编教材…  相似文献   

13.
夏基松教授1925年5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后留该校任教。1948年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继续在该校任教。1952年至1954年被派到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专家主持的哲学研究生班进修,后长期在南京大学工作,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名誉系主任。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主持南京大学现代西方哲学博士点的工作。1990年调到杭州大学,博士点也移至杭州大学。夏基极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中华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4.
杜吉泽,男,1958年出生,山东夏津人,中共党员,哲学硕士,教授。自1979年1月到山东理工大学任教以来,先后担任过马列室副主任,社科系副主任,职教系主任,职教学院院长兼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主任,经贸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经管系主任,管理系主任等职务,现任山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于该词的系年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写于开禧元年乙丑(一二○五年),一种认为写于嘉泰四年(一二○四年),至今看法不一。澄清这首词的确切写作年月,对于研究辛弃疾在开禧北伐前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有帮助的,故不揣拙陋试述管见如下。 该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又有“四十三年”之语,必为辛弃疾晚年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这一点是无争议的。  相似文献   

16.
赵文绪 ,男 ,汉族 ,河北省阳原县人 ,194 0年出生 ,196 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 4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 ,分配至上海海运学院任教。 1976年 6月调到湘潭大学任教 ,曾先后担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经济系副主任、系主任、国际经贸学院院长 ,历任湘潭  相似文献   

17.
万迪日方教授 ,1953年 8月生 ,上海人 ,博士生导师 ,教授。1983年获陕西机械学院工学学士学位 ,1990年获西安交通大学中加联合培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中加联合培养管理学博士学位 ,其后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和萨斯科钦温大学商学院作博士后研究。现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西安交通大学跨世纪优秀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编委会委员。万迪日方教授于 1983年 7月任教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曾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系主任等职 ,现任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系主任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第二负责人 ,技术经…  相似文献   

18.
北大学人     
陈熙中笔名陈曦钟、曦钟、陈西中。1940年出生,江苏无锡人。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1965~1980年在留学生办公室教学组任教),历任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1~1982年在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1986~1987年应聘任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外籍教师。2001~2003年任澳门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兼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文论的教学、研究工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红楼梦》,所撰《曹雪芹的著作权不容轻易否定》、《石头记冤词——驳"程前脂后"说》、《读红零札》等  相似文献   

19.
1.北京大学法律系博士生曹翔同志于1996年3月1日来信说:“前几天我偶然看到贵刊(指《文摘》杂志——编者注),我惊喜地发现这是中国难得的一本好刊物,我一口气读完了1995年的文章。我认为贵刊最大的特点是向中国人介绍了真正有见识的议论,其范围遍及世界,这一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与交流工具,还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与载体.翻译归根结蒂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这从英文“translate”这个词的构造可以清楚地看出:“trans”为一前缀,意为“change the place of”(改变……的位置),又如“transplant”(移植),“tranship”(转船),“late”来自“relate”(“叙述”之意),那么“translate”合在一起便为“用另一种语言(target language)来叙述原语言(source language)中所讲述的内容.”本文试图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间句法的本质差异,以及如何处理它们之间句子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