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着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那么,如何才能还作文教学一个"真"字呢?笔者认为:第一,倡导"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让学生写自己所想写的,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第二,"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捕捉学生情感契机,让学生有感而发,写出的情就"真"实感人;第三,倡导学生抒自己的情,写出个性化的独特感受。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只有这样,才能还作文教学一个"真"字,才能让文章有血有肉,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今日作文教学的精神:个性化,引导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即写"真文",抒"真情",做"真人". 实施理念: 习作素材的开放: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课内外的广范阅读和传播媒体中;平日生活的点滴累积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窦凌 《科学咨询》2008,(14):42-4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便眉头紧皱,"写不来"、"写不多"、"写不好"这是学生惧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我针对这三种"症状",开出药方.  相似文献   

4.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当前广大师生普遍面临的问题。教会学生作文,一定要教会学生写自己心中所感,写出真实,写出真情,写出感悟!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积累、生活阅历和作文联系起来。学生在作文构思时采用以下四个步骤:抓本质、作发散、分类别、作补充,就一定能写出丰满充盈跳动着思想光辉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单位遴选公务员,点名要招"笔杆子",这个岗位为什么这么"热"?而今已经在机关里工作的"笔杆子"谈起自己的职责又是什么感受?来,听听他们的职场滋味吧。第一篇稿子写了半个月"万事开头难"。张先生是某省城区委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至今他都对自己的第一篇稿子记忆犹新,"当时是办公室主任忽然跟我说让我写一篇关于党内监督的理论文章,我接到领导通知以后非常兴奋,"紧接着,张先生就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希望自己能写出一篇非常好的稿子,  相似文献   

6.
"言为心声,缘情而发",这是令人向往的、美好的作文境界,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作文往往让学生惧怕,老师为难。咎其原因,有作文的神秘感在作祟,也有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组织方式问题、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问题等。该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浅析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迷茫与对策,分别是:"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凭借阅读教学揭开"怎么写"的迷雾;"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借素材的日积月累解决"写什么"的彷徨;凭借自改能力的培养,走出"精批细改"的尴尬处境,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二年级的写话教学对于整个小学阶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在这个时候打好了基础,以后的作文才会有保障!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怎样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由此,我觉得对二年级写话的培养首先应该是对写话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写作兴趣不大,应命而作,为写而写,作文水平较差。这几乎成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心病,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乌申斯基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兴趣也正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要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应该贴近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让他们有写作的欲望,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于作文中,表露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爱写、乐写、善写的理想境界,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畏难、甚至恐惧心理,学生觉得作文难是什么呢?主要是老师留下一个题目之后,不知道该写什么,总是觉得很难找到素材,所以没办法,只好编,一编就落入了俗套.写出来的文章缺乏鲜明的个性:写做好事不是拾金不昧就是车上让座;写父母的爱,就是生病上医院;写老师,就是来家探病,替"我"补课;写到同学,就是关键时刻借给我学习用具或不会做题时耐心细致地讲解……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人.那么,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呢?  相似文献   

10.
作文很有特色.积累写作素材,还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报刊,接触电影电视,收听广播,参加智力竞赛活动以及社交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愉快地毫不费力地摄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充实自己.学生积累的材料让他们自己互相交流和激励推荐,教师评讲,如怎样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每位语文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渴望获得成功的一个热门课题.传统的教法强调"多写多练",认为多写笔下自然会生花.然而传统在学牛中的反应是"越写越怕,没有乐趣",作文教学除了强调学牛适当练笔外,还应该在其它很多方面作相辅训练.其中,在积累方面也应列为重要强凋内容.  相似文献   

11.
周福云 《科学咨询》2008,(12):50-5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内容生动、翔实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多看"还要"多积",写文章时,材料才能信手拈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内容丰富,感动读者.那么,从哪里搜集素材?又如何积累素材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地利用课内和课外.俗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指导学生积累,才能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语文本身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旨在让学生"会语会文"。"会语",就是会说,那"会文"呢,自然就是会写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作文教学应该从孩子一  相似文献   

13.
付祥 《科学咨询》2009,(12):48-48
语文本身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旨在让学牛"会语会文"."会语",就是会说,那"会文"呢,自然就是会写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作文教学应该从孩子一进校门就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起步训练.在对低段学生的作文训练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今日作文教学的精神:个性化,引导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即写“真文”,抒“真情”,做“真人”。实施理念:习作素材的开放: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课内外的广范阅读和传播媒体中;平日生活的点滴累积中获得写作的素材。习作时间的开放:根据作文内容的需要分定期作文和随时作文即随文练笔。定期作文可布置“当堂作文”、“作前一天作文”、“一周内作文”、“一年内作文”。(让学生在即定的时间内找准写作的素材,并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  相似文献   

1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内容生动、翔实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多看"还要"多积",写文章时,材料才能信手拈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内容丰富,感动读者。那么,从哪里搜集素材?又如何积累素材呢?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便眉头紧皱,"写不来"、"写不多"、"写不好"这是学生惧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所以,在  相似文献   

17.
为使学生能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制定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有志者,事竞成",我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逐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强调"从高从难从严",使作文训练成人化、技术化、创作化,没有建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文训练序列;强调"大密度训练",造成学生害怕作文,厌学作文。曾听学生这样说"作文难,作文难,作文难于上青天。"学生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话题作文"已成为巾考命题的一大趋势.而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以致在激烈的考试中脱颖而出,已成为每个将要参加中考的学生迫切需要明确的问题,也是初中教师教学中一个面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教学,我认为要写好话题作文特别是要写出新意,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文教学的改革就应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视角去思考,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系统而有层次地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等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创新思维,从旧中悟新,写出内容有特色,思想有深度,立意较新颖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