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卜辞通纂》三七五、《甲骨文合集》一四二九五、《甲骨文合集》一四二九四等殷虚甲骨刻辞都是韵文(诗歌)。尹家城陶方鼎上的铭文也是韵文(诗歌),且其时代比殷虚甲骨刻辞尚早一两个世纪。据此,可将有文字实录的中国文学史上推数百年。  相似文献   

2.
除曾记载"大学"之外,关于商代教育史的材料,在甲骨文中实际很有限;但一些学者通过对甲骨文的阐释,建立了丰富的商代教育史内涵。本文就相关论断进行辨析,包括:《合集》16406"乍(作)学于入"和"商代小学";《合集》20101等材料与"商代右学";《合集》13705等与"商王亲自教学";《花东》181"己卜,子其疫,弜往学。庚卜,子心疾,亡延"和"商代学校请假";《合集》3250"学■"与"商代学籍";《合集》27649"飨多子"等与"商代教授贵族食礼",就上述进行探讨,以明确相关内涵。  相似文献   

3.
结合甲骨学发展的"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深入发展时期""全面深入发展时期",系统梳理了胡厚宣先生在甲骨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特别是伴随其参与的《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释文》的面世,为新世纪甲骨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释“寤”     
殷墟甲骨文有字写作(甲骨照片见《甲骨文断代研究法的再检讨》附图2.4和《京人》Plate246。拓本见《京人》S.3099,又收入《合集》20966。摹本有二:一为《京人·本文篇》图109;一为严一萍先生所摹,见《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附图11.37,以及《甲骨学》下册第七章“断代”图37),日本贝冢茂树先生和伊藤道治先生释为客字的异体,与宾字同义,殆作动词用。严一萍先生隶写为寤,无说;丁驌先生从之。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合集》第二册1182片,是有关商王室祖先世系的一片重要甲骨。这片甲骨是1937年3月当时史语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第二次发掘时出土的。原编号为2·0001,《殷墟文字甲编》失收,屈万里先生作《甲编》考释时方补入,编为该书图版第214号。因《甲编》失收,岛邦男未见到此片,故所著流传甚广的《殷墟卜辞综类》一书亦不可能录入,因而此片甲骨的内容,亦未引起治契者的注意。这片甲骨上共有5条卜辞,笔者曾在《殷墟甲骨文中的“河”》(收入《殷墟博物苑苑刊》创刊号)一文中,引录燎祭河、王亥、上甲用牲相同的内容,以说明河与王亥、上甲一样,是商人的祖先。其实在未引用的4辞中,有两辞更能说明河是商王的实在祖先,而不是自然神。现草此文以作为前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中国甲骨学家、商史学家。河北省望都县人。1934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参加殷墟甲骨文字的发掘、整理。1940年后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大学部教授,并先后任中文系主任及中国历史社会系主任。1947年起任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数授、教研室主任,兼暨南大学教授。1956年后任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片学术委员。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胡厚宣先生对商代卜龟来源、记事刻辞、四方风名、农业生产、宗法制度等有关甲骨学和商史作过精深研究。同时,还积极从事甲骨文的搜集著录工作,为甲骨文的流传作出了贡献。先后出版《甲骨学商史论丛》、《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存》、《殷墟发掘》、《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等,并主编《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以及论文百余篇。自1950年代始,胡厚宣一直主持《甲骨文合集》的编纂工作,任总编辑,从材料的汇集到整理组织编排等都作出了贡献。他开创的分期、分类的甲骨著录编纂体例,为科学的甲骨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其著作《甲骨学商史论丛》,荣获教育部全国学术审议会议的科学发明奖;《甲骨文合集》,荣获吴玉章奖金历史学特等奖、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第一届全国古籍整理国书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7.
王建军 《殷都学刊》2012,33(4):14-24
在分类过程中,重视甲骨文的字体因素,旨在强化字形变化的特殊作用.卜辞中有关贞人名的字体较多,分类学者列举的特征字形中多有涉及.贞人名字形多置于前辞“干支卜”后,“贞”字之前,其他则多见于非占卜性记事刻辞中的签名或记录,也有一些处在贞卜内容之中.其中有些贞人名字形,较之其他形式的特征字体,明显地具有较突出的“构形特征”,且具备“通用性”最高的字形、字体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中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成的六十甲子来纪日。有时 ,也单用天干来纪日 ,但很少单用地支纪日的 ,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第一次对地支纪日的例句作出了详细分析 ,但该书还存在一定的遗漏。本文对《甲骨文合集》等 6种著录书中所收的 6 6 0 0 0多片甲骨刻辞作了穷尽性的调查 ,对地支纪日进行了一些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殷都学刊》1998年第3期上,我非常高兴地读到尚秀妍《再读胡厚宣先生〈五种记事刻辞考〉》一文。这篇论文在论及历组卜骨的骨面刻辞,即我们说的署辞的时候,提到“历组骨面刻辞中也有单独的史官签名”,如《合集》32921的“中”①,并以之同出组、何组的类似组例子比...  相似文献   

10.
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王懿荣首先认识并购藏以来,迄今86年已先后出土15万片以上。由于甲骨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愈益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山川异域,同研甲骨。如今的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近年来,随着甲骨文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和《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等大型甲骨著录的出版,特别是1984年10月“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和“殷墟笔会”在安阳的召开,不少青年同志对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近,他们常致信本刊,希望就有关甲骨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以及主要参考书目作些介绍,以资自学时作为入门参考。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同志这一要求,本刊特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仁言先生撰写了《殷墟甲骨文基础七讲》:第一讲、发现与著录;第二讲、甲骨的整治与文字的契亥;第三讲、识文字与读篇章;第四讲、分期与断代;第五讲、辩伪与缀合;第六讲、甲骨文的科学价值;第七讲、基本入门必读参考论著介绍。从本期开始连载,至第四期全部刊完。  相似文献   

11.
释住     
殷墟甲骨文有字写作(《粹》393,《合集》27522),过去,郭沫若先生隶写为,无说。李孝定先生以为此字“从人从卩,说文所无”,写成(亻卩)。细审此字,写作(亻卩)者与甲骨文字形相合,而写作(亻卩)者漏掉了中间的一个点。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见有人论及,现在试作考释。 甲骨文字,从人从|从人跽形。|是此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释时不可忽视之。传世商代铜器有“|庚”两爵(《三代》15·27·8,《筠清》1.16)|是|的肥形,金文好用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发现以来,商代祭祀制度一直是甲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90年来已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而其中的作祭一直为人所忽视。鲁实先先生、彭邦炯先生虽有所涉及,但皆未详论,没能引起同行的足够重视。本文略阐拙见,以就教于方家。(1) 丙戌卜,争贞,不作夔,协王事,二月。《前》6.18.1 按卜辞辞例和语法,这条卜辞中的“作”当为祭名。鲁、彭二氏都认为“作”即《尚书·顾命》“秉璋以酢”之酢,这还不能使人明了。《说文解字》云:“酢,醶也,从酉乍声。”醶,酢浆也,段注云:“凡味酸者皆谓之酢。”从这里看不出酢有祭祀  相似文献   

13.
《辞源》(修订本)日部“旬”字条下说解㈥云;旬,“通‘均’。《易·丰》:‘遇其配主,虽旬无咎’。”此说不确。“旬无咎”一语始见于甲骨文字,其例多至数以百、千计。盖殷人以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周为一旬。“旬无咎”这类卜辞都是在“癸日”进行占卜的,就是说在这一旬的最后一天占卜下一句的吉凶祸福。如;《菁》5:“癸丑卜,争贞:旬无咎?”《粹》1429:“癸子卜贞:旬无咎?”《遗》198:“癸未卜,宾贞:旬无咎?”“癸卯卜贞:旬无咎?”“癸酉卜贞:旬无咎?”“虽旬无咎”之“虽”是带有自谦语气的语词,应读为“唯”。汉帛书《周易》此“虽”字正作“唯”;《秦公钟》铭:“余虽小子,穆穆帅秉明德”,《左传·文公17年》;“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均可资佐证。此“虽”字,王念孙释之为“句中语助”(《经传释词》卷三),王力先生也认为“它是类似词头的东西”(《汉语史稿》350页)。据此,《易·丰》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的意思是:筮遇此卦,与其女主人相遇,十日之内不会有灾祸,且往而得赏.《辞源》袭用旧说,误.  相似文献   

14.
《殷都学刊》编辑贾明刚同志自安阳专程来京,承枉过向我索稿,并云未见著录之甲骨,亦可予以刊布,盛谊殊为感激! 我解放后发表战后新获甲骨集《京津》、《宁沪》、《南北》、《续存》四种之后,继有《甲骨续存补编》一书,收录四书以后续得之甲骨、约万片左右。嗣因编辑《甲骨文合集》,《续补》材料,大部收入《合集》,此书即未再出版,近查《合集》未收之片,亦尚有可取,拟暇日重加整理,再事付印。  相似文献   

15.
子组卜辞缀合两例常耀华《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总计拼合不下两千余版,单《殷虚文字》甲、乙两编,就拼合了一千版以上”。在甲骨缀合复原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然而,甲骨拼合工作并没有做尽,近段研究子组卜辞,发现至少有两例还可拼合。第一例:《合集...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中"告"字作"当"等形,为卜辞所习见。吴其昌认为它的上部为牛字部分,下半部为刑牲之具,意为杀牲以祭告神祖①,后逐渐弓!申为报告、请示、告诉等意。在殷墟卜辞中,有关"告"的辞例很多,仅集大成的《甲骨文合集》就选录了600余条,内容涉及到商代后期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军事、农业、祭祖等,由此可知"告"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有必要对之进行一番整理、分析和讨论。总观有关"告"的卜辞,以告祭用法的比例最大,告在此即相当于导告字,《说文):"导告,告祭也。"商人的告祭对象主要有:(1)甲辰卜,惟翌乙巳告上甲。…  相似文献   

17.
《巾舞歌辞》的文辞自东晋以来即不复可辨,近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尝试对其进行解读,其中逯钦立、杨公骥二先生的研究最具代表性.逯钦立先生以道曲曲谱为破解《巾舞歌辞》的模本,将“声曲折”与道曲之谱相联系,以析出《巾舞歌辞》中的声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释读.杨公骥先生以提取“标记动作的记号”为基本出发点,不仅区分了主要唱词和衬字,更指明了《巾舞歌辞》所包含的“舞蹈动作”、“舞台提示字”和“角色标识字”等成分.逯钦立与杨公骥先生《巾舞歌辞》校本的差异,及其文学文本呈现出的不同面貌,反映出各自研究方法的不同.从方法上来说,逯钦立先生没有认识到,《巾舞歌辞》中除唱词和声字外,还包含有标示舞蹈动作的科范字等其他成分.杨公骥先生校本中校为科范字和其他舞台指示字的内容,在逯钦立先生校本中被作唱词或声字处理,这是造成逯校文本句读不通的根本原因.由于《巾舞歌辞》是戏剧科议本而非单纯的曲唱本,所以仅仅剔出其声字是无法正确解读的.  相似文献   

18.
吉德炜  刘义峰 《殷都学刊》2007,110(3):15-23
本文对《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和《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三部著作进行学术评论,指出了其得失。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刘体智、罗振玉、明义士三家旧藏甲骨现状的说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7年,我写过一篇《甲骨文材料之统计》,登在天津《益世报》《人文周刊》第13期,转载在开明书店出版胡愈之先生主编的《月报》第1卷第5期。1944年,我在成都出版《甲骨学商史论丛》一书,又写过一篇《甲骨文发现之历史及其材料之统计》。这书在后方印数不多,但后来在台湾、香港都有翻印。解放后,很兴奋,1951年根据新的情况,我又写了《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几年之间,一连印了3版。  相似文献   

20.
武丁卜辞中有一条重要史料,是学者们研究商代农业、土地制度,阶级结构和社会形态诸问题时所经常征引的、这就是: 癸巳卜,宾,贞令众人入羊方圣田。一、 贞勿令众人。六月。一。 (《甲编》3501,《甲释附图》贰零捌,《合集》6)从《甲释》者始一直未有人释读。我们在编纂《合集》时,反复细省此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