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严复对语义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对语义学的贡献倪鼎夫 严复(1854-1921年)福建候官人,字又陵,又字几道,于1877年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留欧学生派往英国学习海军。严复具有传统的中学根基。在英国留学期间,他除应学的科目外,还广泛猎涉了西方科学知识,精心研读西方哲学、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2.
严复论     
严复(一八五三——一九二一年)初名体乾,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改名复,字几道,号瘉壄老人,福建闽侯人。十四岁丧父,家贫,不再从师。时同县沈葆桢初创船政,因考入马江学堂习海军。同治十年(一八七一)以最优等卒业,从军舰实习,周历南洋黄海。光绪二年(一八七六),派赴英伦,学习海军,每试都取得最优异成绩。时洋务派郭嵩焘,任驻英公使,常同他讨论中西学术,和政治制度的异同,深为郭所赏  相似文献   

3.
实证方法的传入是实证哲学传入的先导。曾留学英国的严复最早把实证方法介绍到中国来 ,对于传统治学方法的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把伴随着西方近代实证科学而来的实证方法归结为两条 :一条是经验原则 ,另一条是逻辑原则。尽管严复受英国实证论者影响很大 ,但不能把他视为“中国第一个实证论者”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的中国学者辜鸿铭早年曾留学英、法、德等国,精通好几国的语言。他留学英国时,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读报,把英文报纸倒着看。他的这一怪动作引起周围英国绅士、淑女们的嘲笑:明  相似文献   

5.
严复(1853—1921)字几道,福建侯官(闽侯)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向西方寻找科学真理的代表人物。 1876年,他被派送到英国留学。在留学期间,他耳濡目染,博览群书,使他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富强之道不决定于船坚炮利,而决定于社会制度、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1879年回国后,就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主张,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努力  相似文献   

6.
严复(1853年—1921年)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翻译家。早年曾就学于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自然科学,主修驾船技术。1877年后,他留学英国,带着如何使祖国富强的问题,向英国——当时表面繁荣强大的帝国寻求答案。他除了如饥似渴的学习亚当斯  相似文献   

7.
作为先进的中国人的严复(1859—1921)是当时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他在二十五岁到英国留学,只两年功夫就毕业回国。中日甲午之战,中国的失败对他的刺激最深。他当即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一系列有战斗性的政论,就在这个时期,他翻译了《天演论》。 《天演论》是英国自然科学家、思想家赫胥黎的著作。书的原名是《进化论和伦理学》,这本书从达尔文讲化论出发,发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转向世界政策,建立庞大海军谋求霸权;英国面临德国挑战,不惜代价确保海军优势。于是德英矛盾空前加剧,两国展开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德英竞相通过一系列海军法案,增加海军经费、扩大舰队规模、开发新型战舰。德英海军军备竞赛导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并对一战结果产生着某种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898至1914年,英、俄、法、德等国都疯狂争夺海上霸权。英国为保持其海上霸主地位,不断地增强海军实力,并采取了寻求盟友等政策手段,打击、瓦解了俄法,后来集中力量与德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本文说明了英国首先是同俄法两国争夺海上霸权,1905年后才全力同德国争霸这个历史事实,同时揭露了英国不择手段地保持其海上优势地位的帝国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最后一批士大夫的代表,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而严复是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被视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们均是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均不满于汉学宋学无用、无实,传承了文化传统中的经邦济世情怀与实事求是精神;均文宗桐城派,由曾国藩推动而实现中兴的桐城古文,经严复以先秦文体表达现代思想这一中介,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前驱。从曾国藩到严复,既有继承,也有扬弃。在某些方面,严复的思想是在曾国藩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从曾国藩等人的变易论通向严复介绍的进化论;均为军事近代化尤其是建设近代海军的重要推动者;从曾国藩将传统学术门类中增加"经济之学",到严复从西方引进现代经济学;从曾国藩倡导"格致",到严复全面介绍西方科学;均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尤其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先驱者、先行者。严复对曾国藩思想也有突破性发展: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采取激烈抨击、全面颠覆的态度,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天壤之别;曾国藩终其一生没有从旧学中突破、突围,而严复对旧学进行揭露与批评和学术形态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立开启了闸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剧艺术的一代宗师黄佐临 ,一生中曾经两次留学英国 ,这种经历 ,在中国现代作家当中实不多见。可以这样说 ,这两次留学的经历奠定了其一生事业的基础 ,黄佐临的戏剧人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起步的。[1 ]一黄佐临的中学时代是在天津新学书院度过的。这是一所教会 (伦敦会 )学校 ,校长是位有博士头衔的英国贵族 ,班主任和主要教师都是英国人。因此 ,他很早就萌生了要去英国留学的愿望。 1 92 5年 ,黄佐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佐临的父亲当时是英国洋行亚细亚石油公司在天津的买办 ,希望儿子能够子承父业 ,所以 ,黄佐临进入伯明翰大学以…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留学英国,使其亲身体验了西方政治、社会环境,较早接触到了西方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并译介了一批近代西方名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将西方进化论历史哲学引介到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对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转变起到了理论先导的作用。20世纪初",新史学"产生,新史学著作纷纷以进化论历史哲学为指导,这与新史学家接受进化论历史观并与严复的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严复是中国史学由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理论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严复(1854—1921),初名体乾、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易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复旦公学第二任监督(校长)。1866年,严复以第一名考入福建船政局求是堂艺局(后改船政学堂),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1877年,为福建船政局派出的第一批留英学生,先入抱士穆德大学,后转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在英期间,严复除学习海军专业知识外,还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1879年严复归国,任福建船政局教习,翌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兼俄文馆总办,1889年升为水师学…  相似文献   

14.
小编信箱     
《21世纪》2003,(1)
问:英国留学签证面谈的要点是什么?答:几年以前,每年大约只有3000名中国学生赴英国留学,然而2001年,赴英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增加了6倍。中国学生成为在英外国留学生数量之首。有人预测,在未来几年,英国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吸纳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办理英国留学签证,都要跟签证官面谈。在充分准备签证申请材料的基础上,面谈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个是你留学英国的目的是读书深造。围绕这一问题,需要明白地解释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基本情况的掌握。第二个是证明自己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在英国的学…  相似文献   

15.
在英国洗澡     
周礼 《老友》2013,(3):68-68
那年,我离开家乡,远涉重洋,来到英围留学。在一个学长的帮助下,我寄宿到一位英国人的家里。房东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身材略胖,说话的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16.
去美国、英国留学,是很多学子的希望;如能获得奖学金,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在众多的留学国家中,美、英大学的奖学金种类较多,尤其是美国的奖学金,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额大,当然,竞争也很激烈。根据你自己的实力,有针对性地申请奖学金,获得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本文对美、英大学的奖学金情况作了详尽的介绍,希望对您的申请会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严重的危机,作为一位曾留学西方的思想家,严复在此时提出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主张。他通过进化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危机的严重性,要求学习西方,提高国民素质,提倡自由平等。在严复的这些主张中,我们可以同时看到激进和保守这两种思想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的翻译理论来考察,严复的译著往往被视为“不忠”与“改写”,但如果把严复的翻译置于以Lefevere为代表的操纵理论学派的角度下重新审视,会发现严复的翻译是他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两种因素共同操作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一鲁迅留学日本,精通日语,世所共知。他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付出了艰巨的劳动。鲁迅1902年四月到日本留学前没有学过日语。到日本后,他先在东京弘文学院江南班学习日语,1904年九月转入仙台医学专门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中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早在1895年于《原强》一文中,他就对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的要义、理论体系及方法论作了系统的介绍,同年,在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的按语中又多处介绍了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特点及其社会达尔文主义。严复在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吸取其他西方社会学理论,建立起自己的群学(社会学)体系,为开拓中国社会学作出了贡献。严复群学体系是为其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