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纺织业曾经是意大利的城市主体产业,在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支撑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繁荣的文化。16世纪以后,意大利纺织业出现了明显的衰落,一方面,经济的萎缩使城市的产业和商业资本流向农村,经营商品化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意大利也从以前靠进口生丝的丝绸加工业中心转变为种桑、养蚕出口生丝的欧洲原材料基地;另一方面,也兴起了一些原来微不足道的新兴产业,意大利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了艰难的经济转型,这种工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的经济构型,在欧洲国家的竞争中不具有任何优势,意大利在近代经济发展中的衰落也就很自然了。  相似文献   

2.
语言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通常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某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实力强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其语言在国际交往中也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从世界通用语的更替,可以窥视国际舞台大国的兴衰。18世纪法国在欧洲大陆的称霸,使法语成为重要的近代世界通用语。法语成为欧洲各国上层社会的语言,也是国际的外交语言。随着英国的壮大,英语又成为世界通用语。但英语取代法语,成为世界通用语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美国的发展促进了英语的传播并且维护了英语的国际地位,还促使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共和国——古罗马帝国的发源地, 是一个美丽而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也是西方社会经济最发达的七个国家之一。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过意大利,把它描绘成“欧洲的天堂和花园”。受其感染,有很多向往到欧洲留学的朋友们希望选择意大利,可是本刊对于意大利的报道一直是个空白,鉴于此,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意大利留学专家,但愿能够暂解读者心中之渴。记者:李老师,您本人是从意大利留学回来的,对意大利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感性认识, 据您对意大利的了解,她有哪些优势足以吸引我国的留学生呢?李老师:意大利留学主要优势体现在…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初期,拉丁语作为欧洲通用语的地位在意大利受到动摇,拉丁语和意大利俗语之间的竞争开始出现.但丁积极捍卫意大利俗语,并试图建立标准意大利语.但丁捍卫俗语的过程表明,标准意大利语的确立不仅是意大利俗语取代拉丁语的过程,也是意大利俗语内部贵族语言凌驾于大众语言之上的过程.因此,但丁捍卫的俗语并不俗.但丁的语言思想和辩护策略与皮埃尔,布迪厄的一些思想契合,颇具现代性;但丁对俗语的辩护也成为西欧各国拉丁语和俗语之争的模板.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革命前夕,欧洲各被压迫民族要求摆脱异族压迫、结束民族分裂,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匈牙利内阁中,以科苏特为首的反对派强烈要求匈牙利自治;在意大利,马志尼领导下的“青年意大利”把反对奥地利的民族压迫,消灭封建割据和君主专制,建立一个独立统一  相似文献   

6.
欧洲经济外交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贯彻实施的规制主义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前瞻性与适应性 ,竞争性与全面性等。规制主义的实施 ,使得欧洲一体化将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国际规则等各个要素紧密结合起来 ,为欧洲经济外交顺利实现促进欧洲一体化建设、提高欧洲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提供了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历来认为意大利城市自16世纪初即走向了全面衰落,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全文运用翔实的历史材料,细致考察了意大利城市走向衰落的全过程。认为这一过程历时约200年,始自15世纪甚至更前;而且200年中有起有伏,尤其是在16世纪的大部分时候,意大利仍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只是到了16、17世纪之交,西欧新的世界市场体系的推进,才最后摧毁了意大利城市的一切经济优势,使意大利走上全面衰落之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经济安全出现了诸如经济安全的地位得到提升,影响因素增多,国际经济安全倍受重视等等新变化.对于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面临着国家经济自主权被削弱,旧有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以及自身的原有问题和困难面临更大挑战等等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同样的考验,中国要在经济全球化中变被动为主动须要从观念上树立起科学的安全观;在国内继续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作好相应的制度安排与保障;在对外开放中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角度来探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整体发展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大变化,即世界经济体系开始从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的过渡。而30年代经济危机正是由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是一战产生的一种国际经济失调的结果。在以世界整体发展为特征的20年代,国际经济失调首先表现为供需矛盾的出现:一方面是投资过度,带来经济高涨,另一方面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其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一直处于慢性危讥中;最后是欧洲经济对美国的严重依赖,美国在世界经济中这一特殊地位造成了1929年美国首先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欧洲并蔓延到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0.
马基雅弗利生活和著述的时期,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走向繁荣、人文主义思潮汹涌澎湃的历史年代。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国家。自十字军东征以后,意大利逐步发展成为全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是事实上意大利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国家,它的每个城市都热衷于保持自己的独立。其时,基督教的世界主义已经破产,基至连偏安意大利半岛一隅也不可得。由于害怕半岛上兴起一个统一的民族主权国家会使自己丧失在世俗世界的最后一片领地,所以罗马教廷竭力阻止意大利的统一。虽然马基雅弗利时期的教皇大都是荒淫无耻之徒,都没有力量统一意大利,但却有足够的力量阻止其他的统治者这  相似文献   

11.
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和我国经济有不利影响,但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也存在着机遇.欧债危机使欧洲纺织品生产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使欧洲企业的高端纺织品市场萎缩较大,使欧洲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使欧洲企业大量裁员,使欧洲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欧债危机使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机遇有:欧洲对中低端纺织品市场需求仍旧较大,我国企业成功收购欧洲同类企业的机会增加,我国企业成功采购欧洲纺织品先进设备的机会增加.但欧债危机也使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遭遇着挑战:人才素质不高,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中低端纺织品竞争加剧.为此,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应对欧债危机的对策如下: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趁机收购欧洲纺织品生产企业;加快更新生产设备的步伐;进一步开拓欧洲中低端纺织品市场;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欧债危机后时代做准备,抢占欧洲纺织品高端市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末的10年,是东欧社会主义走过的最后一段历程。东欧各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均出现了现存社会主义体制无法解决而又无力随的矛盾冲突。执政党丧失了执政能力,如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东欧社会主义各国最终崩溃。  相似文献   

13.
在宗教、文化、民主、人权和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土耳其一直未能顺利加入欧盟。为了尽快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土耳其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和大力改革外交机构,以求逐步接轨欧盟外交政策。土耳其外交政策“欧洲化”倾向愈发明显。然而,影响土耳其外交政策的因素却不局限于“欧洲化”,还需要有效协调诸多国际因素和考量多重利益。因此土耳其外交政策“欧洲化”的前景,最终取决于它未来能否顺利加入欧盟。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北意大利的大城市比英格兰的多,且意大利的城市当局权力较大,城市文化和远程贸易都比英格兰的城市有优势。但意大利的大城市通常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来控制周围小城市和农村,导致大城市的发展限制了小城市的发展,而使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英格兰的小城市和农村较少受到周围大城市的影响,大城市并未对周围小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构成严重的阻碍,大城市与小城市共同发展,形成了合理的城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二战以来出现的超国家的构建进程。这一以自愿让渡主权来寻求发展的思路给世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方案。纵览从“煤钢共同体”到“欧洲联盟”发展长卷,这种“邦联式”或“联邦式”构思的确解决了欧洲相关国家的发展问题,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和政治整合。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欧盟的防务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于“北约”的保护。冷战后,欧盟与北约的扩展势头强劲,它的每次扩大都直接牵动世界格局的演变,也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着历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4至1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封建经济结构趋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长。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欧文化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层进行的宗教改革使德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它奠定了德国近代社会政治的、宗教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基础,使德国远离了中世纪的封建时代,朝着近代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和近代文化伦理的方向大踏步迈进,是德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欧元区的经济困境: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希腊、意大利为典型的“欧猪五国”深陷主权债务危机之中.这不仅直接反映这些国家的经济困境,也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之际直接威胁欧元的稳定,拖累整个欧元区经济下行.欧洲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对这些国家的救问题深感头痛.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复杂.在分析以希腊为典型的“欧猪五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形成基础上,探讨其形成的诸多原因,分析其影响(特别是对我国的影响)和出路,为清醒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中国的研究,从时间上讲曾落后于日本和欧洲国家。但进入20世纪,美国后来居上。70年代后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对现代中国的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的重点从传统中国转向现当代中国,研究特点是跨学科、跨专业,将历史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内容涉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将儒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结合起来,这是美国中国学与欧洲汉学研究的主要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9.
英国与欧共体预算矛盾是指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对欧共体预算缴纳大于它从欧共体预算所得,要求改变其净缴纳国地位而与欧共体发生的矛盾。英国与欧共体的预算矛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加入欧共体谈判之时。预算矛盾的成因有多方面,主要有欧共体在英国加入之前先行制定的预算制度的约束、英国自身经济结构的不利因素、法国的阻挠、英国谈判策略有失误之处等。英国与欧共体预算矛盾的产生对其后英国与欧共体关系发生了重大影响,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亦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受到了很强的冲击。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后危机时代。我国将面临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许多变化和新机遇。如何研究后危机时代我国进口贸易问题,进而提出有效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进口贸易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现从我国进口贸易现状特点、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后危机时代我国进口贸易做出系统的分析,提出改善我国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