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健康城市"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有着标志性的导向作用。世界范围内健康城市的发展正日益关注弱势群体,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生活方式革新,大力开展社区行动,建立全球工作网络。这些对于我们构建"健康重庆"有着重要的启示,也要求我们组建综合协调机构,不断更新健康重庆的内涵,面向市民健康做好城市规划,改革市政管理体制,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将重庆打造成为一座健康之城和活力之都。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区已经成为疾病患者或健康风险群体寻求社会支持的重要传播渠道。文章以最大的中文网络抑郁症社群——抑郁症百度贴吧为例,对其中的1894条帖文及其互动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在吧友发起的社会支持需求中,情感支持需求最为普遍;而在社会支持供应中,话题回应占据了最多比例。其次,尽管话题讨论能引起吧内成员最为热烈的讨论,但情感支持需求能带给发帖人更为丰富、多元的支持供应类型。最后,抑郁症吧中还存在一些独特的社会支持类型,比如讲述与记录等。与聚焦生理性疾病的网络支持社群不同,在聚焦心理、精神健康问题的网络社群中,与其他成员交换和分享情感、经历与故事,而非简单直接的信息求助,成为对患者最有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变革式的影响,导致处于“边缘”地位的第三世界国家面临新一轮的发展困境,加剧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性、国防安全的薄弱性、对外关系和发展环境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加大了世界体系“中心”与“边缘”之间的结构性差距,让世界走向一个更加不平等的时代。第三世界国家在面临挑战的同时,要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的机遇发展自身;发达国家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引导和建立兼顾友好性与正义性的人工智能多方合作协调机制;国际社会也要联合各方力量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建立普适性的人工智能伦理法规和价值体系,维护公平正义,使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朝着有利于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健康传播的角度,结合健康传播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发展现状,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健康传播所暴露的短板,包括信息传播者舆论引导力度不够;受传者健康素养不足;健康素养监测指标、评估手段单一;有公信力的健康载体“失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健康传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传播策略储备不足等。针对疫情期的“补短板”思考,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与优化措施,包括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权威信息发布机制;广泛且有侧重地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播,获取社会支持;扩充健康素养监测指标、优化评估手段;培养居民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制定覆盖全人群,干预重点人群的健康传播内容与方法;营造全社会健康支持的健康传播环境,从而为全面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尤其是应急素养、应急技能,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告传播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是纷繁复杂而又多元的。根据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我们把其分为三个时期,即以产品推销为核心意义的传统广告理论、转型期的广告理论和以营销与传播为理论基点的现代广告理论。这三个时期的广告传播理论不是孤立的,而且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这些理论都存有其内在联系和逻辑演进。 相似文献
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34-141
从政治传播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大众传播史的梳理和研究,认为"传播即政治"的命题在中国大众传播史的视阈下显著呈现。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生态始终融合在政治生态中,各个时期的政治结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底层结构,其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是当时政治活动的一种反映。中国大众传播史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诠释着"民主""专制""新知""启蒙""解放""革命"等政治核心话语。具体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和演进是在"民主"和"专制"两种框架的碰撞下演绎叠进的;在社会制度交割的关键时期大众传播媒介总是扮演着"新知""启蒙"与"解放"的工具之角色;其在历史发展的多数时期作为"阶级斗争"工具而存在;目前正在经历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媒介革命"。 相似文献
7.
柯泽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1):58-72
人类对于自身心理现象的探索至少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从人类传播的角度所进行的心理现象研究却始于19世纪的西方人类学,以塔尔德、勒庞为代表的欧洲学者对群体心理学和政治心理学等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加快了这一学术进程.伴随着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的兴起,人们开始将科学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带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并形成了传播学研究的社会心理学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与传播学的融合趋势日益显著,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称作媒介心理学的新型学科,这证明了心理学与传播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国际疾病分类》正式将"游戏成瘾"收录其中,在强调成瘾危害的同时,也认可其作为社会问题医学化的某种待研究领域。实际上,"游戏成瘾"已经构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疾病"认知,在与健康传播的缠绕之中既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范式,也面临着自身困境。立足于此,应从游戏量级、游戏内容、游戏情境及游戏关联等方面进行相关的健康应对,并在健康支出、文本、体验及情感等传播变量中予以规制及改善。同时,以游戏"情商加油站"为个案,探讨健康传播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在游戏适应中的严肃化转向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田守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18-20
日本学者滨下武志所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一书针对西方学者提出的“冲击 -回应”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西方“加入”东方之说。本文认为,滨下武志主要的贡献是他给我们提出了新视角,并易于引起人们的联想。笔者阅读此书,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并在反思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间地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0世纪 ,社会主义既有一国到多国胜利的辉煌 ,又有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沉落。该文的着力点不是总结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而是试图求解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突破的历史必然性及发生曲折的根本原因 ,从而找到历史已经发生剧烈变动的今天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叶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
20世纪末,台湾民间组织成长迅速,形成了具有台湾特征的公民社会结构.由于采取了社会主导的放任型策略,台湾的公民社会在缓解经济衰退压力、促进社会民主、参与公共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政治秩序维持、政治文化塑造等方面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5):90-93
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在国内外有多种取向和模式。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依然是我们解读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动因的根本理论。这一理论说明了推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变革,政治变革活动、思想理论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艳萍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4):68-79
19世纪中期以来,非洲、美洲、亚洲等地的蝗灾日益严重。因蝗虫的迁飞性与群聚性,治蝗成为各国无法以边界阻隔的共同事务。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成果在治蝗中的运用,欧美国家引领了新式治蝗方法,双边、区域和国际合作成为趋势。从蝗虫研究到治蝗技术乃至除蝗管理,进入了全球同质化的模式。成立专门的国际治蝗组织、机构对各国治蝗进行指导规划,举办国际治蝗会议交流研究成果与治蝗技术,开展无疆域的合作援助等,国际的协同治理渐成常态。 相似文献
15.
赵立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3):32-37
在20世纪东西交汇、整体而不平衡的世界历史发展中,突显出了马克思论述的"历史环境"的重大作用。历史环境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的决定性要素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位一体,成为考察20世纪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考虑到历史环境这个变数后,不同的历史环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构成方式就不同,或者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适应的形式也就不同。20世纪社会主义在落后的东方社会得到了实现,尤其是俄国、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以及这种选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均可由此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6.
审丑作为审美的反题并不是美学的堕落,而是关学两仪相待的感性学共同体。审丑与审美历时的互为消长是感性学在不断迁移的社会文化运作机制中的自我适应、调节、再生的产物。无可否认,审丑在现实的生成和转化时,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但审丑为完满多元、共生的人之存在、消解“物一无文”单向度社会以及唤醒人类本真的美学生活提供了张力的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17.
查明建、谢天振编著的《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以翔实的史料、清晰的脉络为读者展示了一幅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研究的全景图。在探讨文化语境对不同时期文学翻译活动影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穿著作始终,对于读者系统、科学地了解20世纪文学翻译活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周玉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6)
20世纪现代音乐逐渐打破传统的作曲法则,创作手法重视求新、求变.其音乐的特点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特征:人们普遍个性张扬,要求创新,音乐观念和审美理想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20.
李勇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3-16
20世纪是中国武侠小说发展的黄金期。本文旨在从叙事学的角度,在武侠小说文化语境中研究20世纪武侠小说叙事策略的形成和变迁等问题,从宏观上把握20世纪武侠小说文本的结构形态,并揭示其隐藏的思维模式和历史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