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6年3月18日上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揭牌成立。建立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意见的创新举措。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29个研究基地之一,也是其中惟一一个从事北京人口问题研究的机构。该中心的基础是北京市人口研究所。自1998年成立以来,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始终以深入研究北京市人口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宗旨,坚持做好“两个接轨”:一是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接…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外来人口适度规模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影响北京市外来人口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出发,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北京市外来人口规模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对投资、技术和人口等几方面条件的变化,定量考察了北京市未来不同发展前提下外来人口的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3.
一、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转折点,对于北京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是一个转折点。1978年至1990年北京市户籍人口由850.2万...  相似文献   

4.
为国策配套服务的计划生育保险———北京市计划生育保险调查报告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北京市10005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北京市100026)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不断拓宽认识,采取更贴近人们愿望的现实对策,转换...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郊县“三结合”工作的特点、经验与启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亓昕(北京市100026)北京市是1995年开始正式推行计划生育“三结合”活动的。在此之前,北京的各个郊县在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帮扶计生户和独生子女户脱贫致富为...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平谷区人口计生委依据京津冀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紧密结合区域特点和“大桃文化”,认真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决定》精神,在注重细节、夯实基础、工作规范和思路创新上下功夫,着力建设和谐计生、民生计生,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为环渤海经济圈关键节点区域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7.
对大城市外来劳动力流入的思考──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7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调查统计资料,以极具典型和代表意义的北京市为例,对大城市外来劳动力的群体特征、外部就业环境、城市的潜在需求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认识中国现时期这一重要人口现象作出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25日,在北京市第十三次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前,首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建设世界城市,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使首都的发展建设与国家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1991~1995年间北京市早婚情况进行了研究,从早婚个人和早婚婚姻两个不同的分析角度,揭示了早婚现象的特点,并且通过缺项统计法分析了迁入流入人口对北京市早婚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出,虽然流入人口早婚比例最高,但由于所占权数很小,并不是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主要因素。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最主要因素仍是本市出生从未流迁的人口。另外,北京市的男性早婚无论在频数上还是在比例上都大大超过女性。并且,早婚婚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早婚婚姻中80%以上是因为女方比男方年龄大,结果是男方属于早婚而女方并不是早婚,相当一部分早婚婚姻中女方甚至已经超过了晚婚年龄。早婚夫妇双方流迁类型的交互分析则揭示出,北京市早婚婚姻中大多数是本市未流迁人口之间的联姻。此外,本文还对早婚研究的有关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1991~1995年间北京市早婚情况进行了研究,从早婚个人和早婚婚姻两个不同的分析角度,揭示了早婚现象的特点,并且通过缺项统计法分析了迁入流入人口对北京市早婚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出,虽然流入人口早婚比例最高,但由于所占权数很小,并不是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主要因素。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最主要因素仍是本市出生从未流迁的人口。另外,北京市的男性早婚无论在频数上还是在比例上都大大超过女性。并且,早婚婚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早婚婚姻中80%以上是因为女方比男方年龄大,结果是男方属于早婚而女方并不是早婚,相当一部分早婚婚姻中女方甚至已经超过了晚婚年龄。早婚夫妇双方流迁类型的交互分析则揭示出,北京市早婚婚姻中大多数是本市未流迁人口之间的联姻。此外,本文还对早婚研究的有关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北京市人口学会主办,天津市人口计生委、河北省人口计生委、天津市人口学会、河北省人口学会协办的“2007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于2007年12月8日召开。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官员、学者,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厅司及北京市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和京津冀三省市及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北京市各区县领导和人口计生委主任等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2.
利用优势发展自我——北京市房山区推行计划生育“三结合”纪实北京市房山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张进才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计划生育工作如何走出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困境,适应群众的需要,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确实费了不少的心思。总结以往的教训,主要是对...  相似文献   

13.
王红涛  童玉芬 《西北人口》2009,30(5):56-60,64
本文在分析了北京市劳动力供需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北京市劳动力供需平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在劳动参与率、就业弹性、净迁移率等敏感因子变动的情况下.模拟未来劳动力供需变动的状况,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海滨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6):25-28,42-44
一、北京市昌平区关于数字人口健康的探索 昌平区是北京市的城市发展新区,总人口约190万:昌平区人口计生委积极探索推进人口健康数字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省际人口迁移中的老年人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朝阳区位于首都东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91.1万人,其中,外来人口91.5万人,是全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朝阳区作为首都城市功能的拓展区,面临着承办奥运会、建设CBD等机遇,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北京市朝阳区区域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京市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早期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北京市人口分年龄、性别资料和出生、死亡等数据预测到,未来50年内,人口老龄化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2050年达到预测的最高水平,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4%,高出全国水平7个百分点。半个世纪之后,人口老龄化将会继续加重,将给社会经济带来更加明显的影响,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北京市通州区《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宣传活动在全区全面启动。活动主场地悬挂着“依法租赁房屋,主动申报登记,保护合法权益,实现平安奥运”为主题的大型横幅。区流管办、区入口计生委、区政府法制办与新华街道办事处等十几家相关单位结合流动人口的需求,分别展出政策法规、生殖保健等相关知识展板,设立宣传咨询服务台,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边远山区乡镇独生子女家庭状况调查报告肖燕军不久前,我们对北京市农村的边远山区乡镇独生子女家庭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这次调查范围是市政府确定的门头沟、房山、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7个区县的58个边远山区乡镇。调查方法以入户问卷为主,听取...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 ,以推动理论创新为宗旨的学术前沿论坛 1 2月 1 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市人口学会积极参加了本次学术前沿论坛并承办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口发展分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口学会、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人口学会、北京市人口和计生委、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安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市行政学院以及北京市各区、县人口和计生委等单位实际工作者近百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会上 ,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邬沧萍教授做了题为“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