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恨水诗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先生是当代著名小说家。张恨水先生也是诗人。读罢《剪愁集》,我想起了郭沫若关于鲁迅先生诗作的论述:“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必臻绝唱。”我是否也可以这么说,张恨水先生也无心成为诗人,但他的诗作和小说是珠联壁合的。尤其是诗语言,和他的小说语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很值得研究。朴质,大巧之朴张恨水的诗极少用典,语言也少雕琢,有时甚至白话人诗。袁枚说:“诗直扑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是浓后之谈”。(《随园诗话》卷五)大巧之朴,大俗而雅,大实即朴,它都是去雕琢粉饰,刻意求工之后…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在他那众多的诗篇中,最富有现实性、人民性的作品,当推讽谕诗了,即《秦中吟》五言古体十首和因事立题的《新乐府》五十首.白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就是讽谕诗.可见,诗人自己也是十分重视这部分作品的.  相似文献   

3.
具象诗(concrete poetry)又称图像诗(visual poetry),它是"利用文字的排列来创造图案(如几何形状)或模拟实物(如苹果或汽车)"[1]的一种诗歌.这种诗歌形式在20世纪的欧美、拉美和亚洲等地区曾盛行一时.在20世纪末的台湾和香港也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建树的具象诗诗人,如詹冰、洛夫、陈黎等.近年来,具象诗在内地也颇受一些诗作者的青睐.关于具象诗写作,诗学界时有赞誉之声.犁青认为:"写图像诗的目的之一是借图像、视觉美的优势,把语言的意旨表达得清晰和强烈,使诗语言张力达到极限."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本质就是人的生存和生活行为。语言开口言说,使存在和事物获得符号的功能,这也是语言和言说的本质关系。人的存在必然指向人的生存和生活的行为,而人注定生活在看见和看不见的矛盾中。诗人站在生活的前头,用诗来言说自己的对生存和生活行为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5.
诗歌形式和内容的二元对立造成了翻译的困难甚至不可译,相对于内容而言,诗歌翻译过程中流失更多的是因为不同语言的文字和语音差异导致的形式流失。"诗人译诗"作为一条挽救"翻译之失"的途径确实有其价值所在,诗人在语言的敏感度和诗歌音乐性方面的悟性和表现力远远超越非诗人译者,诗人译诗可以根据原诗内容选择适当的形式甚至创造新的形式,尽可能实现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6.
清代沈德潜以风格作为编选诗集的准的之一,对诗人作品的分别去取和品评裁定都产生了直接影响。文章将零星散布于《唐诗别裁集》中的序言、凡例、点评等评论性文字进行细致梳理,综合《唐诗别裁集》前、后两个版本关于代表性诗人诗作的选评情况,并与《唐诗正声》《唐诗品汇》和《古今诗删》等唐诗选本相比对,从而推演出沈德潜的五律风格升降轨迹,并深入探讨沈氏以风格选诗的得失。  相似文献   

7.
"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是中国古典诗学后期的重要命题,辨体与破体的争论是此命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学人之诗"、"诗人之诗"的命题关系到"风"与"雅"两大诗学传统,涉及到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与人格追求.自宋代以来,随着理学的发展,长期浸润于经学环境中的古代士人的"经学中心"意识导致形成"学人之诗"、"诗人之诗"争相为高的局面.从中国先秦以后诗歌的发展来看,各个时期对"风"、"雅"传统的承续情况不同.唐诗基本指向具有"风人之致"的"诗人之诗",而宋诗则基本指向具有"雅人深致"的"学人之诗".近代同光体诗人,在反思前代诗学的基础上,肯定"诗人之诗"的创作方法,同时也认识到"学人之诗"产生的历史必然.他们试图使"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调和诗歌的"吟咏情性"与"明志见道"功能,为近代诗歌发展寻找新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康有为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中的领袖,是那个时期的思想界一位特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近代一位重要的诗人.解放后,我们从某些政治概念出发,硬以戊戌变法为界,将康有为的诗分成进步和反动的两个部分,并对他后期的诗作几乎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这是不公允的.为了全面地、正确地评价他的诗,我想谈谈康有为戊戌后的海外诗.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于政变前一日乘轮离京、逃亡海外,由香港而日本,由日本而东南亚,再至欧美诸国,足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特兰德是当代美国诗坛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魅力来自于他用精准的语言和超现实的意象刺激读者的理性以及他在诗歌中经常运用的激发读者兴趣的典故和隐喻;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怪异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等手法常常能够从感性世界迅速过渡到形而上的境界.斯特兰德的诗常常掺合着梦幻气息,带人进入潜意识,着重探讨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表面平易朴素的语言并不保证能把诗歌的意义直接呈现出来,相反却带领读者进入不可捉摸的幻觉世界,使人诗意地感受到人类所生活的世界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马祖常诗注商补刘瑞明元代马祖常的诗作往往不为人重视,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林庚、冯沉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中竟未选一首,不能不说是研究者对这位边疆少数民族诗人的淡漠。新疆大学周绍祖、新疆师范大学王佑夫同志所著《马祖常诗歌选注》,新疆人民...  相似文献   

11.
诗是最讲究语言形式的艺术 ,中国古代诗歌中都存在对正统诗体的形异现象 ,产生了大量形异诗。形异是一种文体创造 ,因此形异诗具有特殊的文体价值。形异诗创作对人的空间智能的科学运用十分有助于诗人的艺术思维和创作。这是与“形异”能够更好地表现情感、包含内蕴和指呈内容的价值同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人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著作。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评》评南朝宋谢灵运的文字有六条,加上《诗辨》、《诗体》各一条,整部《沧浪诗话》论及大谢的文字多达八条,在全书论及到的诗人中是比较多的。《诗评》云:“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郭绍虞先生《沧浪诗话校释》  相似文献   

13.
论芦荻的诗     
如果从一九三四年芦荻在《南国》上发表诗作算起,那么这位诗坛宿将的创作生涯,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他的生活道路是坎坷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是一位对生活执着而有韧性的诗人。他坚持了革命诗歌的人民性、现实性、战斗性的传统。他以“不可一日无诗”的热情,以长期的勤恳与专注,获得了值得庆贺的成就,同许多建树卓著的诗人一样,芦荻的诗,是有着自己的思想与艺术特点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王维诗的用色方法张岩绘画离不开色彩,画家常常运用不同色彩的相互搭配,赋予色彩以自身的思想感情,直观地再现色彩;有些诗人也往往“以画法为诗法”,采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间接地再现色彩。王维历来被推崇为是善写山水诗的大家,在许多山水诗中,诗人都借助了含...  相似文献   

15.
酬赠诗的产生,当在魏晋时期。当时,文学摆脱经学的束缚走向独立,人的意识也开始觉醒,诗人们开始注重利用独立后的文学抒发一己之喜怒哀乐。适应诗人之间社会交往和传情寄意的需要,酬赠诗便应运而生。由于酬赠诗的针对性很强,不少人便以为,此类诗作多言不由衷,尤其是酬答的对象地位高于作诗者自己时更是如此。因而对这类诗便也颇不以为然。例如王国维先生就曾在其诗论《人间词话》中说道:“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言,则于此道(指诗词之道──文作者加注)已过半矣。”王先生之论,当系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6.
生命之火时代之光──袁利荣诗作漫评周劭馨袁利荣的诗,是生命的诗,是用生命与出来的诗,但它又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而兄属于我们的民族,属于我们的时代,因此,它是真正的诗,从诗的形式、倚的语言到诗的意蕴,都显示了一种高贵的品格。     一这是一场投入了整个...  相似文献   

17.
<正> 臧克家的诗作,具有一种蕴藉淳朴的诗意美。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诗人臧克家是用怎样独特的手法,创造出作品中浓郁淳朴的诗意美的。为了造成诗意美,臧克家十分注意用朴素的衣裳来打扮他的诗作,使朴素美成为他的诗作全部美感特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诗人在写景描物时,常常用白描手法,用极素淡的色彩,勾勒出诗中富有诗意的形象。例如《三代》一诗: 孩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哈萨克族的诗人,素以草原诗或牧歌诗著称于世。而沃玛尔哈孜除长于这一传统诗体外,还以立意深奥、构思精巧、风格别致、结构奇特的自由体抒情诗而引人注目。但这种诗在用汉文翻译时,要做到既保持原意、风格,又传达其奇妙的神韵,是确有困难的。这可能是译者怯于问津,汉族读者对他及其诗作知之甚少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在注目我国哈萨克诗人库尔班阿里和夏侃等,以民歌体反映新生活的赞美诗和草原抒情颂诗的同时,也应同样关注沃玛尔哈孜的自由诗。这不  相似文献   

19.
清代民俗题材的诗作在清代西域诗中占有极大比重。从产生和发展来看,清代西域民俗诗的创作具有逐渐深入和成熟的过程,多以组诗的形式、纪实性的手法,呈现具有多元色彩的西域民俗景观。同时,这些诗作也是清代诗人民族自豪感的载体,具有保存社会生活资料的诗史价值,是西域与内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我们了解清代西域民俗提供了绝佳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20.
被人们称作“边塞诗人”的李颀,其多数诗作却带有宗教色彩。殷璠说李颀诗“(道家)玄理最长”,其实李诗佛教禅理也很鲜明。玄理并不全是糟粕,禅理也有积极因素。研究李颀诗的宗教意识,有助于全面地理解李颀及其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