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民族地区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资助基础上突出心理援助,湘西州采取了加强领导、活动推动、课题引领、"群众运动"帮扶等一系例有效举措,这些措施不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提高了资助工作水平,而且,对逐步实现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促进民族教育教育均衡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山区、牧区、林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特定的地理和气象因素影响,农业自然灾害的多样性和频发性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民族聚居地区,如果说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家庭具有个别性,那么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的家庭则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救灾模式,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建立民族地区有效的农业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救济机制,尽力缩小灾害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救助范围的扩大,救助类型、方式、内容、力量、性质的转变,反映救助管理职能在实践中的不断优化。而人口有序流动、社会矛盾协调、社会治安防控、服务型政府建设、救助制度完善等因素是救助职能优化的内外动力源。为此,建立良好的救助文化、完善救助协作机制、提升救助队伍素质是打造立体救助模式,实现救助职能优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藏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孤儿所占人口比例较高,在一些偏远牧区,情况更为严重,“事实孤儿”较多,加大了孤儿救助工作的难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是我国藏族地区孤儿救助的主要力量,一些民间力量也参与到孤儿救助工作中来,成为重要的补充.在社会转型期,藏族地区的孤儿救助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与新情况.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要应对得当,就会化不利为有利,进而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孤儿救助工作,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提升了孤儿的福利水平,这不仅可以有效维护我国藏族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底线公平”,也能推动藏族地区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5.
宗族救助是我国传统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时期,宗族是以九族为限,上至高祖,下至玄孙,所有的社会成员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宗族网络之中。宗族成员之间要互帮互助,扶危济困。救助的主要内容有救助贫困的族人、孤子及丧葬救助等。先秦时期的宗族救助对于加强宗族团结,维护宗族的生存与繁衍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想 《民族论坛》2007,(7):56-57
改革寄宿制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办法,实行"重点突出,分类救助"的救助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贫困寄宿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保障体系建设,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救助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参与社会救助中,非政府组织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具有其必然性和可塑性,并且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的过程中应当逐步走向国际化,充分发挥其自身特点,在社会救助中弥补作为第一主体的政府的不足,通过与政府的协调和关系的理论,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将在社会救助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8.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西藏地区的清朝驻军有人响应革命.由于各种势力的介入,特别是英帝国主义的挑拨、干预,1912年联豫、钱锡宝等前清官员、官兵和商人及其眷属被迫经过印度回国,而后一部分人滞留在哲孟雄、英属印度,成为流亡国外的难民.1913~1915年,“护理驻藏办事长官”陆兴祺协调人力、财力,救助难民,并组织他们回国.本文依据档案、文献,梳理了相关史实,并希望学术界给予更多关注,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拉萨"3.14"事件看,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维护西藏和谐稳定的需要.目前,尽管建立全国性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时机尚不成熟,但是,可从各地方试点做起,积极探索和积累刑事被害人政府救助的立法经验.西藏地方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和量力而行原则,先实行政府救助,后推行政府补偿,并借鉴宁夏地方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做法.主要明确救...  相似文献   

10.
<正>2003年7月9日凌晨,拖着患重感冒的病体,与洪魔折腾了一夜的永顺县民政局局长戴光辉刚刚喘过气来,又闻石堤镇灾情告急。灾情就是命令,他早饭也没顾得上吃,立刻又风风火火地赶赴石堤镇指挥抢险救灾,一直忙到下午两点才吃了顿迟到的早餐。当天下午4点多钟,县防汛指挥部又电话通知,永茂镇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公路桥梁多处塌方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社会缓贫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从低保线与贫困线差距、农村收入贫困、文化教育贫困、权利贫困、健康贫困多个方面检验当前社会救助政策缓解贫困的实际效应,由此提出若干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夏立君  叶慧 《民族论坛》2013,(9X):105-109
本文通过对社会缓贫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从低保线与贫困线差距、农村收入贫困、文化教育贫困、权利贫困、健康贫困多个方面检验当前社会救助政策缓解贫困的实际效应,由此提出若干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脆弱性”视角看.武汉爆发的疫情因社会的存在方式而传播,“封城”等防控措施对切断人际传播、控制疫情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伤及社会本身,呈现“疫情-社会”的存亡悖论。防疫救灾要依赖社会的活力被调动起来,防疫又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及社会,构成了两难困境。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培育国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社会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减轻传染病疫情对社会的伤害,培植社会韧性,使社会本身能够以主动方式在维护自身的时候战胜疫情灾害。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一向具有博爱大同的美好理想,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出过"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篇>),几千年来,一直保持和发扬仁爱互助、乐善好施的传统,每逢灾害发生,都会有民众行动起来,进行慈善活动,捐钱捐物,施约施粥,收养贫穷遗孤,买棺安葬死难者.  相似文献   

15.
慈善是一种公共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慈善是指个人和社会群体自愿地对社会或者受益人进行无偿救助的行为.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这一道德现象就已经存在.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甚至不同的民族国家里,慈善的性质、内容、范围、动机、目标等等是有所不同的,人们对慈善的理解也存在着某种差别.显然,当代社会的人们不再将慈善视为"恻隐之心"的自然表露,不再认为是"善有善报"的宗教心理所使然,不再被理解为对贫穷者的临时的、偶尔的、直接的、消极的施舍,而将其理解为个人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和慈善救助是减轻人类灾难,促进社会福利,改善生活质量的两种基本途径,也是基于人类相互援助的伦理关系基础上的两种规范形态,二者互动互补,共同推动社会福利的增进和人类幸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一 慈善作为一种古老而弥新的一项社会活动历经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但从本质上讲,慈善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一种道德活动,是人们对处于危困伤残状态而无力自救的人发自内心的一种关爱和援助,表达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情怀.作为道德范畴的慈善具有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88年6月中旬,赵紫阳总书记在听取山西省委汇报后指出,“发展商品经济,各地都有自己的优势,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情况下,最怕的就是人家搞什么你也搞什么。”又说,“我们国家过去经济发展效益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区分  相似文献   

19.
实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民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3):127-12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公平,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发展水平低,人才资源短缺。西部民族地区要根据本地的实际,通过进行不断的观念更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出新,找到迅速缩小各种教育差别、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途径和办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周琴芳 《民族论坛》2012,(8):67-68,97
由于受经济文化基础、政治文化、民族群体政治心理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公民的政治参与存在一定差距,并对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