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有捐 《统计研究》2006,23(10):49-54
一、引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目前,全国所有城市和1700个县城关镇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十分重视,每年列入财政预算的经费不断提升,接受低保救助人数明显增多。1999年中央及地方财政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总投入为19·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占20%,全国保障人数266万。到2004年,中央及地方财政总投入为17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占59%,…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素质状况综合评价(一)农民素质的特征农民素质指农业生产者利用本身各项技能把各种投入物转化为产出的能力。它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等。从平均受教育年限看,最高为威海市的9.66年,最低为菏泽的7.62年,其余各市大部分为8年以上,分布比较均匀;劳动年龄内人口比重最高是莱芜市的0.56,最低为0.51;人均年生活费最高为青岛市的2820.23元,最低为菏泽市的1299.65元,从地理区域来说,东部地市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市,这项指标各市之间有较大的差别;每万人医生数最高者为济南市的23.85个/万人,最低为菏泽市的9.66个/万人,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衡量区域收入差异的一种新的测度指标-边际区域差异及比重,测算了全国31省市5个年度的边际差异比重,并结合各省的人均GDP,将全国31省市分成四个类别的地区,为更客观、有效地度量和研究区域收入差距提供一种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吴英 《四川省情》2005,(9):31-31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越来越面临耕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当前,四川土地资源与开发利用的主要矛盾是:人地矛盾尖锐、耕地质量与数量的矛盾加剧、开发利用状况与耕地后备资源的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省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面临下列主要挑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四川是人口大省,人均耕地仅有0.08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近20年来,四川省总人口每年一直以8.0‰的速度在递增,耕地却以4.6‰的速度递减,年均新增人口60万人以上,年均净减耕地2万公顷左右,人增地减,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在耕地的后备资源缺乏的…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多角度观察与系统性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三农”问题的由来“三农”问题的表象是延续数千年历史的小农经济、家庭式生产。2004年末,全国13亿人口中仍有7.57亿乡村人口守在不到20亿亩的耕地上。资源的匮乏,土地产出效率的低下,导致了农民的低收入,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仅为城镇居民的31%;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组数据是:2004年,全国共有2201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达到3.83亿人次,而“全国”其实是城镇居民。造成城乡发展失调、“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的…  相似文献   

6.
张华平 《统计与决策》2016,(14):145-148
文章运用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31省市的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效率水平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居后,东北部地区最低.全国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且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渐趋于平衡.因此,东、西部地区应在保持金融效率水平的前提下注重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中部地区则应发挥相对集中的地理优势,以点带全,重点发展一两个省市为金融中心,辐射周边.东北地区则可依靠东部地区的金融资源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发展其金融水平和提高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农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特点四川农业人口比重大,总人口8750万人,农业人口占6730万人,乡村劳动力3820万人。全省7200万亩可耕地按人均可承担5亩耕地耕作的理论测算,直接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只需1400万人,畜牧水产业可吸纳300多万人,需转移2000万人以上。而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转移任  相似文献   

8.
2002年农民税费负担显著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税费负担人均为7817元,比上年减少12.5元,减少13.7%,对2002年农民收入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0.5个百分点。税费负担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3_2%,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这是“九五”以来农民税费负担占收入比重最低、减幅最大的一年。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9.
对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顺应全国林业发展的新形势,伊春市积极对上争取,大胆探索林业深层次改革的新举措,在得到省和国家的肯定和支持后,经国务院决定在伊春林区进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标志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一、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据调查,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从正式启动开始到2006年末,五个试点林业局共落实林地承包面积8万公顷,其中完成承包面积77467.72公顷,托管面积2872.72公顷,签定林地承包和林木流转合同6623户(山上4072户,山下2551户),预留托管职工户451户。林木资产评估价值32262万元,落实优惠政策后优惠金额3860万元,实收金额6181.9万元,其中:林木资产收入4865万元,林地承包费收入1316.9万元。  相似文献   

10.
一省边界经济是指在地理上与外省接壤,地处周边省际交界线的县(市)所构成的经济带或圈,它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江西边界县按2003年底行政区划分,共有37个,与周边湖北、湖南、安徽、广东、福建、浙江等6省39个县(市)相邻;边界县域土地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占县域行政区划总面积的47.68%,其中耕地面积62.9万公顷,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29.9%;边界县占全省县(市)单位数近二分之一,总体规模在全省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2003年底,边界县人口1479.31万人,占县域总人口的42.58%.近年来由于江西边界县自身政策、制度、经济、自然条件等环境的限制,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2003年边界县实现生产总值575.8亿元,仅占全省总量的20.3%;地方财政总收入41.89亿元,占全省总量的16.0%;边界县人均GDP3919元,与邻省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边界县人均GDP5189元、4937元、8177元、7670元、6192元、6¨8元相比,差距进一步扩大;边界县在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11631元是最低的5492元的2.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2963元是最低的1196元的2.48倍.边界经济发展中逐渐加剧的不平衡,特别是边界县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已日益成为江西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稳定的环境约束.因此,研究边界经济差异因子并寻求化解策略,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知识产权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关于知识产权的测算却一直停留在数量上,对于其价值量的度量则缺少规范可行的方法。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SNA)的修订,将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资本化,明确了知识产权产品(IPPs)与R&D的联系,这既为R&D资本纳入GDP核算指明了方向,也为知识产权产品价值量的测算提供了契机。本文以后者为研究对象,从知识产权产品中的专利产品着手,利用有关部门专利抽样数据,对我国专利产品增加值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有效专利新增价值和服务价值合计达到 8655.65 亿元,占GDP比重为0.87%。其中,新增价值为5297.42亿元,占比为0.54%,服务价值为3358.23亿元,占比为0.34%。近三年的测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9月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是每人每月156元,而四川是144元;全国平均补差水平是每人每月76元,四川是64.4元。调查中群众反映135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在现在的物价水平下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13.
实现人口、经济、土地(P-E-L)的协调利用,对于促进地区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和4个直辖市的人口、经济、土地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尝试揭示协调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的原因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人口资源、区域经济水平、地理资源等多重因素制约下,我国“P-E-L”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很低.(2)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明显.(3)高值和低值集聚群内行政单元的面积差异不显著,但行政区划形状的几何离散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增值税作为间接税,由最终消费者承担,但目前我国消费者对增值税的贡献被大大低估。基于消费原则的我国2012年31个省份和三大区域增值税税收转移规模测算表明,增值税存在大规模的省际间转移现象。文章利用横截面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支持并深化了测算结果,即增值税主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销售量大的西部地区流入。  相似文献   

15.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1.2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98吨标煤/万元,降幅20%左右,平均年节能率为4.4%。  相似文献   

16.
一、劳动力资源的数量现状 1.全市劳动力的资源数量及构成状况 2001年,末达州市总人口为632.41万人,在全省21个市州中居第3位。庞大的总人口中蕴藏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市劳动力(男16—60岁,女16—55岁)资源总数为382.89万人。占总人口的60.5%。分城乡看,城镇劳动力59.15万人,比重为15.4%;农村劳动力323.74万人,比重为84.6%。分性别看,男性劳动力206.24万人,比重为53.9%;女性176.65万人,比重为46.1%。分年龄看,16—39岁的青壮年劳动力243.40万人,比重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资料和各省交换资料,1998年广东省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各省市(区)的排位情况如下:一、国内生产总值规模:1998年,广东GDP为7937.23亿元,分别比江苏、山东多736亿元和775亿元,仍系全国之冠。江苏、山东分别居第2、3位。按各省市分别测算的GDP之和82932.39亿元计算,广东占全国比重为9.6%(按国家测算值79552.8亿元计算则为100%),江苏为8.7%,山东为86%。增长速度:全国最快的是福建,为11.4%。江苏和山东分别为第2、3位。广东与上海、浙江、广西并列第6位。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只有新疆…  相似文献   

18.
一、三产现状的分析 1978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比全国的23%低2.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在三晋大地迅速掘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2年和1978年相比,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8.32亿元增加到1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9.6%,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7.5%的递增速度。1992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从业人员达到329.6万人,占当年全省社会劳动者比重的24.2%,比全国的19.8%高4.4个百分点。1992年,我省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为16:55.5:  相似文献   

19.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户税费负担和生产投入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农民税费负担人均为91.2元,比上年减少4.3元,下降4.5%,税费负担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3.9%.2002年1季度农民税费负担人均为9.6元,比上年同季减少1.3元,下降11.6%.从总体上看,农民的税费负担自1997年以来持续下降,无论是负担额度,还是占纯收入的比重都明显下降,"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取得了实效,与此同时,农民用户生产的投入也相应增加了.  相似文献   

20.
“猪”给力!     
民以食为天。生猪稳产保供是“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四川历来是全国生猪生产大省,也是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在经历了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导致的下跌,以及2020年顶住新冠肺炎疫情实现恢复性增长后,2021年四川生猪出栏量终于重回“六字头”,达6314.8万头,居全国第一,为全国生猪稳产保供发挥出了巨大的四川力量。2021年,四川生猪产值达1825.0亿元,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为20.0%,为助推农业发展贡献出关键的“生猪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