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战前和战后的日本政治中,掌控政治主导权的是日本官僚和官阀.明治时期确立的日本政治权力构造实际上是以官阀为主轴的财阀、军阀三位一体的国家主义体制.正是在这种制度下,日本发动了对外侵略,最终以战败告终.战后,美国出于冷战战略的需要,使得战前日本的官僚和官僚独裁体制在战后得以继承,这在政治上的意义非常大.战后自民党长期执掌日本政权,而自民党政治就是官僚垄断政治,日本外交则以日美同盟为核心.随着民主党入主内阁的时机不断成熟,小泽一郎和鸠山由纪夫试图带领民主党脱离自明治政府以来就一直持续的官僚独裁政治,并力图转变一直以来追随美国的政策,实现日美对等.最终由鸠山由纪夫实现了政权交替.鸠山内阁面临了很多困难,国际上主要来自美国的压力,国内除了自民党的反扑之外,党内也出现了分歧.菅直人接替内阁首相后,重用政经塾议员,而政经塾议员必然从属于某个财阀、官阀,所以有人说菅内阁不过是政经塾的一个傀儡政权.从菅内阁组阁以来,民主党内阁非但没有改善内外交困的局面,支持率还不断下降,可以说日本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2009年8月30日举行的第45届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大胜,自民党大败。9月16日下午,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新首相,组成民主党、社民党、国民新党的三党联合新政权。战后以来(或日“自1889年即明治22年以来”),日本首次因众议院第一大党交替而建立新政权,这是否意味着日本政治真的走上了战后历史的分水岭,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日本政权更迭对今后中日关系将可能带来什么影响?上述问题便构成本文论域。  相似文献   

3.
林敏 《日本研究》2000,(3):67-72
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打破了江户时代以来二百余年的“锁国”局面 ,逐渐走向国际政治舞台。纵观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整个近代历史 ,其外交政策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 ,即“称霸亚洲”,把本国近代化的成功建筑在了牺牲亚洲邻国利益的基础上。  本文主要分析伊藤博文的中国观和对中国的政策。伊藤博文是日本近代头号政治家 ,四任首相 ,参与了明治时期所有对中国的政策制定 ,是明治政府称霸亚洲政策的直接策划者和实践者。通过对他的分析 ,可以明确日本在对中国政策上所实行的长期的、一贯的、有计划的侵略立场 ,这一立场还决定了近代中日关系非…  相似文献   

4.
试析吉田茂的中国政策观吉林师范学院郑毅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美军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占领日本本土。在美国占领期间日本对外关系中断,战后日本外交的重新展开,是从吉田内阁时期开始的。吉田茂是依据《日本国宪法》选举产生的战后第一任首相,也是对战后...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日本国家政策形成过程分析中各种模式的对立及其整理"战后政治总清算"是现任首相提出的中心口号.它表明:近几年无疑处在战后政治史的历史转折期.自70年代末以来,在日本政治学界,就现代日本国家政策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假说模式,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四种主要模式(1)"官僚统治模式":其代表人物是战后日本行政学的权威辻清明.这一假说认为.尽管战后日本进行了改革,但由于美国占领军的存在而造成的间  相似文献   

6.
芦田均(一八八七年—一九五九年)是战后日本第五届内阁首相。该届内阁是战后第二届所谓“中道”联合政权。芦田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驻俄国、法国和土耳其使馆任职。一九三二年退出外务省,参加国会议员竞选,连续十一届当选为日本众议院议员。一九三三年—一九四○年间曾任“日本时报”社社长。战后初期,他同鸠山一郎等人创建自由党。一九四七年退出该党,参与民主党的建立,任民主党总裁。这期间他曾任币原内阁的厚生大臣和片山内阁的外务大臣。一九四六年任众议院宪法修改特别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日本的政界重组与外交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金熙德冷战结束后,日本政界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动荡与重组,这势必对其对外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概括战后日本政治的基本特点入手,对这些特点在冷战后的变化及其对日本外交的影响作一分析和展望。一、战后...  相似文献   

8.
高洪 《日本学刊》2006,(6):44-54
2006年9月自民党新总裁安倍晋三组建起新的联合政府,开始了战后出生的政治家领导日本的新时代。政治属性上以战略派为主要特征的安倍政权产生,标志着“1955年体制”余波的消亡,日本的权力中心和决策机制不断向首相官邸集中,“脱离战后”意义上的政治体制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自民党新老政治家之间的权力交替,新政治势力开始按照日本的国家战略利益需要,一面推进修改宪法等基本国策,一面调整自民、公明两党联合政府的经济政策。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9.
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国会众议院第45届选举。民主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众议院多数席位,获得执政权力。9月16日,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内阁首相,与社民党、国民新党合作组成三党联合内阁。这是战后日本政治史上第一次具备较完整意义上的两大政党轮替,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对日本国内政治的结构、格局和生态,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方针的选择,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日本政治将进入以两大政党为中心进行博弈和角逐的格局,另一方面,其发展变化还有很多非确定性,究竟能否就此形成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化机制,还需要密切观察。本文将主要从日本民主党政府的对外政策的角度,就其中最为重要的对美、对中政策,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础结构投资分配是基础结构投资政策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战后日本怎样分配基础结构投资资金对了解日本基础结构投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一、日本基础结构投资分配理论和政策的性质战后日本的基础结构建设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实现的。所以日本基础结构投资资金的分配,从理论上讲不过是日本垄断资本通过财政预算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基础结构投资分配理论和政策,从总体上说是包容在其财政理论和政策之中的。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金森久雄指出,战后日本财政在1979年以前一直实行凯恩斯的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这说明战后日本基础结构投资分配政策也是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依  相似文献   

11.
0年代以来,日本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令前些年还沉浸于“日本神话”中的人们瞠目结舌。如何把握日本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及其发展前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分析战后日本社会结构的原型入手,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和程度,最后对其发展变化前景进行展望。一、高速经济增长时期日本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众所周知,战后以来日本的社会结构曾发生过深刻而剧烈的变动。战后初期,美国出于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主义势力,使日本不再形成对美国的威胁的目的,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6,(11):58-59
日本新首相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2006年10月2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刊登文章指出: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面临社会快速老龄化的挑战。文章称:目前日本的国内消费停滞不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的增长放缓。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转移支付,如社保和医疗福利,但为了削减预算赤字,这些项目可能也要被减少。此外,日本社会的快速老龄化构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社会的形成及伦理空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日本学刊》2003,(3):118-131
“企业社会”指战后日本所形成的企业与政府、国民的关系形态。在发展经济这一基本国策的指导下 ,企业的利益受到极度保护 ,企业对社会政策、国民生活都产生了超常影响 ,这也引发了企业伦理、社会伦理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核心观念汇聚而成的"国家身份"在宏观层次规范了一国自由贸易战略的基本立场、核心利益和政策取向。当前在安倍晋三政权下,日本在自由贸易战略上主要表现为相互交织的三个国家身份:"核心"、"主导"和"桥梁"。其中,"核心"是前提和基础,"主导"和"桥梁"则分别是其在政策议题和伙伴关系上的突出表现。这一国家身份的成形过程始于2010年前后,在自民党重新执政后不断加速并初具雏形。其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国际贸易政治的风云变幻将日本推到前台;雄心勃勃的自由贸易战略是安倍政府大国志向和长期政权的重要体现;国内经济社会变化的长期积累是日本国家身份跃进的根本基础。在自由贸易战略上的形象革新和实践突破对建构更良性的日本整体国家身份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文化是庞杂多变的,并且与宗教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日本的各种宗教曾在战争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战后文化中的战争认知观,特别是战后日本历任首相都要去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神社,更引起了当年被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清醒认识宗教,尤其是神道教对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7):116-118
战后初期,日本的内外政策在追随美国的基调上展开,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亦步亦趋。日本的对华政策在吉田茂担任首相时期日趋清晰,奉行了基于意识形态因素的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吉田书简》的出台以及日本政府与台湾当局签订的《日台和约》,是日本在冷战体制下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的产物,阻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日本推行反共和反华外交政策的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的知识分子护宪运动并非必然以和平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曾切实遏制了政府的修宪进程。面对第二届安倍内阁制造的又一次宪法危机,日本知识分子积极开展护宪运动,实际改变了政治议程与社会舆论,体现了相当的政治影响力,其代表性思想是立宪主义。现有知识分子护宪团体能否坚持在国民主权、立宪主义原则的指导下与政府违反宪法、违背民意的行为进行斗争,将直接影响未来宪法问题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与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传统经济政策相比较,战后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产业政策将宏观经济管理深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内部关系之中,对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更为突出的作用,并由此形成了战后日本经济运行机制富有启发性的特点。近年来,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已日益引起了我国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成为经济政策领域里新的研究课题。首先明确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调节对象及调节机制,无疑将有助于借鉴日本的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9.
自民党在1989年7月的第15届参议院选举中惨败。有人把这次失败的原因归结为4点:(1)里库路特案件的影响;(2)消费税带来的民怨;(3)现职首相的私生活丑闻;(4)农业政策的失误。 战后,在农业方面日本政府实施的基本上都是保护性的政策。在这些政策下,日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执政的自民党也因此长期赢得了大多数农民的支持,迄今农村一直是自民党较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近20年来日本签署的EPA,2013年以后其对象国层次和农产品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基于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视角,以日本首相和农业保护三集团(农林族议员、农林官僚及农民组织)之间的相对影响力为中心,考察自民党政权(2000年4月—2009年9月)、民主党政权(2009年9月—2012年12月)及安倍晋三再度拜相后的自民党政权(2012年12月—2020年8月)的EPA农业保护政策形成过程的演变发现,随着"1955年体制"被首相官邸主导模式取代,日本EPA农业保护政策形成过程由共识型决策过程转为专断型决策过程,是引起上述两大变化的内在原因。安倍辞职后日本是否会延续专断型决策过程,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