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从形式逻辑侧重对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研究,同时并不完全与客观存在即思维内容相分离以及思维形式是从所有同一类判断和推理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两个方面,论述了“O判断的换位推理存在的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形式逻辑的现行理论一致认为简单性质判断中的SOP判断即特称否定判断不可能进行换位推理。这种观点认为如果SOP进行换位推理就违反换位法。“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到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下面简称为换位法第二规则),不能必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认为这个根据是不符合思维的实际事实,限制思维范围的理论。应该提出符合思维实际情况的新的理论。SOP判断同其他的简单性质判断一样也可以进行换位推理。在这一篇文章中只准备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提出这种理论的根据是什么,二是SOP判断怎样进行换位推理。  相似文献   

3.
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关系问题上,我国逻辑学界长期流行一种所谓“低级逻辑、高级逻辑”说,把形式逻辑(包括数理逻辑)看成是研究思维的“外在形式”、关于“知性思维”的“知性逻辑”,而把辩证逻辑看成是关于理性思维的高级逻辑。笔者认为,这种贬低一门科学抬高一门科学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带来一些麻烦,且对逻辑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里仅呈个人管见,向专家和同志们求教。一、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形式? 作为一门研究推理论证的逻辑科学,形式逻辑以思维形式或思维形式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这里,无论说思维形式还是说思维形式结构,指的是“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思维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逻辑学界正在进行有关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的讨论,关于辩证判断的形式结构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有同志提出:判断这种思维形式应当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判断(形式逻辑的判断,即非辩证判断),一种是辩证判断。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还进一步提出了“S是非S”等辩证判断的形式结构,并且认为“辩证逻辑主要是研究辩证判断及其结构”,至于“阐明判断的一般辩证法,并不算是辩证逻辑的判断理论”,而“是对形式逻辑的命题作辩证的解释”(参见<光明日报>一九八○年八月七日,哲学版,第166期)。我对这样的意见和观点有些不同的看法,特提出来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论判断分类,见于他所著《自然辩证法》一书。他在该书《关于判断的分类》一节虽说,旧的纯粹的形式逻辑“满足于把各种思维运动形式,即各种不同的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列举出来和毫无关联地排列起来”,而“辩证逻辑和旧的纯粹的形式逻辑相反”,“辩证逻辑由此及彼地推出这些形式,不把他们互相平列起来,而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恩格斯的这个评论,其意义实不仅限于判断分类,因为它已经涉及到整个传统形式逻辑的问题。如何理解恩格斯这个评论的意义?在形式逻辑发展的现阶段,恩格斯的这个评论是否仍然有效?显然,这是需要逻辑工作者作出回答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逻辑学是否真的能做到结合思维内容来研究思维形式,“符合客观实际”能否成为逻辑学问题真假对错的鉴别标准,逻辑学研究的究竟是抽象的、一般的思维形式,抑或是具体的、个别的思维形式三个方面,较为充分地再次论证了“O判断不能换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思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表现为概念、判断与推理三种基本形式;而形成概念、判断与推理的过程,则表现为思维方法;无论是思维形式还是思维方法,都为一定的思维规律所制约。因此,“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的形式逻辑,除了研究思维的基本形式与其基本规律,还应该研究思维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逻辑学界普遍认为同一律等四条规律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形式逻辑》指出:“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还研究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它们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原理》认为:“逻辑形式的规律有很多,其中有些规律……体现了正确的思维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规律叫做思维的基本规律。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我们认为,从同一律等四条规律的实际看,认为它们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这一观点值得重新探讨。本文将从基本内容、逻辑要求以及违反逻辑要求的逻辑错误三个方面,论证四条规律中最基本的一条─—同一律不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而是思维内容的规律。 一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通常被表述为:“在同一思维(即对同一对象的同一方面的思维)过  相似文献   

9.
一现行的形式逻辑理论认为在性质判断换位法直接推理过程中违反规则就不能必然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凡是违反规则的推理形式都是无效式。依这种理论看,区别有效式和无效式的逻辑标准是这些形式是否符合换位法的两条规则。如果遵守换位法的规则,那就是有效的推理形式。如果不遵守其中的某一条规则也就不能成为有效的形式。本文作者认为现行的换位法的两条规则  相似文献   

10.
形式逻辑一向被认为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但是思维不仅有形式,而且有内容,内容又有符合实际的和不符合实际的,亦即真实的和不真实的。形式逻辑对思维形式的这种研究同思维内容的真实性处于什么关系?对思维正确反映世界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在这个问题上,逻辑学家们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斗争。在我国,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是在“形式逻辑管不管思维内容真实性”的题目下进行的。有两种尖锐对立的主张:一种认为,形式逻辑管思维内容的真实性;另一种则认为,形式逻辑根本不管思维内容的真实性。按照逻辑规律,两个相互否定的命题,其中之一是正确的。这里那个是正确的?说形式逻辑不管思维内  相似文献   

11.
判断分类问题是判断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恩格斯指出:“辩证逻辑和旧的形式逻辑相反,不象后者满足于把各种思维运动形式,即把各种不同的判断和推论形式列举出来和毫无关联地排列起来。相反地,辩证逻辑却以此推彼地推出这些形式,不把它们互相平列起来,而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式中发展出高级形式。”(《自然辩证法》第135页)据此,恩格斯把判断发展层次规定为个别性判断——特殊性判断——普遍性判断。而“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马恩选集》第3卷第554页)因此,研究恩格斯对判断的分类,对于研究认识论以及判断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观点的形成与逻辑思维王汉斌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而思维则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或认识对象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它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认识如何由感性认识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①的过程。应用文的观点形成的过程就是人们的客观事物即实际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我国学者开始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范式研究先秦名辩学.在这一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不太适合做名辩学的研究范式.西方传统形式逻辑的理论体系由概念、判断和推理三大部分构成.“概念”仅是符号的“所指”,不包括符号的“能指”,而先秦名辩学中的“名”恰恰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是语词符号.“判断”和“推理”主要研究推理形式的有效性,属于语形学的研究内容,遗憾的是先秦名辩学中没有语形学的内容.名辩学中所讨论的推理都是语用推理,而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中又根本没有研究语用推理的问题.符号和语用推理在符号学中都给予了充分的研究,据此我们认为符号学是深化先秦名辩学研究的更优范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形式逻辑的真值函项是对传统逻辑的复合判断的抽象,具体地讲,真值函项是对复合判断的肢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的抽象。它撇开了肢判断之间的其它关系,例如内涵关系、模态关系以及其它方面的关系,并且把传统逻辑中的复合判断当成了它的一种特殊场合。也就是说,在现代形式逻辑中认为真的复合命题,而在传统逻辑中则可能是没有意义的。这是因为现代形式逻辑中命题的真假并不取决组成命题的判断在客观上的真假。正如塔尔斯基所说:“一复合命题的真或假只依赖于所联结的命题的真或假,与它们的含义无关”。  相似文献   

15.
判断是思维对其对象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因此,断定就成为判断形式最基本的特征;形式逻辑称之为逻辑特征。不同的判断形式,有其不尽相同的逻辑特征。例如,负判断被形式逻辑视为一种不同于其它诸种判断形式的特殊判断。那么,负判断在断定上有什么特点呢?形式逻辑必须给以明确的、科学的阐释。但遗憾的是,至今在形式逻辑著作中还未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因此也影响人们对负判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逻辑学研究必须结合思维内容.符合客观实际是逻辑学研究的原则标准.O判断的换位规则是从具体的O判断换位中抽象出来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因此,O判断是可以进行换位推理的.  相似文献   

17.
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离不开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没有概念,就不可能作出判断,更不可能进行推理.形式逻辑研究思维,首先要研究概念.研究概念,首先要给它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关于概念的定义,近年来逻辑学界在下面几个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其一,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还是一种思维形态?  相似文献   

18.
人们通常把传统逻辑说成是关于思维“形式”的学说,传统逻辑也就成了“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任务是撇开思维的内容,单纯从形式方面考察思维”。(肖前:《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9页)“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研究既成的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的科学,由于它撇开了思维的具体内容,因而也就撇开了  相似文献   

19.
朴基珉同志的《论换位推理的规则》一文(载《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版,1991年第3期)以为,现行的形式逻辑理论主张的换位推理的两条规则,“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没有普遍的有效性和规律性的强制作用”,并提出了三条新的换位规则及其“三条优点”。拜读了此文(以下简称《规则》),我们为它的主要论点及其论证建立在对一些逻辑基本概念及换位规则的误解之上。因此难以成立。而且我们注意到,近年来逻辑研究中诸如此类的“探讨”时有所闻,理应引起逻辑界的注意,因为它们对逻辑学的健康发展有害无利。  相似文献   

20.
提起“三段论”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要说“复合判断三段论”这个既陌生又不陌生的逻辑形式是否要划个问号呢?说它陌生是因为逻辑课本上并没讲这种逻辑形式,说它不陌生是因为在人们的实际思维中这种逻辑形式是不乏存在的。记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八四年下半年(语文类、经济类、党政干部类)期末形式逻辑试题中曾有这样一个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