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明代中期,江南苏州地区经济繁华,文化发展,出现了不少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卓有成就的人物,其中就有影响后世千年画坛的"吴门画派"。其代表画家皆为苏州人,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早有"吴门"之谓,因此画派得名"吴门"。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几乎可以说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最高水平,故四人又被称为"明四家"。自沈周开创、以四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接续下来的体系,自晚  相似文献   

2.
韩长生 《唐都学刊》2007,23(4):126-128
扇面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清新的一笔,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折扇是后兴的,北宋时由高丽人传入中国,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都是擅作折扇的高手。扇面画虽小,其神韵则不逊巨制,故吴门四家都愿在此一逞毫末,今人当借鉴之。  相似文献   

3.
正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吴门兴起的又一号风流人物。他曾师从沈周,二人无论家世、经历,还是思想、艺术,都有相似之处,同样厌恶官场,同样倾心书画,同样一生无忧,始终过着富足优渥的生活。与沈周的天性旷达唯一不同的是,文徵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虽未被录取,但却成了他的一个心结,一直考到53岁仍然未中。直到54岁时,文徵明才被荐进京,官至翰林待诏,也算一了夙愿。但当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在翰林院中招人妒忌,屡受排挤,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中,对陈亮思想的特质及其意义的认识仍然很不够.本文通过对陈亮思想中的"理欲统一"的道德观和"义利合一"的价值观等几个基本特征的阐述分析,表明了陈亮作为浙学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其事功之学不仅具有地区性的意义,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且它也已超越了传统儒学泛道德主义的化约论立场,因而不能简单地归入到传统的儒学系统中去.陈亮之学开创了在宋儒注重道德心性修养的价值关怀之外,构建新的思想范式的途径,同时又以其所具有的丰富蕴涵和思想特质,极大地丰富了浙江固有的历史文化精神,形塑了浙学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5.
文化:意义的出场和敞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卫卫 《学术交流》2004,46(3):117-122
文化即"人类意义化实践的观念凝结",其核心乃是价值体系,文化的变迁主要体现为价值体系的转换。而作为文化本体外显的符号,又可分为近价值符号和远价值符号。近价值符号必然随着价值体系的变更而改变,远价值符号则可保持相对独立。由于价值体系这一共性的存在,诸文化样态具有一般性和可通约性;而远价值符号的发散和多样,则是文化特殊性和民族性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6.
彭祖鸿  郭蔓娜 《社科纵横》2013,(2):251-252,295
南江流域禾楼舞符号系中,道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火把、稻穗、锡杖三大道具符号进行文化信息还原处理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禾楼舞文化遗产所包容的精神内涵及历史演变,更好地发掘禾楼舞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意义世界由意识、符号、对象(文本)三要素构成,符号是意识与对象的中介,是意义世界的结构,对象世界是符号的文本。符号有自然符号、语言符号与人工符号三种形态,以及感性符号(表象)、知性符号(概念)、理性符号(范畴)三种水平,它们构成不同水平的意义世界。符号有意义与涵义之分,意义的表达是分析陈述,涵义的表达是综合陈述。符号作为意义结构把主体性赋予世界,同时限制了人的自由。人的自由必以摆脱现实(感性、知性)符号为前提,这只有两条途径:通过哲学范畴来把握存在的意义;通过审美符号(现实符号通过理性综合陈述而达到的超越)来体验存在的涵义。  相似文献   

8.
"田径运动"作为"运动之母",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可见一斑.然而,当前诸多研究表明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就是因为体育课的内容设计没能真正吸引学生.该文就如何使我国田径课程内容科学化、系统化展开论述,提出以下策略:(1)应着重强调田径课的价值;(2)内容应符合年龄特征;(3)突出田径课内容的趣味性;(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5)强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正沈周在"明四家"中年龄最长,是"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和领袖,也是引领此后百年画坛的旗帜性人物。他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是典型的传统文人。但他虽学识渊博,却又不应科举,专事书画创作,思想上比传统文人多了些反叛色彩,可以说是个职业艺术家。沈周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博,曾祖父是"元四家"之一王蒙的好友,父亲、伯父也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耳濡目染之下,沈周早早便寄身书画,一生家居读书,吟  相似文献   

10.
杜勃罗留波夫用"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来评价<大雷雨>中卡捷琳娜的存在意义,但却将卡捷琳娜之死所引发的思索囿于道德评判之中.剧中女主人公之死是否具有审美价值,评论家没有进行过多的言说.死亡本身与优美或者崇高无关,但死亡所产生的后果和死亡向观者(读者)所敞开的内容并非仅仅是生命的消逝,在其消逝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