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必经过程,其发展受到产业形态、农民收入水平以及进城成本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人口大规模进入县城,推动了县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城市缺乏工业化基础,县城消费较多地依赖外部资源输入,发展后劲有限。大规模县域城镇化极大地改变了县域人口布局、社会生活方式、人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结构等,给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挑战。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结合工业化、产业升级、农村政策、土地制度、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2.
吴业苗 《兰州学刊》2023,(7):134-143
县域经济发展是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平衡发展和推进县域居民过上日益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亟须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提质增效。然而,有学者认为县域经济成长空间很有限,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必然导致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地级市被拖垮的问题。其实,国家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发展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激活了新引擎,释放出新活力,并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县域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可以依托国家推进乡村振兴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期,以及国家重视“三农”问题解决的利好政策,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引导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是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经济与社会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应准确把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确定就近城镇化的方向、节点和推进节奏,实施重点突破战略,集中优势资源用于重要的空间节点,把县城打造成为县域城镇化的核心载体;选择一批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城,将其发展成为新兴中等城市;把强化产业支撑作为就近城镇化的重中之重,把各类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县域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就业的主要载体和平台。  相似文献   

4.
中西部地区县域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沿海大中型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与此同时,广大县域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则显得相当滞后。毫无疑问,能否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关乎中国现代化近远期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程度不同,在同一国度、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内,不同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形成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从四川的情况看,发达县域不在多数,大部份县域还处于不发达状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号文件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加速致富奔小康进程的时候,认真分析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现状,找准症结,研究和确立发展对策,对于振兴四川县域经济和全省经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梁平县的实际出发,就如何振兴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发展县域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县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经济社会活动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县域。如果广大县域经济能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则整个省、整个国家就会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战略目标。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县域经济发展上表现尤为突出,人们往往看到东部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而忽视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难,造成了认识上和工作上的错位。本文以地处中部的河南省为例,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和房地产投资的现状分析,在研究了城镇化水平影响房地产投资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概念,运用我国中西部地区19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和面板数据模型,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房地产投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研究结果对推进中西部城镇化建设、促进房地产投资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出路是发展县域经济。北方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浙江经验对增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具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镇化是增加我国农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口。采用2002—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城镇化、农村人口结构、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大于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估计值为0.589,在城镇化水平高(大于0.589)的地区,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的城镇化水平还未达到门槛值。应进一步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尤其是中西部次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进入90年代以来,江西的县域经济普遍壮大,但与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周边发达省份的县域经济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江西县域经济要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围绕产业结构的提升优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更有效地利用好资源,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战略、产业的主攻方向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某一类产品的生产经营培植出县域经济特色来。  相似文献   

11.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金融排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并能够通过增强县域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和潜力促进劳动力的净流入,从而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采用2014—2020年1 754个县域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以人均GDP、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劳动力净流入率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劳动力流动,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且数字普惠金融3个维度的发展均具有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效应,其中覆盖广度拓展、使用深度加深、数字化程度提高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增;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县域和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普惠性和亲贫性,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的路径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应积极推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尤其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并统筹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和劳动力流动引导政策,通过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贵州县域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推进贵州县域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可以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提高县域经济市场化程度,促进产科教紧密结合,提高政府管理县域经济水平,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当然要实现县域经济信息化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如:观念落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但只要领导重视,以农业信息化作为县域经济信息化的突破口,把各方资金统筹使用,加强人才的培育,县域经济信息化一定能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西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这些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将影响着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与发达地区相比,许多西部山区的县域经济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这其中既有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市场条件及思想文化等区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扩展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二元经济转化的基本理论,基于分工演进和交易效率构建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的模型,并运用中国武陵山片区2010-2011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结论,发现工业化水平提高、劳动力有效流动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长,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会因经济增长而持续扩大,政策性因素会强化县域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与城镇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两者协调发展尤其重要.对照国际标准,高州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均处于初期水平,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统盘考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真正做到发展工业时考虑城镇化,发展城镇时考虑工业化,两者形成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一、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比较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是研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主要是指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动,以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哪些产业、哪些产品的更快增长实现的。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着某一地区在全国经贸联系和区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而这一相对地位,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主要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第二、三产业较发达,主要制造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区际分工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1、第二、三产业较发达的省区位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部崛起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部实现崛起主要有三个标志:一是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要超过全国平均发展速度;二是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要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三是中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要相对缩小.中部崛起具有许多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必须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加快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体制环境建设;抓好大中城市、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为发展中的西部地区要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就要下大功夫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充分认识劳动者素质提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西部县域劳动者素质的现状,提出了西部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措施,以促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峥 《理论界》2011,(5):31-32,60
本文试图以一个地区为例,为达到"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的目标,阐述发展县域经济的途径,重点阐述如下观点:以农业区域布局为着力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园区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发展集约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增加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实际出发,提出保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强调改革、政策、投入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领导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投资融资困难、招商项目欠缺、人才短缺严重、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甚至实现后来居上,必须实行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其超常规的发展战略有拿来主义突破战略、差异化突破战略、以特制胜突破战略、无中生有突破战略和非均衡发展突破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