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喜剧小品创作和表演的目的是增加语言的幽默效果,进而引发观众开怀大笑。“笑”的本质是对常态的偏离,而喜剧小品恰恰抓住了这一规律,极大限度地造成语言表达的偏离,进而达到喜剧‘效果。语言偏离在《不差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偏离包括语音偏离、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语篇衔接偏离、语城偏离、语用偏离、语体偏离、逻辑偏离以及外来语偏离等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喜剧小品已走过30余年,其语言策略随社会生活的变迁发生了重大改变。喜剧小品语言策略与社会生活的共变可分为5个阶段:娱乐稀缺时代小品登场与小品语言的"缺位"、经济文化的复苏与小品传统修辞的继承、社会流动的增强与小品语码的混杂、社会的转型与小品语言的"颠覆"、社会生活的泛娱乐化与小品语言的"狂欢"。走出当下喜剧小品的语言困境离不开语言生存环境的改变与健康语言生活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概括了电视小品喜剧精神的艺术传承与审美内核,从喜剧语言、喜剧表演、喜剧结构几个方面分析了喜剧精神的艺术表现,探讨了小品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信阳方言词语散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阳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使信阳方言词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表现在亲属称谓词、动物称名词和指代词等方面,与北方方言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对信阳方言在亲属称谓词等方面所具特点的探讨,说明其与所属的中原官话相比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比较互证是考释词义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具体操作方法亦有多种,方言与文献互证即是其中之一端.在方言与文献互证方面,近代汉语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近代汉语文献与现代方言互证可发挥如下作用:由近代汉语文献证方言,可据以弄清方言词语的真实面目,知其究竟该如何标写,了解其使用历史;由方言证近代汉语文献,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了解近代汉语文献词语的词义,获知这些词语是当时实际语言的反映,同时还可为我们判定近代汉语某些文献的方言归属提供重要参考.在这方面,湖北黄梅方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 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  相似文献   

7.
喜剧小品因篇幅限制一般不正面表现重大题材,但是它能反映社会心理变迁.黄宏的小品渗透着国家意识形态引导下的"良民"心理,因而成为社会关系再生产过程中的润滑剂;赵本山的小品则具有喜剧萌芽期的狂欢性质,颠覆了惯常大众传媒中被扭曲的农民形象,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  相似文献   

8.
当前戏剧小品的创作与演出表现出缺乏理论“干预”的危机。十几年的艺术实践表明 ,戏剧小品当归类于喜剧艺术 ,它需要把其中的“悲怆情愫”沉落在强大的喜剧精神里。比起一般戏剧 ,小品中的突转更新 ,奇、巧 ,形成较大的情境落差 ,清晰地传达出由愕然大惊到恍然大悟的发现。与其喜剧精神相一致 ,小品的语言具有幽默的品格 ,具体呈现为谐与绕的形式特征。而话语的幽默应以涵养其喜剧精神为基础。从题材的处理上看 ,一部反映当代生活的小品 ,应通过间离手段展示事件丰富的真实性、复杂性和不可穷尽性。  相似文献   

9.
小品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了短小精悍、幽默风趣、雅俗共赏、针砭时弊的语言风格。本文运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探析喜剧小品《不差钱》的语言特点及其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许多研究方言的文章,往往把方言中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同音的相关词语相比较,以寻求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本文试就一些文章中比较的不合理或失当之处提出来讨论,以期得到更为科学、更为准确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江津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方言的一种 ,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北方官话大同小异 ,但其语音、一般词汇与普通话相差较大 ,与重庆市其他县区相比 ,独具特点。尤其是保持了入声 ,在重庆较为少见 ,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前景化注重语言的内在特征和表现形式,促成并丰富了语言的文学性,正因为如此,它也为语言和文化的翻译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基于《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分析富有陕西地域特色的语言前景化的修辞方式与表达特征并探讨其翻译理念与策略。得出:"形式复制"和"动态模仿"是再现别具地域与文化特色的陕西方言的有效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炜在小说创作中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龙口方言词语,使其小说在语言上更具特色。其中部分方言词语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与普通话有所区别,方言词语的运用在刻画人物形象、反映地域文化及激发读者情感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言成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方式表现为如下不同层次直接选用方言词语和语法格式,这是多数情况;方言成分与相应的共同语成分在语篇中前后出现,形成语义复现;方言成分"升格"为作品的描写或议论对象.上述方式与作家的创作意图、对方言的敏感和判断力、语言规范化意识等相关;泛地域的方言成分,不利于作品语言风格的统一和地方特征的突出;方言成分的有效运用,可补充共同语的表现力,可提升方言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5.
方言微博从其形式和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以方言写微博”和“以微博写方言”两种。方言微博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方言微博,重新审视普通话与方言的“存废之争”,我们认为,在重视语言的统一性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汉语的一大方言,赣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赣语与客家话关系特殊,就方言一级来说赣语的标准很难确立。把赣方言看成是客赣语的一个次方言更有其合理性。加强区域研究突出区域特征是赣语语音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将现代藏语方言与代表早期藏语面貌的藏文进行比较会发现,许多在早期藏语中带有派生词缀的双音节词,在现代一些藏语方言中因为产生音节合并而单音节化。伴随而来的,是在这些方言中出现了一些早期藏语中所没有的复合元音等语音形式,并且还影响到声调的某些调位的产生。分析归纳迭部藏语中因音节合并而产生的种种语音演变现象,并通过音节合并的标志性词例揭示白马话与迭部藏语在语音演变形式上的相似性,最后从相似的语音演变现象追溯迭部藏语与阿里方言的渊源。希望此研究能为迭部藏语方言分化的断代和藏语方言地理学等其他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疆汉语方言虽属北方方言,但就其构成方式来说,仍与普通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新疆汉语方言形容词结构方式特点的分析,概括出新疆汉语方言形容词构词方面的一些特点,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新疆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9.
新宁县瑶族乡濒危方言“峒话”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阳市新宁县的麻林、黄金两个瑶族乡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当地人称之为“峒话”,根据实地访问与问卷调查,发现此方言已属于“方言岛”式“濒危方言”,并从代际语言传承(母语使用能力)情况、峒话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丧失母语人口的数量比例)、现存语言使用域的走向、族群成员对母语的态度等四个方面确定其濒危层级为2~3级。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山阴方言口语中仍保留和使用着不少元明时期的词语,有的古今词义、词形基本相同;有的在口耳相授的过程中形式上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异,形成了同义变体;有的词义有所扩大。文章择释一些有特色的词语,并举例说明用法,以期为晋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