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现当代各流派意向性理论可分为现象学和非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意向性概念可以分为广义的意向性和狭义的意向性.对意向性理论的来源、发展以及各流派意向性理论的背景、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现象学意向性理论的考察重点选取了胡塞尔的"意识意向性"、海德格尔的"此在意向性"、梅洛庞蒂的"身体意向性";对于非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重点选取了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的代表人物前期维特根斯坦、赛尔和查尔默斯等人的意向性理论.对现象学与非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探讨了意向性理论对现当代西方哲学诸流派"对话"和"融合"的价值和关节点作用.  相似文献   

2.
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意识现象学的"路标".本文通过对意向性理论的简析,从而对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作出简单的描述和思考.并且望从现象学活的思考中汲取于我们当下的乃至未来的哲学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教育现象学与现象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现象学从理论现象学中汲取营养,是实践现象学流派的组成部分。现象学为教育现象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决定了教育现象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范式,也为教育现象学提供了本体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行政领域中一种具有批判和建构意义的先锋派理论。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哈贝马斯的日常语言和交往行为理论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奠定了语言哲学基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学家借鉴当代西方哲学成果,吸收了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现象学的思想内容,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找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合一的哲学基础,从而完成了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的建构,实现了对传统西方行政理论的全面解构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意向性现象学方法的批判,亨利揭示出胡塞尔现象学的还原方法与现象学的对象之间的矛盾。这一批判表明,有必要抛弃意向性的还原,以便重新获得现象学的对象。亨利提出的"现象学的彻底化"首先是在现象学的对象方面实行的,因此,对于理解经典现象学和"未来的非意向性"现象学来说,现象学方法的批判具有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对于欧陆现象学运动知之甚少,维特根斯坦还是在他于1929年年初重返剑桥之际独立地提出了一个他自己的"现象学"版本.他的现象学观可以被归结为这样一个信条:用一种所谓的"现象学语言"来再现被直接给予的现象乃是可能的,而同样的任务则是日常-物理语言所无法胜任的.但通过对于"予料"之本性的深入探索,维氏最后却不得不承认了:再现直接经验的任何尝试都会不可避免地牵涉到物理语言的表达式,而这种牵涉恰恰是以牺牲现象学语言的独立性为代价的.这一发现最终导致了维氏对于现象学的放弃.  相似文献   

7.
胡塞尔现象学的革命性及其内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现象学是在现代欧洲哲学史上发生的一次彻底的反传统哲学的哲学大革命,它所确立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和直观概念是对近代经验理性主义和科学实证主义哲学原则的彻底批判和否定,同时也是对西方传统的逻辑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的彻底背叛和否定.这一新方法和新概念为现、当代世界哲学和美学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和出发点.但这一新方法隐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先验与经验的矛盾,直观主义与实证主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语言哲学角度出发探索言语行为理论的思想基础.作者首先追溯了"言即行"观点的哲学研究传统,讨论了日常语言哲学的特点以及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背景,然后指出语言现象学为言语行为理论提供了步骤和方法.本文最后总结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意义,该理论是对哲学"语言转向"的二次推动和促进,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技术哲学的多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兴起的现象学运动涉及广泛,也逐渐渗入到技术哲学研究领域.通过对技术哲学研究文献的考察,发现相当数量的西方技术哲学家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技术哲学问题,对西方技术研究具有较大影响.这些技术哲学家虽然都是运用现象学方法考察技术,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视角,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此呈现的不是一种统一的现象学研究路径,而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特点的多维视角.主要表现为考察技术根本问题的视角、考察具体人工物品的视角和考察人与技术关系的视角等.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早在前现象学时期就专注于数学的哲学基础探察,指明数学意义上的流形概念需要哲学上的彻底阐明,而不是从纯形式概念本身阐明。正是在扩展黎曼流形概念基础上,经由现象学还原,胡塞尔开启其空间现象学基本思路,甚而也展示其现象学起源的一般引导线索。借此空间流形概念成为其空间哲学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恰是对空间流形的探讨,借助于观念直观和理念化来表明空间构造不同层阶的现象学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