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阿城和<棋王>长期以来被作为"寻根派"文学的当然重要代表,这本身是当代文学史的误会.<棋王>的文学史定位,是典型的创作"体认"超前,作者"默认"居中,后人理论"追认"滞后的文学社会学化行为.<棋王>的叙述学意义探究,如其叙述时间处理和叙述方位(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设置、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矛盾等,不仅提供大量反证,且可对<棋王>文本欣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围绕小说叙述视角、叙述体和它们之间的切换等展开论述。指出:许多被视为“叙述不可靠”的作品,由于读者视角的参与而弥合了其“不可靠性”;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时,不一定要让叙述者扮演一个诗性化的全能的角色,也可以把叙述角度严格地限制在“我”之所见所闻。这样做往往会给读者留出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小说的创作中,叙述视角的交错使用可以很好地实现叙述距离的掌控;叙述时间的巧妙安排可以增加作品的张力与厚度;情节结构的独特设计可以使作品产生更深层的内蕴。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从不同叙述视角交错使用、叙述时间安排的技巧以及情节结构设置的独特性三方面对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叙述技巧展开解读,试对小说艺术魅力产生的内在原因做出探析。  相似文献   

4.
罗布格里邵的《橡皮》将符号系统中的一个个符号巧妙安排在整个故事世界中,从而使文本中分布着一系列错落有致、各有侧重的符号,形成一个潜藏在故事世界后面的独特的符号世界。独特的叙述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效果也是《橡皮》叙述技巧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特点是整个叙述结构开放性和、可塑性。而《橡皮》的叙述距离构成则主要表现在时间距离和道德判断距离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历史人》的结构主义叙事的最大特点是围绕叙述时间展开:“情节”对于“本事”顺序改变形成的圆形封闭性框架式叙事结构,不但使结构紧凑,而且使其结构变化错落有致;现在与过去交替的叙述时间以不同的叙述速度呈现,由此形成了张弛有致的叙事节奏;聚焦于时间的叙述视角,使叙述人、被叙述者、接受者三方及其相互关系具有历史在场感和沧桑感。在时间维度上的巧妙安排,使《历史人》的结构主义叙事艺术在叙述结构、叙述节奏、叙述视角方面极具特色,显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6.
不同媒介中倒转叙述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历史久远的文字叙述直到20世纪才开始出现系统的倒转叙述,而动态影像的叙述则几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运用倒转叙述。这样,时间上的差异体现的是媒介不同的特质,文字映射到对象,形成方向时素,影响受述者对时间方向的感知;动态影像的方向时素存在于文本之中;静态影像与音乐则是由解释规范投射进一个时间的方向。叙述行为在文字、影像、音乐上影响人们的时间观,媒介的进化产生了倒转叙述,拓宽了叙述的时间操控,这种更新及其持续的发展无疑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7.
历史叙述的实践证明,任何历史著作不可能全真,只能部分真实.这是因为: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历史化、哲学化倾向在各个民族的神话演变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写史出于政治和道德的目的或迫于政治和道德的压力,不从实而书或不敢从实而书;史家的历史观影响历史叙述的全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嫉妒>的叙述结构的构建、叙述者的构成和叙述语式的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从而揭示了这一小说的新奇之处.文中指出,<嫉妒>采用了非线性的网状结构法构建整个作品,从而使文本产生独特的阅读效果;这部小说采用外视角为主、辅之于俯视视角的手法,使文本的叙述者别具一格;作品以竭力排除叙述中的人工因素和主观性词语的方法,构成非人格化的叙述语式,从而使文本留下众多的情感色彩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接受者参与创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电影《原罪》的鲜明叙述技巧构成了影片的双重叙述机制。第一层面是明现叙述者的多种叙述策略;另一层面是大叙述者的多处叙述标示,而这种双重叙述机制的分析对于影片的叙述意图和故事内涵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虽然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却是一位开了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他以简洁流畅、清新、含蓄而富有张力的叙述风格,传达了战后一代人的心声,开创了美国叙事新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简约有力的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在许多欧美作家身上留下了痕迹。  相似文献   

11.
布宁爱情小说杰作<中暑>以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完成直接层面的叙事:年轻中尉在失去真爱之后自然本性意识的复苏历程;富有诗情画意的叙事语言努力淡化悲的冲击,营造唯美的审美感受,同时语言的隐喻象征意义暗含作家的独特爱情感受;环形叙事结构建构最高一层--爱情与人生哲学的隐喻象征层面.三个叙事层面实现了三种功能和三重意蕴,创造出独特完美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2.
王朔用否定思维创作的小说,其否定精神不仅表现在小说的所指层面,而且表现在能指层面。体现在所指层面的否定精神,瓦解了中国传统的叙述形式。而这主要是通过颠覆叙述的可靠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秋瑾和伍尔夫都是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她们都留下了具有强烈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品。她们的女性叙述话语具有巨大的差异,秋瑾的女权思想表达强烈,汪洋恣肆,倾泻而出;而伍尔夫的作品则是徐缓有度,条分缕析,学理性强。造成她们女性叙述话语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传统、社会环境、个人气质及生活经历是造成她们女性叙述话语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小说的视角     
小说的视角选择多种多样,小说成功与否与小说的视角选择有很大关系。文艺理论家对小说视角划分的角度也各有不同。认同对小说视角的基本划分,即:全知全能视角、等值叙述视角、客观叙述视角。在此基础上,对这三种视角所适用的小说题材、模式、语言、风格等作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对传统叙事方式的一大突破和对叙事文学技巧的一大贡献在于,它在英国文学史上首开旁观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先例。《呼啸山庄》在西方叙事文学史上,以其大胆的叙述艺术创新手法和陌生化的处理方式,开拓性地改造了传统的框架结构小说形式,在英国文学史上首创了框架结构小说不同叙述者在不同叙述层讲述同故事域的叙事结构,并进而造成多视角叙述同故事的复调现象;并且,文本也是创造了旁观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第一部英文之作。本文从叙述人称这个视角分析小说切入点的不同之处,阐述了《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在运用叙述视角上取得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以其塑造的"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人物而成为该流派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作者富有个性的海明威式的叙述策略也有具体体现。从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入手,对这一作品的叙述策略进行研究,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艺术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梦叙述在叙述学界一直遭受冷遇,主要原因是梦叙述的合法性问题遭到质疑。早期的叙述学家对其叙述性的否定使得梦叙述的研究一度陷入僵局。而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的诞生让梦叙述名正言顺回归了叙述学研究的大本营。本文在赵毅衡肯定梦作为虚构型叙述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系统探讨梦叙述中叙述者、受述者、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及叙述可靠性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梦叙述作为叙述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也尝试探讨了梦叙述自身的特殊性,针对过去被学界忽略的梦叙述的隐含作者与叙述可靠性问题,提出了笔者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以其塑造的"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人物而成为该流派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作者富有个性的海明成式的叙述策略也有具体体现.从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入手,对这一作品的叙述策略进行研究,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艺术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晚清对戏曲的"发现"经历了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改良派知识分子出于"新民"的目的而提倡的"戏"、"说"合一的"小说中国"理论,已经看到戏曲"剧本"对"营造人心"的作用;而稍后的戏曲研究者对剧场与舞台表演的功能的认识,已经涉及到戏曲艺术与"小说"的差异;民族危机的加剧和"民智"的现状使得晚清的"小说中国"理论遭到搁浅,而"戏曲"因其独特的存在方式,遂成为晚清"中国叙述"的重要载体,晚清知识界对"剧场国家"效应的聚焦由此发生,"粉墨"英雄遂成为"戏曲中国"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视角     
小说的视角选择多种多样,小说成功与否与小说的视角选择有很大关系.文艺理论家对小说视角划分的角度也各有不同.认同对小说视角的基本划分,即:全知全能视角、等值叙述视角、客观叙述视角.在此基础上,对这三种视角所适用的小说题材、模式、语言、风格等作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