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育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经历自主的文化适应,实现本土与现代的共生。农村教师是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文化自觉的主体,其文化自觉对于破解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难题、增强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自觉、树立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国内已有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相关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其基本内涵、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及培育策略四个方面。今后相关研究要厘清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聚集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的研究主题,整合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的研究方法,以促进这一研究的专题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学科群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3,23(6):160-167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现代学科群的构建起了关键的作用。而促进中国自然科学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立的主力则是"五四"前后逐渐涌现的留学生新知识群体。这是留学生学贯中西、具有西学与中学双重文化因子的必然结果。考察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学科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去准确地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评介崔秀芬王枫秋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相继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西方管理理论对中国教育管理的影响延续至今,回顾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20世纪西方经营管理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留日学生教育史上,永远铭刻着日本教育家松本龟次郎先生的名字。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一批批中国留日学生在他的辛勤培育下,成为中国的国家栋梁.这些留日学生无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教育等发展上均有突出贡献.本文仅就松本龟次郎先生如何献身于中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及其所从事的留学生教育的特点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袁振喜 《河北学刊》2002,22(6):103-106
本文尝试用一种小说观念来观照新感觉派小说 ,并将之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来考察它的历史意义。小说是对于人类自身存在的认识、保存和再创造。新感觉派小说保存了中国 2 0世纪 30年代上海出现的局部的片面的现代化图景 ,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小明 《兰州学刊》2004,(1):189-190,200
随着改革的深入 ,现代化进程步子越迈越快。我国原有的教育体制也越显不足。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需要 ,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必须更新 ,实现教育体制的转轨。 2 1世纪中国教育呈现六大走势 :封闭式教育走向开放性教育 ;划一性教育走向个性化教育 ;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一次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重普通教育走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并举 ;重男性教育走向男女教育并重。  相似文献   

7.
启蒙与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歌东 《齐鲁学刊》2001,47(3):56-61
以欧洲现代化进程及其相关的思想启蒙运动为参照,鲁迅创作选择了彻底的启蒙而反对循环式的为革命而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表明:在现代化思想启蒙未完成状态下,中国社会自身内部的革命无助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变革进程。鲁迅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选择了现代化启蒙,20世纪中国革命并没有因此而选择鲁迅。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它在中国的实践正表现出强大生命力。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开创了 2 0世纪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新篇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决定着 2 1世纪中国复兴的历史命运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贡献。在这一伟大实践中 ,不断推动关于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创新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工业现代化的标志、衡量指标及对中国工业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是 2 1世纪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制订工业发展战略需要判断现阶段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本文首先提出以工业增长效率、工业结构和工业环境三个方面作为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进而基于这三方面标志 ,构造了一套评价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并依据这套指标体系对我国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本文的基本结论是 :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处于起步阶段 ,经验量化估计其水平大致相当于工业现代化国家 2 0 %左右的水平 ;最后 ,本文分析了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现代化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的提出,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这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继承和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文学革命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极大成功 ,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将大都在国外接受过西方式的现代教育。西方现代教育赋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全新的文化视角 ,使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中国现代文化变革进行深刻的反思 ,从而促动了五四文学革命和中国现代化变革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简论教育方针的内容和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以对建国以来教育方针的内容构成所作回溯性和审视性的述评为基础,阐述了运用立法手段和形式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厘定为我国新世纪教育方针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方俊 《齐鲁学刊》2007,(5):136-139
西方对于现代化的研究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以"现代化理论"正式命名的理论。现代化理论回答了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特征以及路径,并且在与诸多社会发展理论的交锋中修正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在借鉴现代化理论的同时,主要是对其理论的扬弃,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思想,现阶段主要是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力图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温州商会的兴起:温州模式研究的政治社会学范式转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州商会的兴起预示着国家—市场—市民社会这一新的权力格局正在形成,凸显了以往温州模式研究的局限性。温州模式研究亟需从经济学研究范式向政治社会学研究范式转型。我国的市民社会理论正逐步从范式研究转向范例研究,温州商会正是这一题域的典型对象。运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来分析温州商会、政府、企业间的互动模式,可以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建构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现代化内容组成部分 ,城市化水平标志着现代化发展程度。因此 ,农村人口城镇化、城市化是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为我国城市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加快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有利于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快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应从解决导致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即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与农业发展结合前期、结合中期、结合后期的障碍问题入手,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生长方式和生长路径影响着现代化进程。在我国,现代化是为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独立富强的被迫选择。从生长路径来说,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最初是外生式的。外生式现代化由于国家作用强化,社会发育不良,因而缺乏内在的和持久的动力,社会发展不能持久。为此,邓小平一方面破除思想禁忌,提出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以主动对外开放的姿态,吸收资金、先进技术、有效制度等,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把它们内化为促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力量,培育社会基础,从而把政府的作用与社会发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是鸦片战争后来华的著名汉学家。他撰写的大量汉学著述,体现了鲜明的教育观和宗教文化观。其汉学著述体现出精湛的学术功底与严谨的治学风范,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该书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对改革的重新定位 ,现代性、现代化和现代社会的关系 ,以及产业精神在工业现代化中的作用等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大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