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有一次,子贡问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历史名臣时,孔子十分肯定的回答说:"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其实,在孔子所处那个年代以前,还有春秋时期的齐国国相管仲,他辅佐了齐桓公"九合诸侯,  相似文献   

2.
管仲(?——前685年)是春秋前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据史书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四十年,使一个混乱不堪的齐国,一跃而为春秋时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第一个霸主。他的思想卓越于前人,不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均有深远的影响。后人看到管仲治国有方,借其名而宣传本阶级的政治、经济主张,从而形成《管子》一书,于是,管仲的名声更大。  相似文献   

3.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史书上记载,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管仲以其卓越的胆识,辅佐齐桓公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正是由于这种全方位的改革,使齐国的内政和外交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同时也使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  相似文献   

5.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字敬仲,齐国人,是春秋时期法家的先驱者。他早年贫困,曾作过小商人,也当过小官。他在辅佐齐国公子纠,同齐桓公争夺王位时,曾用箭射中过桓公的带钩。但桓公听了管仲好友鲍叔牙的推荐,仍然重用管仲。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富强起来。管仲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刑罚严厉,老百姓就不干坏事;赏赐公平,老百姓就不怕困难),要求法令必须贯彻执行。管仲很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军事力量。他认为种植五谷、桑麻和饲养六畜,就可以民富食足。同时,管仲改革了赋税制度,按照土地好坏定赋税轻重。这种办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管  相似文献   

6.
就齐文化概念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五种说法。 其一,齐国文化说。刘宗贤认为:“齐文化指先秦齐国的文化。”它可以“追溯到齐的封国”。创始于太公,传至管仲而形成系统,后来稷下齐法家进一步发展(《试论齐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管子学刊》1987年第2期。)  相似文献   

7.
在春秋时代的大霸中,齐桓公的霸业居首位。这是齐桓在管仲、鲍叔牙、高傒等人协助下,一方面大力整治内政、发展经济,一方面不断改进对外方针、政策所取得的结果。本文试从后者作些论述,以说明齐桓行霸成功的原因。 一、齐桓霸业的三个阶段 公元前685年(鲁庄公九年,齐桓公元年),齐公子小白在侯位争夺中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8.
1.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后鲍叔牙侍奉的公子小白被立为齐桓公,鲍叔牙却向齐桓公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九分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相似文献   

9.
“恶金”辨     
《国语·齐语》记载管仲建议齐桓公实行以甲兵赎罪以补齐国甲兵不足时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组夷斤(属斤),试诸壤土”。今人多将“恶金”释为铁,认为春秋早期齐国已较普遍地用铁来制造农具了。因此,“恶金”确系何种金属,这是关系我国古代冶金史、特别是古代史分期问题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史料,有必要予以辨明。  相似文献   

10.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他辅佐齐桓公称霸40余年,因而备受后人仰慕。诸葛孔明就曾以自己的才干“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然而,管仲所以能施展才能,实现抱负,从而名垂青史,却是由于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力荐的结果。管仲与鲍叔牙是互为知己的朋友,分别辅佐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襄公遇刺身亡后,两位公子展开争夺王位之战,管仲与鲍叔牙各为其主出谋划策。结果,公子小白最终胜出,登上王位,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成者王侯败者寇。鲍叔牙因辅佐小白有功,为桓公赏识;而管仲却沦…  相似文献   

11.
王京龙同志的《齐国人本思想研究》一书,最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作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结项成果,此书可圈可点之处颇多。齐国是周代著名的强大诸侯国,延续时间长达八百多年。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重民、顺民、爱民意识一直表现得非常突出。在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以民心向背为行政指南,厉行改革,尊贤宠士,以致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战国时期,齐威王、齐宣王发展稷下学宫,对民本问题展开了空前的讨论。从春秋末期开始,孔子、孟子、荀子等先后来到齐国,把儒学的“仁政”思想与齐国的礼法并重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诸子中,《管子》是一部论述经济言论最多,影响深远的巨著。它成书于何年?历代学者多有争论。诚如叶水心所说:“管于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但就书中所论的政治经济活动及其思想体系来说,同春秋早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有密切的关系。管仲,又称管敬仲,名夷吾,生年不可考,死于公元前六四五年。他少时贫困,经营过商业。公元前六八五年齐桓公即位后,由于鲍叔牙的推荐,相齐四十年,使  相似文献   

13.
孙膑与聊城     
山东省聊城地区是中华文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两千多年来,名人辈出,群星灼灼,其中的孙膑则是聊城地区最早涌现、至今仍在熠熠闪光的一颗明亮的武星。一、孙膑的家世和生平孙膑的先祖是周王朝陈国的公族,姓妫(规)氏。公元前718年,陈厉公生下一子名完,在完二十八岁那年,因宫廷政变,父亲和叔父被杀,逃离陈国,投在齐国。公元前685年,齐桓公执政,看他有才,想让他做卿士。他因饱经政治风霜,再不愿像父辈那样做官,因而婉言谢绝,只当了个齐国的工正,即管理手工业的小史。陈完在齐国定居后,不愿再以陈为姓,改为田氏。也有的说,因他食邑于田,故取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6,(12)
最近,著名医学家扁鹊深陷齐桓公医疗事故的纠纷之中,虽然他曾经让虢国王储和晋国总理赵简子起死回生,但是仍然受到齐桓公僚属和齐、楚、燕、赵等国内外媒体的质疑。昨天,逃出齐国的扁鹊先生打破沉默,在其寄居的寓所召开记者招待会,不仅首次正面回应齐桓公事件,而且还对近年来发生的诸多医疗卫生事件发表评论,以下是本报记者笑笑生从现场发回的报道:《赵国日报》记者毛遂问:很多医学专家认为,正是由于您的不作为致使齐国元首病逝,您因此应当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尽显风流,那还是在小说中;而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位德才兼备的雄辩家——齐国大夫晏婴。晏婴聪明智慧,机敏善辩,贤名闻于诸侯。只是他身材矮小,不足五尺,因而不免有人借此奚落他。结果,对方往往是自讨没趣,不得不甘拜下风。《晏子春秋》就记述了他的一些轶事,读来十分有趣,在此愿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6.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17.
提起齐鲁文化,人们首先想起的往往是最有影响的儒家文化。其实,多年来大家忽视了齐鲁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发端于2600多年前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市场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8.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19.
论管仲的法律思想及其在法制史上的建树任重管仲(?一前645年)名夷吾,春秋时齐国大臣。他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改革家之一,又是法家学派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又有许多开拓性的造诣,都是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的优秀文化遗产。本文仅就管仲的法律思想及其在法制史...  相似文献   

20.
卓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理性反映,是通过感觉、思维等形式进行的。冯梦龙辑的《智囊》一书,记载管仲的远见时,通过齐桓公的实际体验,证明了管仲的思维卓见。事情过程是这样的,当时管仲在病中,齐桓公去看他。齐桓公说:“您生病了,那么用什么来指教我呢?”管仲回答:“希望大王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和卫公子启方”。恒公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