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探讨了跨语言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对语言符号转换的制约,并从语言的功能着手,提出了跨语言文化交流中语言符号转换所需的文化弥补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空间词汇的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二者映射结果存在着一致性。这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对空间词汇认知的一致性,也反映了两种语言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在西方语言学研究传统中先后出现的三种主导语言思想给语言学研究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指出人们对语言本质的探索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前进的,每种语言思想都促成了当时语言研究的辉煌,同时也暴露了其自身的问题,从而促使人们不断地展开新的研究。在中国语言学界建设“中国品牌”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尝试中,人们或许能从西方语言思想的演变中获得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人的语言观念中,明晰性一直被视为对语言的本质规定。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本世纪的英美理想语言学派,始终遵循的是对语言的明晰性的科学主义诉求,体现了西方人对科学理性孜孜以求的西叙福斯情结。与之相对应的是,汉语言十分强调语言及其言说方式的暗示性特征,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轮扁意象充分体现了汉民族语言的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5.
语介理论是对语言运用的研究,在这一点上与语言教学中对语言的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处,虽然它们处于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是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对存在的表述和理解。从这一点上讲,语介研究和语言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语介研究的角度探讨了语言教学中对语言运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语言学界对语言普遍性的研究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条是以Chomsky为代表的生成语法理论,主张通过对一种语言作深入的研究,采用推演法找出语言的共性;另一条是以Greenberg为代表的功能类型学理论,主张通过对多种语言进行比较,采用归纳法找出语言的共性。这两种思路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言中存在普遍性的观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但仍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持质疑的态度。我们认为,语言普遍性是语言学存在的理论前提,并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维度中存在。从句法和语用两个维度,根据语言现实,结合生成语法及普遍语用学理论,进一步论证语言普遍性在语言中的多维度存在。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作了有益的探索,构成了她的小说语言的十分独特的标识。虽然她一直努力去创造一种没有标识,没有风格的抽象的小说语言,但是,当我们对王安忆前后所发表的作品在语言上做了比较和分析之后,我们的确感到了她的小说语言的独特。她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让我们比较清楚地感到小说语言的物质部分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对索绪尔语言符号观中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 性和约束性关系,语言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关系,以及语言符号的价值和意义的关系进行 了探讨,认为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是建立在辩证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痛苦”是长期困扰写作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其根源是语言与思维之间的不相一致。如何使这种现象得到破解,对文章写作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在分析了写作活动中语言与思维活动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对语言在文章写作中的本质任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突破常规,以独特的语言方式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两种方法──语义的多方延展和语序的变异组合,作为破解“语言痛苦”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语言本身会影响语言交际,语用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交际中,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会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有效性。本文将从语言的最基本属性之一——经济原则为基本出发点,对交际语用失误进行分析,指出交际语用失误是由交际参与者对缺省信息填补过程中在认知语境、文化规约以及思维方式方面信息获取的错失或不当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