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与其他诉讼方式相比较,代表人诉讼以其突出的优点更能有效地解决涉案人数众多的证券民事赔偿案件。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所特有的公告、登记程序以及判决的间接扩张力,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功能,因此不应将其排除在证券民事赔偿的诉讼方式之外。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代表人诉讼,应该扩大代表人诉讼的适用范围和诉讼代表人的权限,加强律师和法官在诉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还不允许证券民事赔偿采取集团诉讼的形式,但是集团诉讼较传统共同诉讼有其特有的制度价值和优势。研究集团诉讼在我国证券民事赔偿的可采性的同时,嵌入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深入挖掘证券集团诉讼的法社会学动因,以期有利于我国对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方式的调整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还不允许证券民事赔偿采取集团诉讼的形式.但是集团诉讼较传统共同诉讼有其特有的制度价值和优势。研究集团诉讼在我国证券民事赔偿的可采性的同时,嵌入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深入挖掘证券集团诉讼的法社会学动因,以期有利于我国对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方式的调整和突破。  相似文献   

4.
证券侵权行为的损害后果具有“小额多数”的特征,我国现行的单独诉讼、共同诉讼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适应此类群体纠纷中保护分散性利益、制裁群体性侵害、为公众提供有效救济途径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证券集团诉讼制度。借鉴美国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经验,改变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机制,是现阶段的可行之选。  相似文献   

5.
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涉及原告人数众多,采取单独诉讼方式,必然造成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代表人诉讼扩大了诉讼的容量,但由于在登记加入和判决扩张方法上的限制,代表人诉讼制度制裁虚假陈述行为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集团诉讼方式兼顾了证券市场群体性民事诉讼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威慑性,因而,该制度对我国涉证券民事侵权案件的解决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正式作出司法解释宣布受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使得对于受损投资者的保护有了具体的诉讼机制。但是由于该通知固守传统的民事诉讼的模式,很难有效解决复杂的虚假陈述民事案件赔偿的问题。提出应当大胆借鉴美国的集团诉讼和律师胜诉酬金制度这两种制度,以解决我国虚假陈述民事案件的诉讼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是一种公益诉讼 ,证券民事侵权行为所侵犯的对象是社会利益。文章指出 ,证券民事侵权诉讼的主要价值有四 :填补损失 ;威慑作用 ;协助监管证券市场 ;促进证券法律发展。我国现阶段鼓励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有以下特别价值 :加强公司治理 ;增加投资者信心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 ,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有关侵权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的法规很不完善 ,制约了证券市场的发展。民事赔偿制度涉及到广大股民和上市公司两方面的利益关系。民事赔偿制度需要解决法院的受案范围和诉讼形式 ,违法违规行为与股东的损失之间因果关系如何确定 ,举证责任问题 ,如何防止滥诉的问题 ,赔偿的数额限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证券民事责任与股东诉讼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券民事责任与股东诉讼方式在维护股东利益和上市公司信用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可以弥补行政责任和政府监管的不足。股东诉讼是股东实现权利救济的方式 ,根据不同标准 ,可以分为股东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 ,以及股东单独诉讼、共同诉讼与代表人诉讼。本文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 ,结合公司法、证券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 ,跨跃和融合了实体法与程序法两大不同的法域 ,着重分析了股东派生诉讼与代表人诉讼 ,并评点了一些不妥当的看法 ,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指出,与其他国家的群体诉讼制度相比,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在群体诉讼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对现有的代表人诉讼制度进行改进,同时应在某些领域引进团体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民事责任的认定,赔偿之诉的提起,赔偿金额的确定方面对中美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我国现行相应立法的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公民投资者由于其固有的特点,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对于优化上市公司治理可发生不可替代的综合评价、舆论监督、使合谋成为不可能等重大作用,但他们的利益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在证券市场发展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应修正监管目标,积极推进公民投资者集体治理制度与民事赔偿优先制度,开展投资者教育以培育“负责任”股东,切实保护公民投资者的利益,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诉讼侵权行为是指加害人无正当理由,通过提起民事或刑事诉讼、恶意告发、滥用诉权给诉讼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一定损害,或者无正当理由申请保全给被保全人造成一定损失的行为;包括四种情形:一是无正当理由提起民事诉讼,二是恶意告发,三是滥用诉权,四是无正当理由申请证据或财产保全。加害人的范围包括恶意提起民事或者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恶意告发者,还应包括作伪证的证人、虚假鉴定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诉讼侵权责任应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且加害人的过错应该包括故意和过失。在恶意刑事诉讼的赔偿方面,应该协调加害者的民事赔偿和国家赔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券法》的职责和使命,是该法的灵魂之所在,但我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却不尽如人意,文章拟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民事赔偿制度进行探讨,以期证券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比普通民事执行更难,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问题已不是执行机构单方面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而需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和刑事审判庭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的最终机制在于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认证制度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民事认证制度能够使当事人的诉权和法官的审判权受到公开制衡,形成互动关系,有助于实现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我国目前的民事认证制度存在立法不明,司法散乱,现有制度的证据原则不能适应民事诉讼的发展和客观需要等缺陷。需要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运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理论和证据理论,建立科学、完善、实用的民事认证体系,大力推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和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