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转变振岩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党中央确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展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宏图大略。我们已经胜利地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基本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进入了奔小康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是中国人民为实现第二阶段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将要在八十年代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上,努力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让12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象我国这样一个既要发展经济,又资金短缺,人均占有的自然资  相似文献   

3.
1979年底,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后来进一步明确:“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党中央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设想,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即从1980-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从1990—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可望达到比较富裕的程度。党中央关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已深入人心,成…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全省财政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全省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财力保证。但财政收入总量小,支出增长快,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同时,财政支出存在范围和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效益不够理想,支出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研究和探讨甘肃财政支出问题,对于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扶贫开发与我们同行,一起跨进新的世纪,它将仍是我们今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一大主题。因为我们面临的形势是:绝大多数的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但仍有部分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尚待解决;贫困战线虽已明显缩短,但攻坚难度也将前所未有。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如何安全穿过边缘性贫困地带,摆脱“返贫”困扰,而且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问题迎面而来,都需要我们来解决。因此,我们应该认真面对跨入新世纪扶贫开发的实际,立足于生存、着眼于发展,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河南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科技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人口发展对环境系统需求的无限性,与环境系统满足这一需求的生产力和资源供给、资源更新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口环境系统的基本矛盾。根据河南人口生产的现状,应充分考虑人口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充分利用人口资源给我们带来的比较优势,实现更好、更快、更协调地发展。分析河南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澄清认识,调整政策,实现观念认识及发展战略的更新与优化,促进河南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整套促进农业发展的基本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①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期困扰我们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并有一...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胜利完成了第六、七两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了第一步战略目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十一亿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有目共睹的、所有这些历史性深刻变化,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最内在、最核心的要求;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优良的党风政风是凝聚民心、带动发展的巨大力量;看科学发展是否上了水平,主要是看人民群众是否得到了实惠,要以人民群众评判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地区以其辉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饮誉中外。16年来,苏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历史已揭开了新的一页,苏南在全省和全国已率先实现小康,先行向现代化迈进。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全省全面实现小康、部分地区实现初步现代化,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对新的历史任务,苏南应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指导,从苏南的具体实际出发,形成现代化发展的整体科学观。通过全面分析苏南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区域特征,进一步梳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包括扬弃“小康经验”,树立现代化意识;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树立两个文明一齐抓的意识;依托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国际化,树立改革开放先导意识;加强区域规划和合作,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加速城市化进程,树立中心城市带动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关系,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识。苏南现代化是一个以经济现代化为中心,以人的现代化为主体,以社会全面现代化为目标的综合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苏南在2  相似文献   

11.
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区域史研究,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日趋活跃,讨论关注之问题也十分广泛,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帝国主义在河南经济势力的扩张和掠夺;二、河南传统经济在近代的延续与推移;三、近代河南新型经济的发展;四、综合性理论性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到1990年,全国基本实现1986年国务院提出的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从1991年开始,贫困地区要在解决大多数群众温饱的基础上,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开发新阶段。在这承前启后迎接扶贫工作战略转移的重要时期,少数民族山区如何根据本地实际打好扶贫开发新战役,卓有成效地解决温饱问题,初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根据多年来扶贫工作的实践,联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经验。作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发生和展开的,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瓦解”,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已大大增强,新体制的框架已大体确立,对外开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综合国力已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由“短缺”为基本特征的供给约束型向以市场需求与资源约束相结合的类型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经营转变;国民经济由大起大落转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章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基本经验是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富有权威的坚强领导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经济发展以年均11%左右的速度增茂,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异军突起,苏南模式享誉全国。中共江苏省委八届七次会议确定了近期两大奋斗目标:(l)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2)在1993年提前实现翻两番的基础上,到本世纪末实现第三个翻番,使江苏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再上~个新台阶,并使全省人民生活提前实现小康。江苏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保持甚至超过目前已经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保证二、三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高度重视农业,狠抓农村配套改革,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论述了新的经济形势下先进生产力的涵义和覆盖范围,分析了河南省在发展先进生产力中的不足和缺憾,提出了发展河南先进生产力的五大对策,主要是要努力拉近科研与进入实质性生产阶段的时间距离,使科研少在书刊中、会议上游离。河南更应及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尽快把综合实力搞上去。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农业为经济主体的农业县或相当的行政区域,在实施第一步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时,是依靠传统农业的增长手段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民生活由温饱上升到小康,既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中量的增长,也反映了质的飞跃,是有别于实现温饱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农业县在向小康过渡时,尽管县与县之间的条件各不相同,选择的具体战略途径也各有特色,但是,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转换增长手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73个贫困县科技扶贫规划研究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我省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实现小康两大历史性任务,要求全省上下从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出发,搞好扶贫工作,打好扶贫攻坚战,解决全省600多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干部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上)●王文革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干部素质,要解决好一个基本的问题——道德品质修养。加强干部道德品质修养,是极其重要的: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政权的巩固;关系着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现;关系着能否正确对待他人...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带全局和战略意义的诸多问题中,扶贫开发和改变中西部的贫困面貌,应为其中之一。这一问题之所以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基于它在现实与未来的发展中已经并将可能产生一系列经济、社会、政治等问题。因而,缓解和消除贫困,是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国家制订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心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消除贫困,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贯方针。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采取许多特殊政策和措施;作了极其艰苦的工作,成绩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把改革、发展、稳定作为三位一体的科学规律来认识,认为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而改革既是整体的一个方面,又具有统领全局的意义。因此中央领导集体确定了以改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妥善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发展方面,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在解决稳定问题时,始终强调实现稳定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注意及时调整利益分配结构,重视开发政治资源,用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