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以后,实行殖民化教育.在台湾人民武装反抗下,日本暂时未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行灭绝政策,使儒学在书房、诗社等的形式下勉强继续传承.日本镇压了武装反抗以后.加强对书房的管理,使儒学传承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台湾人民为保存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文化,把儒学融入台湾的历史文化中,在文学、史学、宗教、民俗、宗族等日常生活中保存儒学,使台湾儒学逐步本土化与民俗化,实现儒学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转换.即使在灭绝中国传统文化的皇民化时期,台湾民众也以各种本土民俗方式隐蔽地保存儒学传统,直至台湾光复.  相似文献   

2.
任剑涛 《学术研究》2006,(9):99-104
本文从儒学研究价值选择与知识清理的视角,探讨了李锦全先生儒学研究的时代价值与知识意义。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廓清了儒学研究的知识边界,即儒学自身的性质归属问题;儒学的原始性与包容性问题;儒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儒学的现代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的全体,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政治儒学.儒学在政治统治的需求下,融合佛道思想于现世人生之中,采取自上而下即从统治阶层到民间的路径将儒学发展为政治儒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政治儒学.  相似文献   

4.
儒学的跨文化发展,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被人类社会认同,并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典范.儒学在政治多极化中的和谐作用、经济全球化中的制衡作用、多元文化中的教育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从儒学的发展看儒学的价值,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儒学发展,对加强各国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吕明灼 《东岳论丛》2012,33(7):77-85
儒学是我们的母体文化,与我们每人筋骨相连;现在强调传承儒学精华,是时代的召唤、社会的需要、民众的期盼;儒学以“以仁为本、以礼为序、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为核心价值观;并追寻“以乐为美”的“乐道”人生观;儒学铸造了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的特性,形成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特色文化;儒学在新时期必须溶入现代,创建具有中国精神与民族灵魂为特征的现代儒学;并要努力构建“民众儒学”、“实践儒学”,使其通俗化、鲜活化,与孔子进行心灵交流,净化灵魂.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7.
赵吉惠 《阴山学刊》2002,15(4):42-46
儒学可以为社会现代化提供精神的文化动力资源,能帮助营造文化的安适乐园,这是儒学的积极意义.儒学已经成为亚洲的"中心价值",但从全世界范围看,儒学不是普世文化.21世纪建构中国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中西互补,多元并存.经过整合的中国文化,应既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又富于时代精神,能够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之所以在“儒学现代化”之前加上“当代中国”作为前置定语,是想表明:我们并不排除儒学文化传统在充分商品化(或现代化)了的文化体系中,会具有诱人的魅力.但是,在当代正在走向现代化而又尚未现代化的中国,儒学现代化必然面临比其他深受儒学文化传统影响的国家在进行现代化时所面临的、更加难以克服的困境. 人们不难理解,中国固有的儒学文化传统是一个异常坚固的“文化硬核”.这个“文化硬核”的形成,是经过了充分的宗法化和封建化的.虽然,今天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使我们不敢苟同于马克思·韦伯把儒学传统看作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临沂地区,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是贫困、落后的地区.但在历史上,两汉时期,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尤其是儒学人才众多,著述丰富,在全国地位突出,其影响数百年不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迁之临沂?仍大显身手.然而,这些垄断文化的大族南下,也带走了文化.从此临沂地区落后了.儒学在临沂一般群众当中留下的是传统的"忠孝节义"等沉重的历史包袱.目前临沂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酷的现实:一方面是以儒学为主体的古老文明、古老的传统,一方面是落后的经济、原始的的荒山秃岭.儒学与临沂人是怎样一种关系?儒学的历史功过如何评说?今天应如何看待儒学文化的作用?请读《临沂人与两汉儒学》.  相似文献   

10.
从日本社会对儒学的认知和实践看,日本儒学可以划分为对中国儒学的全面接受和儒学本土化过程的两大阶段.随着汉字、汉文化的东进,儒学以大化改新为标志在日本得到全面认同和接受,在日本列岛上扎根并成为日本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经过千余年的传播与发展,儒学不断地与本土文化融合,以朱子学的出现为标志,成功地完成了日本儒学本土化的过程,成为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孕育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富于自然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文化.以道家所代表的自然主义、以儒学所代表的人文主义和以墨家为代表的科学主义之间的异质互补、交融互动,不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模式中的三个要素、三块基石和三大传统,而且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奔腾向前和绵延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精神动力,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特质.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内在结构,不仅在于它的原创性、丰富性和包容性、互补性,更在于它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种以人为本,融自然、人文和科学为一体的文化模式,既是文化传统过程中学派分化整合的基本点与活水源头,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儒学基本上是知识分子拥有的“精英文化”。到汉代,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儒学突破原有形态,转化为涵盖广泛的“大众文化”。本文用“社会化”来概括汉代儒学的这种变迁。所谓儒学社会化是指,在国家政权的倡导、推动下,儒家知识分子及儒生化的官吏通过教育、教化的手段,将儒学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和礼仪规范灌输给社会的各个阶层,使之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信仰和生活模式。这一文化进程不仅对儒学自身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传统思想文化、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对国家社会生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今日所称的“儒教中国”就是汉代儒学社会化的结果。以前,学术界对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学与国家政治的结合注意较多,相对忽视了儒学对社会生活的浸润.本文就这一课题做些探讨,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北宋初年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儒学复兴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唐宋社会转型为平民阶层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创造条件;统治者的扶持文人政策鼓励了儒者奋发作为的勇气;人心思治建立了儒学复兴的社会共识;外忧内患使得士人有了复兴儒学的强烈动机.文章从政治、文化、心理等多方面探讨了北宋儒学复兴运动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儒学与儒教问题是一个时常困扰学界的学术公案.拙文认为,儒学与儒教总体上并行不悖,儒学即是儒教、儒教即为儒学:儒学是儒教的内核与主体,儒教是儒学的外显与教化;儒学问题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思辨,而应以服务当前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旨归.最后,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儒学如何实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熹(1130—1200)是南宋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先秦以来儒学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继孔子、孟子、荀子之后影响较大的一位文化巨匠.本文就朱熹继承和发展儒学以及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谈点看法.一、朱熹儒学的新贡献(一)孔子儒学的贡献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开创人,而且开创了战国重知识、重人才的繁荣时代,他在文化史上的伟大贡献难以估量.孔子儒学的贡献是创立了以“仁、义、礼”为核心的儒家学派.  相似文献   

16.
关于儒学复兴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学复兴"思潮呈不可阻挡之势.要区分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复兴"与作为学术流派的"儒学复兴",前者决无可能,后者则有可能和需要.作为学术流派的新儒学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儒学复兴"要处理好儒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代新儒学要吸取中国马克思主义相关因素,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儒学的内在性与东亚价值观的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认为人性中存在着自我完善的根据,因而在人生实践中就可以达到理性的人生境界。儒学立足于内在性原则,倡导超越性原则,确立了内在超越的价值取向。儒学强调内在性,主张人性善,具有凝聚群体的功用,范导着人本主义取向;强调超越性,主张超凡入圣,积极面对现实,提升人生境界,范导着淑世主义的取向;儒学强调包容性,拒斥排他性,主张“协和万邦”、“万国咸宁”,范导着和平主义的取向。这三种取向是东亚价值观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日本都是奉儒家伦理为正统,但儒学在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儒学中固有的一些思想因素都发生了异化,儒学这种具有的亲和力文化形态被肆意地利用成为军国主义者鼓吹、美化野蛮的侵略工具和实现"国际亲善"的重要手段.儒学团体成为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形成的平台与温床.在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思想这一庞杂的体系中,国家主义是其基础.所谓"合理"的扩张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正> 儒学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着的文化系统,其母体是孔子创立的"仁"学体系.早期儒学的核心是从伦理道德方面全面探讨人的价值、人的完善及采用的手段,由此及人的家庭和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个人的智慧和义务等.儒学就是以"人"的塑造为核心,由此生发出去,形成了其关于哲学、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因此,对儒学与现代化关系的研究,不  相似文献   

20.
杜甫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主要表现在对故乡丰美物产的赞叹、淳朴乡风的颂扬、战乱中失散弟妹的怀念,以及漂泊岁月里的归乡之思.其乡土情结的成因,一是农耕文化的影响,农耕文化强调“务本致用”.这个“本”的含义,一指土地、谷物,一指土地的所在之地乡土.杜甫出生在农耕文化发祥地的中原地区,从小蒙受了农耕文化的熏陶,其乡土情结的生成有着地缘因素;二是先秦儒学的训诫,杜甫超越汉代儒学的羁绊,其思想上承先秦儒学,先秦儒学的“五伦十义”成为杜甫行为的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