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礼貌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关于礼貌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对不礼貌的研究却鲜有关注。事实上,不礼貌也是人类交际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更是和言语不礼貌相随相伴,在戏剧语篇中尤为如此。研究戏剧语篇的不礼貌现象对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性格刻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不礼貌理论为基础,对"逆礼貌"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和分类,并根据构建的逆礼貌模式,以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中的具体实例为语料进行语用文体分析,旨在探讨认知语用学理论与文学语篇结合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以往的文学语用研究,揭示文学语篇的深层语用功能,即认知图式更新。受到元语用意识的驱动,作家通过构建独特的语言、语篇结构及世界图式以更新读者的认知图式,并对其今后的阅读产生长久影响。  相似文献   

3.
回指一直在语言学和语言哲学领域受到高度关注。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回指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和假说,但仍存在很多争议性问题。在语言学视域下的回指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句法回指和语篇回指。通过对不同理论流派的语篇回指研究进行梳理和剖析,总体上可以分为语篇结构模式、语用模式和认知模式。在理论路径上经历了从形式化到功能化的转变;在功能的认识上经历了从实体"替代论"到语篇衔接手段到心理实体的"可及性标示语"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转喻的认知本质,将语用视角下的指称转喻、谓词转喻和言外转喻与语篇分析相结合,阐释了转喻推理在语篇中的作用,从而证明元功能范畴中的衔接机制可以很好地与认知机制相结合并进而实现语篇的连贯,同时指出了认知、功能、语用因素的综合运用对语篇解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角度进行文学语篇研究有多种标签,如认知批评、认知文学理论、认知文学批评等。本文采用的是“文学的认知研究”这一术语。文章首先试图回答“什么是认知”以及“什么是文学”的认知研究这两个问题,然后探讨了文学认知研究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在日常会话还是在写作文章中,回指都无处不在.在发话者、受话者、先行语和回指语等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还受到语篇长短、语境、语用、可及性、认知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发话者表意不清或受话者的理解偏差都会造成回指释义结果的不同.这一语义输出的过程不仅基于语言运用之间的这种表层关系,更是深入到言语心理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层面.本文将从认知及语用的角度出发,以间接回指为主线探究日汉指示代词的回指现象,以及在翻译的过程中间接回指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中,转喻由一种普通的修辞格提升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由此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转喻的关注,转喻功能的探讨成为研究的热点。从宏观层面来看,文章认为转喻不仅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和语言学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语用功能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8.
论二语语用发展研究认知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研究需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包括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考虑学习者的二语语用习得。"Kasper和Rose的这一设想,不仅为二语语用发展研究提出了新思路,也提出了挑战。建立在语用普遍性基础之上的二语语用发展研究,在继承传统语用研究成果的同时,汲取体验认知语用的研究成果,将概念能力发展和隐喻能力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向。这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相似文献   

9.
隐喻性特征与语篇连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其重心已逐步由词汇句法层向篇章和话语层面转移。人们虽已认识到隐喻在语篇连贯和话语理解中的重要作用,但很多研究侧重隐喻在语篇中的修辞功能。从认知、语义以及语用三个维度对语篇中的隐喻性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揭示这些特征对于语篇连贯研究的重要意义,是笔者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0.
从形式和语义角度对语篇连贯的静态进行研究,以及对其语用推理因素的研究未充分揭示语篇连贯的认知性进行阐述。人类的交际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关联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置语篇连贯于动态交际过程之中的。交际双方相互合作通过认知语境建构语篇连贯,所以连贯又是动态的交际双方运用认知语境共同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