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形神论,也称形神观。“形”,即身,身体。“神”,即心,精神。形神论就是探讨人的身心关系的理论。形与神是人的生命体的两大要素,缺一则不成其为活人。我国古代先哲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同时,也都热心探索自身构造的秘密。形体与精神是怎样产生的?复杂微妙的精神活动,其本质是什么?形体与精神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人死后神灭还是神不灭?有鬼还是无鬼?诸如此类的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中国古代形神论所着重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元整体的身体观是中国人对身体的基本认识,它强调在身体本原性和精神衍生性的基础上,又与其他个体、社会、自然联系在一起.个体可以通过这种无所不含的身体感知和体验他人、社会甚至天地,同时也能用身体表达对人与事物的感受.元整体身体观还塑造了“形神共治”的诊疗观与“情境指向”的行为心理模式.“形神共治”的诊疗观形成了精神能跟随身体一起治愈的观点,“情境指向”强调身体的共生性与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弱化自我感受,导致心理不适只能从关系或躯体上找原因.种种原因表明躯体化是中国人正常的表达方式,不应该被看成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3.
一周代的艺术理论同该时代的形神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不少重要命题,都是从形神观引伸出来的。从周代的形神观,可以说明周代艺术理论的某些特征及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奠基作用。产生于远古时代的灵魂不死观念,在周代依然是人对自身认识的基本出发点。人被划分为形、神两部分,形会死亡,神则永生。对于形、神的具体形态,有着明确的论述:骨肉复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礼记·檀弓下》)  相似文献   

4.
形神关系的问题,是隋唐以前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又是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思想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一) 先秦时期,形神观方面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围绕着“天神”观的发展而展开的。这一时期,形神关系的问  相似文献   

5.
在讲究“和谐”、追求完美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形神兼备的演剧要求,由“意象”这一传统的艺术美学观生发而来,它成为古代戏曲导演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戏曲导演理论谨守“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美学理想,重传神,贵虚拟;讲究神似,追求意境。通过“离形得似”、“不似之似”,追求超越生活表面形态的本质真实,创造形神统一的艺术形象,实现戏曲艺术整体美的至佳境界,从而让观众获得审美满足。  相似文献   

6.
追求“真”是李德懋诗学观的本质特征。在他看来,文学创作活动是一种“天真自然”的体现,因而,作家就应表现出内心的真实(真情)与描写对象的艺术真实,以形写神,从而做到形神兼备,以实现诗人的人格之真与诗作的风情之真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文字结构、文字体系和汉字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字结构与文字体系文字结构可划分为三大范畴:一个是文字符号的形式结构范畴;一个是文字符号的形式与语音、语义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范畴;一个是文字符号(形、音、义三位一体)与一定的社会文化——个体心理语言认知之间关系的结构范畴。实质上,前二者指的是文字的“内部结构”,后者指的是文字的“外部结构”;或者前二者涉及的是文字自身的结构,而后者涉及的是文字的运用过程。但是不管怎么说,它们应该统一在人类对作为语言书面代码的文字的认知过程的整体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中心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美学是意象体系。中国美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比兴”、“兴象”、“形神”、“神韵”、“意境”都建构在“意象”的骨架上。“意象”的基本要素是“象”与“意”。“象”包招物象、心象,二者相互联系。心象是物象的反映,物象是心象的基础。“意”包括“理”与“心”。“理”指物理,客观事物的规律,“心”指心理,包括思想与情感。“意”与“象”的关系既体现出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又体现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离形得似”是构成中国美学形神论的核心命题之一,这一命题下笼罩着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形神论系统,其理论展开可从“离形”与“得似”两个层面,“超以象外”、“万取一收”、“俱似大道”、“古镜照神”四个要点切入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形神”关系的不同辩难 ,与关于“神灭”论同”神不灭”论的论争 ,是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思想界的一个焦点。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看 ,“神灭”论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而“神不灭”论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是不容置疑的 ;而从美学的意义上看 ,这场论争则大大提高了当时的思辨水准 ,深化了人们对精神现象的超越性、丰富性和广延性的认识 ,并直接强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美学中的重“神”倾向。深入分析慧远、宗炳等人的“神不灭”论思想 ,可揭示出其与顾恺之、宗炳和刘勰等人在文艺领域里对“神”的重视与“神不灭”思想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庄子养生说发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子的养生说以宗道顺化为宗旨,以避祸存身为前提。“纯素之道,唯神是守”突出了养神的重要性。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节度食色述及了养形的基本方法。庄子形神相济、内外兼修的养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形神论是华夏传统美学体系中极富民族特色的理论之一,它广泛涉及作品真实、意象构造、创作方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美学问题。本文拟从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视角切入,对其作一整体论述。上篇:历史演进中的逻辑展开追踪华夏艺术文化发展史可知,中国古典美学形神论起步于对“写形”的追求,成型于对“传神”的标举,深化于对“体道”的自觉。传统美学形神论滥筋于先秦以来的哲学形神论,而形神作为美学问题明确提出于艺术领域,则以绘画为发端。绘画艺术起步于对“形似”的向往,按古人定义,“画,形也”(《尔雅》),“形,象形也”(《说文…  相似文献   

13.
孙彦 《船山学刊》2010,(3):81-84
"形"、"神"是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一对核心范畴,本文从"形神"观出发,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论做一整体考察,揭示出"形神"理论的提出具有着深厚的哲学背景和社会背景,它贯穿了魏晋以后中国画的创作和批评鉴赏理论之中,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语言的“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子的结构是一种动态建构,这种结构靠声气的止息和意向的完成来控制。汉语句子的意向主要有三类,即“动”向类、“名”向类、“关系”向类。汉语句子“气”的组织之流动性体现了汉民族有机整体的思维方式,而在句法之“气”的流动中凸显的以神统形而非以形摄神的文化精神又体现了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高扬  李佳妮 《理论界》2012,(8):94-96
"气韵"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美学范畴。气韵之"气",指的是生气、灵气、神气;气韵之"韵",指的是韵味、风韵、神韵。气韵生动说,要求艺术作品生气贯注、气脉流转、生机盎然、活泼灵动、神清气奇、风韵飘逸、韵味隽永。气韵生动说在中国古典舞审美追求和美学的理解中,是以"气"为贯穿于艺术的一种动的心理体验,而"韵"是这种心理体验以外的感悟,事实上是审美理解的核心。气韵生动说的形成,导致中国古典舞传统审美特征"神"重于"形",而"韵"又在"神"外的生命审美理念,是一种超越"形神"之论的更精微、更深入的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中国无神论思想产生于夏商时期,它是在与有神论论战、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一是荀子从理论上阐明了天的物质性和天与人的关系;二是王充批判神学目的论,建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三是范缜批判"神不灭”论,在形神关系上把无神论思想发展到高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内含着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的思考.对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视野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可作多个关系层面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体系与价值观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思想与科学思想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整体。整体布局,在书法上叫章法或布白;在绘画上叫构图或经营位置、置阵布势。主要是指整幅作品的黑白、疏密、呼应等对立统一关系。对立而不统一,就不和谐、不美。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份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但这种整体的均衡、和谐,绝不是四平八稳。凡是艺术,都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活动。”具体的说:在书法上,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正文与落款之间以及笔墨情调与思想内容之间的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这是书法艺术欣赏的总体观。  相似文献   

19.
王船山身体美学观在审美的身体化与身体的审美化两方面同时建构;其基础是“身体主体观”:其核心是“身心统一观”:其旨归是“全性全归观”。  相似文献   

20.
张良 《家庭科技》2013,(9):33-33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在气候干燥的秋季同样不例外。我国传统运动方式有太极、五禽戏、八段锦,无不遵循以下5个养生原则。协调统一,形神兼炼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杂念;调息是指呼吸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运动养生抓住这3个环节,能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促进身体健康、祛病延年。顺应时日,莫误良机古人有"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