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社会整体转型时期,“政府创新”日益成为现代政府正确履行职能、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策略.进一步加速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特别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持续性将成为检验其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指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性受到诸多内生和外生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众多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的比较分析,可以概括出创新的成本与收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主体的能力、权利中心的稳定性、创新的制度环境、创新项目的可扩散性、公民与社会组织的有序参与等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联、互动,在推动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持续发展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只有通过加强政府创新的顶层设计,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创新制度环境,以科学的绩效管理来提升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的政策优化,才能在多元合作共治中逐步形成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长效机制,从而增强其社会治理创新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林煜  吴芷静 《理论界》2013,(2):19-21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制度背景决定了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职能的特殊性。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地方政府既是区域创新活动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区域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地方政府的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了其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及运行中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准确定位,清晰界定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职能,并对完善政府职能提出对策建议,以确保区域创新系统的良性运转,促进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虽然各区域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但缺乏内生动力的西部地区却并未陷入恶性循环,同样保持了较为快速的经济发展.由于市场中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流失,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如企业家般直接干预经济,并依靠自身的企业家精神为区域经济发展引入大项目创新,实现了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然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这种经济发展策略由于政府可调配资源日益匮乏而逐渐失效;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区域内市场中的企业家精神,从而实现大、中、小规模创新的协同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应科学制定发展目标,积极转变职能,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有效激发出区域内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4.
转轨过程中地方政府竞争:制度创新与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在经济领域分权的展开,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激烈竞争.传统的地方政府竞争是在区域市场割据的地方保护下进行的,往往是一种低水平的资源性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无法展开,制度创新也就无法深入.因而地方政府要想通过制度竞争与创新实现区域发展,首先就要突破地方保护,建立务实创新型政府,进而通过核心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最终实现地方政府竞争的秩序,达到区域的和谐与善治.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初步界定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涵义的基础上 ,从社会变迁、制度缺陷和利益诉求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 ,指出 :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因 ,制度以及制度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因 ,而对制度创新预期净收益的诉求则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因。在上述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才得以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区域金融安全为出发点,分析并论述了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与区域金融安全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地方政府既是区域金融安全问题的"系铃人",也是"解铃人".当前的金融安全区建设不仅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而且还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建设金融安全区为切入点,在安全区建设中体现金融生态的本质要求;着力于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信用环境等方面来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合作中的政府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合作是政府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制度供给不足和分权化改革为政府创新留下了较大空间.在经济区域化、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下,通过合作解决跨界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提高民众对地方政府的认同,是地方政府在合作中进行政府创新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合作中的政府创新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自身的创新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促进地方政府合作中政府创新的扩散,应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学习考察,加强区域合作组织间的交流互访,完善干部交流任职制度,建立地方政府信忠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区之间制度结构存在差异性,使得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创新能够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制度的垄断利润,因此,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开展制度创新的动力.但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实现制度创新的意愿往往受旧的制度体系中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及非正式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因此,有必要通过在本地区内建立新制度的"试验区"和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放松对本地区经济管制,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宣传等途经推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张威  詹翔 《江淮论坛》2005,(4):33-39
本文尝试从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角度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过程。由于各级政府广泛存在的财政分权制度,导致了逐利性政府的形成,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地方政府之间会产生激烈的竞争。率先进行制度创新的政府会获得新制度的“创新租金”和额外收益。因而,在最大化其自身收益的动机和政府竞争的压力下,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有推动制度创新的偏好。事实上,政府为满足制度创新这一相同偏好,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这形成了不同地区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些不同的发展方式之间又存在着“先进的相对性”。通过产品市场的“传导”,相对先进的制度安排会取代落后的制度安排,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转轨时期,县级政府的角色定位是由其具有不同于市场和高层政府的独特地位与比较优势决定的.地方经济发展基本性的作用力量是民间个人精英、团体或企业自发逐利的制度创新需求,县级政府只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催化剂,也就是响应和放大民间制度创新需求的作用,即响应性制度企业家的角色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