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周立波在三十年代与鲁迅的关系到底怎样,或者说,周立波当时到底是怎样看待和评价鲁迅的,鲁迅又给了周立波一些什么样的影响,由于见到的材料太少,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仍不甚了了。近一段时间,我们在调查访问和翻阅三十年代报刊的过程中,接触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从中可以窥见周立波与鲁迅关系之一斑,现据以缀成文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潘抒 《社区》2010,(14):63-64
周立波第一次过长江演出,多少还是小小惊动了一下北京。日前,在众人好奇的期待中,周立波和余隆音乐对话的“欢乐颂·交响音乐新赏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上演。这场特殊演出不仅所有的票早早售罄,记者更在现场看到了很多熟面孔。除了余秋雨马兰夫妇和钱文忠的捧场,崔永元这样的名嘴也赶来一睹究竟。而北京的媒体几乎悉数出动。  相似文献   

3.
一、周立波被国民党法院囚于“西牢”说的矛盾周立波同志初登左翼文坛,就曾被捕系狱;在上海、苏州被囚共达两年半之久。他在上海被关在什么地方? 有两种传记材料都说是“提篮桥西牢”。《周立波传略》记载: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战事发生后,因参加党领导的罢工斗争而被捕判刑,先关在上海提篮桥西牢,后续囚苏州反省院。《周立波生平年表》也这样系录,而叙述较详:  相似文献   

4.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一种阳刚风格的作品,而《山乡巨变》则体现出一种阴柔的风格。作家的两部长篇小说艺术风格为何截然不同? 单从作品的题材和描写的不同内容来解释是不够的,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写作的时代不同,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自然写作时的心境也不同。其实,从周立波的个性和情趣来看,他更擅长于阴柔风格作品的创作。周立波在艺术创作上坚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山乡巨变》则是作家艺术风格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外侵内乱,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许多知识分子的立场动摇不定.因而一些人堕入毁灭的深渊。而处于该时代的周立波,作为苦研西洋文化的知识分子,随着加入左联,进而步入革命之路。周立波既坚守着左翼文学的主流立场,又随时代与政治的流变而不断转换创作主题。这种执着与转换无疑表达了周立波独特的个性,使其创作烙下了为政策、政治服务的深深印痕,伤害了作品对完美文学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采用全新的单人表演形式,在上海的舞台剧场,以幽默调侃的语言和夸张的形体辅助,演绎和评判社会热点、重要话题、时事和社会新闻,受到上海市民的热烈追捧。随着网络的迅猛传播和在电视媒体上的偶露峥嵘,一时风靡全国,成为时下中国娱乐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媒体谓之"周立波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透视周立波火爆的原因,除了他定位(城市市民)准确、营销到位外,还契合了时代对快乐的需要和主流声音强调文化要贴近群众、生活和实际的方向。此外,对时事的幽默解说和反讽整合,也得力时代的进步和政治文化环境的宽松。  相似文献   

7.
同样在现代媒体以及互联网推动下发迹的郭德纲与周立波,迅速走红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两者的一些内在相似性决定了他们的走红成为时代的必然而非偶然。对郭德纲的相声和周立波的小品进行相似性分析,从而探析大众文化语境下,他们怎样引导和切合大众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
黄禹康 《中华魂》2013,(13):49-52
人民作家周立波,1908年7月3日出生在湖南益阳谢林港镇清溪村这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江南小山村。1928年,20岁的周立波奔赴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1 932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奔赴延安,先后在《解放日报》工作和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写出了一系列文学作品,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大都具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或曾留学域外,或通晓外语,因此,他们在自己民族文学传统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能够直接地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的丰富补养,不断融入新机,来促进自己的创作。而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家又能集创作、翻译、批评和研究于一身,广泛地涉足文学的各个领域,以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贡献于发展中的新文学。周立波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家之一。正如周扬同  相似文献   

10.
以小说家名世的周立波,在整个“左联”时期没有写过一篇小说。那时,他从事翻译理论工作,读了大量的世界名著;创作,除了几首不惹眼的诗,只写过为数不多的散文、杂文(散文在近几年重新引起了注意,而杂文却仍然罕被提及,尽管他的杂文颇有艺术功力)。凡此种种,对于此后造就为小说家的周立波,都是有益的文学准备。单就这段生活而言,他作过简括的叙述:“我在上海十年间,除开两年多是在上海和苏州的监狱里以外,其余年月全部是在……亭子间渡过的。”(《亭子间里·后记》,  相似文献   

11.
周立波在其农村题材小说中不断地书写农民,并试图让笔下农民与时代生活和政治密切钩连。他刻划农民形象,描画农民会议,表述农民政治心理,目的就是要刻划具有时代感的农民,从而建构具有现代政治意识与觉悟的农村世界。即建立农民群像、农民精神与生活、农民政治构筑的农村共同体。虽然周立波是深入民间较深的作家,但不变的左翼之态无形的制约了他对农民个性的深度开掘,且凸显地政治热情无意间挫钝了他表达农村生活美的锋芒。本文再解读作品中的农民、会议、政治心理,就是从周立波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找寻当下农村题材小说深掘的必要与可能。  相似文献   

12.
叙述的所指--故事和情节,常被指称为叙述的核心,人们研究的重心也在此.而为了推动叙述,为了完善故事与情节,叙述的策略成为有技术才能的作家必选对象.周立波在建国后的作品中,将女性、景物、山茶花意象等作为文学叙事的必要概念,从话语和叙述的层面对叙述策略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女性形象及情爱叙述是周立波小说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周立波小说的深层创作心理。小说中女性母性化的人格特征,以及"象征父亲"的威慑性在场,反映出作者的"俄狄浦斯情结";小说文本隐伏着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双重动机,两者建构的主题呈对立统一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洞悉,有利于明晓周立波小说复杂性特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周立波是一位得到人们较多研究和评论的作家,但研究界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作家后期的文学活动和创作业绩上,而对他前期的思想和小说创作关注不够,评论甚少。为数不多的几篇全面论述作家创作道路的文章,涉及了他的前期思想和创作,但这也只是为了阐明他后期的创作发展和成就提供一  相似文献   

15.
周立波是一位卓有成就、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优秀作家。他“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贡献给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事业”。(周扬语)在小说方面,除了《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等几部长篇之外,他还为我们留下了几十个短篇。一九七九年二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周立波短篇小说集》,选入他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写的短篇小说三十余篇。这些短篇和他的长篇一样,反映了风云变幻的伟大时代,塑造了各具特色的社会新人,显示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从中也使我们看到了作家光辉的战斗历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实际,简要地论述了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语言艺术,即在遵守语言规范的基础上,提高语言修养,注意语言设计,活用修辞技巧,以适应各种内容电视节目的表达需要,切忌出现几种弊病。  相似文献   

17.
周立波是一位得到人们较多研究和评论的作家,但研究界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作家后期的文学活动和创作业绩上,而对他前期的思想和小说创作关注不够,评论甚少。为数不多的几篇全面论述作家创作道路的文章,涉及了他的前期思想和创作,但这也只是为了阐明他后期的创作发展和成就提供一个起跑点和比较面,评述简略,没有把它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周立波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作家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写的短篇小说三十余篇。其中,有五篇是描写二十年代在上海英国租界的牢狱中生活和斗争的作品,有六篇是描写延安时期生活及解放以后工人生活的作品,还有一篇是文化大革命后作家的新作。除这十几篇作品外,其它二十余篇,都是描写我国农村合作化时期湖南劳动农民的新的生活风貌的作品。这些作品与作家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一样,塑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翻了身,做了主人的劳动农民的形象。它们标志着作家短篇小说创作道路上新的显著的发展。 在这一组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作家以满腔热忱、深切热爱的心情,从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19.
刘万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9):98+100-98,100
主持人对节目的成功驾驭,是热线直播节目保持持久魅力的重要因素,在这当中,主持人的语言驾驭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是交流的必要手段,是思想的外壳,是热线直播节目获得成功的生命。因此,主持人在加强知识修养和美学修养的基础上,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少儿审美心理出发,对如何编导少儿电视节目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探讨,在少儿电视节目编导的内容、电视的内容、电视手段、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等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对办好少儿电视节目,使少儿电视成为提高少儿素质的主要阵地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