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代审美观念的转型当中,从作品到文本的转型值得关注。其中,从作品观念向 文本观念的转型又有其特定过程。这就是:首先是作品观念本身的从内容向形式的转型,然后是从 独尊形式的作品观念到文本观念的转型。文本观念强调了作品的内部世界、精神世界、心理世界、 情感世界的一面,为作品自身注入了新的内涵,破坏了作品的再现性的神话,然而也存在着过分强 调作品的隐喻性、修辞性和作品自身主观性的无限性,以至完全忽视了文本的表意、交际功能,以 及从反对唯一的中心到反对一切的多中心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刘沐阳 《中文信息》2013,(8):154-154
作品市场的繁荣使得与作品有关的衍生产品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盗版、仿制行为存在,作者常常很难在作品尤其是作品角色的衍生市场中获取应有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作者的创作热情。本文通过对作品角色现有的法律保护进行分析,阐述现阶段我国有关作品角色保护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批评的原则,笔者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这个三位一体之中,作者是作品存在的前提;作品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而读者则是作品最后的评判者和创造者。一部作品一旦得以完成,它就中断了和作者的关系而开始了和读者的关系,自成一个独立的世界。在作品和读者这一对最后的、推一的永恒关系中,读者对作品的任何赋予只要能和作品相契合,便都是可以成立的并且具有再创造的价值。因此我们的研究只以英国古典小说《呼啸山庄》为推一对象。在具体分析之前,必须指出两点: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是一个诗人;该书处于西欧小说发展的主流之…  相似文献   

4.
新闻情析     
对于新闻作品,不仅应关注其时效性、公正性,而且应关注其寓情性。本文对寓情性在新闻作品中所占有的位置、新闻作品如何体现“情”字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刻划、情节的发展、人物认识发展的逻辑过程及作品的叙述方法等方面,对作品的意识流手法运用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作品及其意识流手法的艺术价值作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死亡情结与悲剧作品的关系,认为死亡情结是悲剧文学的灵魂,悲剧正是死亡情结所显现出的张力。文章指出,死亡情结对悲剧文学具有辐射作用、规定作用和引导作用,虽然在抒睛性作品和叙事性作品中,死亡情结的辐射作用或场效应并不相同,但都有一个辐射中心或格射源,统驭着整部作品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自从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并且断言圆形人物在美学上的成就要高于扁平人物之后,理论界就形成了一个普遍的倾向,肯定圆形人物,否定扁平人物,认为一部作品中圆形人物的有无、数量的多少、以及塑造得是否成功,是评价这部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在不少作品中,圆形人物往往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对象,、作品的思想、美学价值的主要承担者与体现者。而扁平人物,则往往是些配角、搭头,在作品中不占主导地位。在这些作品中,圆形人物的有无、塑造得是否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各国立法及理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存在极大的争议,从分析这些争议入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并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界定、权利主体的界定和权利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互联网络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使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何为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如何保护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的几种情况,提出了保护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首部纪实文学作品《地下铁事件》及其续篇《约束的场所:地下铁事件2》为研究对象,在认同前人对村上作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分析和列举,以及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目的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能够使读者对这两部纪实文学作品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所谓俗文学,实有两种不同类别:一是原始民间作品,它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的带有一种原生性的文学形态;一是文人作品,它从民间作品中吸取营养,创造出一种鲜活、通俗,不仅具有俗文学的特质与意蕴,而且有利于民间作品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简论摄影艺术作品的背景蕴意徐永祥摄影艺术作品的背景,指的就是作品环境特点、场地特征以及表现主体所处空间的大小;通过作者根据主题的需要,艺术地配置这些背景素材,从而烘托主题,延伸意境,使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理想得到充分的体现。摄影,作为现代视觉文化的重...  相似文献   

13.
朱萍 《学术研究》2000,(8):122-126
明清描写家庭兴衰的长篇章回小说有六部《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蜃楼志》。这一系列的作品分三个创作阶段明朝中后期作品,比较均衡地描写家庭上升期的盛况与家庭衰落时的衰败荒凉;明清之际和清前期作品,略述发家过程,详写衰亡过程;清中期作品,详写家庭走向衰亡的过程以及衰亡原因。从作品结构上可以分为昔日繁盛永不再来与绝处逢生两大类。这一题材的流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体现了小说作家深切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心态,揭示了封建社会后期整个社会处于没落状态的悲凉的时代氛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作家王立纯文学作品的研究论文和新闻评论的综述,指出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王立纯文学作品的研究仍然局限于叙事艺术、语言特色、人物形象分析、审美品格等方面,而对浸润王立纯艺术肌体的石油文化研究尚属空白。为进一步理解王立纯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出剖析石油文化对王立纯文学的滋养,进而追索王立纯文化立场并揭示其作品背后深层的精神意蕴和文化内涵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作品标题因具有商业开发价值而成为他人借以谋利的对象。我国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均可对作品标题提供某方面的保护,但对作品标题的商业化使用却无能为力,只有引入商品化权才能对这方面的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十七年时期,刘真、路翎、王愿坚、赵寻等人独辟蹊径,勇敢地创作了一批反思战争创伤的作品。他们惋惜战争中逝去的生命,揭示战争对美好人生的戕害,并提出修复、治疗战争创伤的良好愿望。但是借助于苏联同时期相关作品的对读,尚可发现这些作品仍有其未能或不敢触及的“伤疤”。  相似文献   

17.
都市文学与“都市”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文学这个说法,似乎是有一道都市作品的风景在逐渐可观起来。但我总觉得,这都市文学的所指,并非某种或某类作品,而是朝向现代文明之观念、意绪的一种总体趋势。这都市文学,首先应当区别于先前便有的那种都市风情作品。一些当代文学史中谈及的都市风情作品,关切的...  相似文献   

18.
推荐人因各种原因推荐某作品参加科讨大会或发表,该作品其后被认定为侵权作品,文章作者和杂志社构成侵权,但从推荐行为的性质和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可以认定推荐人对推荐作品的侵权不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应以真情感人,以文采取胜。只有在实情实感、写作文采、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才能使新闻作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朱光 《南方论刊》2013,(2):96+70-96,70
在俄罗斯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新闻信息的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品市场影响力,不但来自于作品本身,也包括作品的市场分量,另一方面,市场信息的新闻传媒也对作品市场的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