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津城市地下空间立体综合开发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佳 《城市》2007,(2):62-64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交通需求急剧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态环境下降和城市历史文脉被破坏等城市问题.城市问题的实质是城市空间问题,即要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文脉延续等复杂交错的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2.
任致远 《城市》2013,(9):3-9
自2011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各地对于城市文化的重视和研究程度逐渐提高,内容逐渐丰富。2009年笔者发表《关于城市文化的拙见》和《关于城市发展文化力的试论》后,相继发表了十几篇关于城市文化具体内容的论述。由于历史知识的匮乏和城市资料有限,始终没有专门涉及城市文脉与文态问题。当前,随着  相似文献   

3.
威海城市定位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国 《城市》2008,(2):41-44
一、城市定位及其基本原则 城市定位是通过对城市资源、城市文脉、城市历史等内容进行梳理,按照惟一性、差异化等原则对城市的核心性资源进行挖掘的一个过程。通过城市定位找到城市的灵魂,并把城市的核心和灵魂放大,通过城市定位来塑造城市品牌,打造城市文化资本,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循环型城市社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卓 《城市观察》2010,(3):186-192
以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的纯粹以保存为目标的单点式保护或单纯以旅游为主导的单一式利用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惠州市为例,提出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到统一的保护对象之中,并挖掘城市内在的历史文脉,赋予城市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此外,还通过策划特色文化品牌包装等措施重塑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由此增强城市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5.
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生态平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纲领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现代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的内涵,包括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设计和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设计是以真实地实现城市生态化目标,较好地体现不同城市拥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和城市风格为基本出发点和归结点。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产业设计、城市住区设计一起,构成生态城市设计的三大基本设计方面。本文主要是从城市景观设计方面来探究与城市生态平衡的关系,发挥和提升城市景观设计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生态城市中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尽管过去二十几年城市设计领域蓬勃发展,但围绕城市环境的问题却仍未得到解决。全球化、移民、数字技术的爆炸以及围绕消费的服务经济都有着重要的空间和设计意义,而如何设计我们的城市还能反映出从气候变化到肥胖的流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过去几十年社会经济转型的空间意义,探讨城市设计在应对本文列举出的挑战时所扮演的角色及所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城市既是本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也是外来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以工业生产为主,服务业落后。在城市规划和开发中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大都是以常住居民人口作为基础,很少考虑外来游客的规模数量,致使旅游城市功能残缺,对外来游客环境不友好。尤其是在城市改造过程中的大拆大建和推陈出新,割裂了城市文脉和历史传统的有机联系,成为国外设计师的试验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该重新思考旅游城市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8.
《安家》2010,(5)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历史风貌正被一点点地蚕食,城市的文脉与记忆正被一点点地割裂.为此,真正的"城市运营商"则会对保护城市的文脉,保护历史形成的街区,城市记忆,城市尺度,路网格局,商圈等予以足够的关注,对拟改造项目及城市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把握城市规律,解读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9.
孙红雁  陈清 《城市》2007,(11):70-73
一、城市设计导则的起缘 (一)城市设计的产生 18世纪下半叶,随着突飞猛进的世界工业化进程,城市建设得到了空前发展,但随之产生了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生活品质恶化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弊端,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霍玉婷  白慧艳 《城市》2009,(12):53-56
近年来.城市设计具有的重要作用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大规模城市建设也开始在全周各地陆续展开。由于城市设计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使得许多城市设计成果成为一纸空谈,城市设计管理实施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城市设计审议作为管理实施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及城市设计意图实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人类创造了城市,原本是为了更好、更舒适、更幸福地生活。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分析说明了城市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对塑造"人性化"的空间提出了要求。我们所生存的城市没有真正为人们的需求设计,要功能与审美相统一。人性化设计的城市空间是我们所迫切需要的,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任彬彬  李建华 《城市》2006,(2):71-73
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40%,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的迅速发展使空间布局与城市特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设计师对城市设计的经验不足以及对空间完整性和文脉理解的偏差造成许多城市的空间缺乏特色和魅力,以致"千城一面".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建筑设计应考虑城市整体形象,城市规划需要文化眼光的涵养."  相似文献   

13.
在生活空间质量导向下城市新区建设作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一种新形式,在客观上需要更大的城市空间载体和更高规格的顶层设计,才能合理解决城市人口居住,引导城市转型,拉动区域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等,因而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导向下有为地推进城市新区城市设计建设,对缓解城市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亳州新区为案例,在全面认知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战略定位和结构布局,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提出形象与设计,以提升亳州城市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引导该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概述了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大致内容,指出了发展过程中功能设施不健全、设计缺乏人性化以及设计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分别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运用、城市居民区景观设计的运用和城市中心广场景观设计的运用三大方面进行了现状中设计类型运用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重视环境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以及拒绝模仿,在传承中创新设计等有关城市景观设计与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学锋 《城市》2015,(11):10-15
建设智慧城市,既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也是推动我国城市转型的重要动力。智慧城市建设从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交通、改善人居环境以及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等方面引导我国城市加快转型。当前,进一步发挥智慧城市引领城市转型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科学评价,正确引导;循序渐进,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logo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中之重,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的必然举措。它能简单明了地突出城市特色,有强烈的可识别性,易于城市品牌的传播,简单的图形设计也有利于城市logo在各种传播媒介上的使用。应该说,城市logo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在不断升华,它源于人们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及城市精神的进步,体现了城市的多元化和人们所赋予它的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列举当前国内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指出对城市生态公园相关基础理论的掌握应成为先于设计的重点步骤,并结合生态学的原理剖析其基本概念和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城市旅游形象.雅安被评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之后,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景观建设,旨在呈现"魅力城市"的城市魅力.本文尝试分析雅安的魅力特征,并以此为导向提出雅安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几最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李麦产 《城市观察》2015,35(1):184-192
在国家城市化战略的背景下,城市群建设正日益推进。城市群的出现,优化了区域内资源的配置,有助于提高区域整体在国内外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城市群建设在为单体城市发展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单体城市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制定合适战略,在城市群内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而始终自觉延续文脉的扬州,精准地做出了关于城市发展的战略谋划与定位,是一例典型。  相似文献   

20.
张明斗  闫昱睿 《城市》2021,(6):25-37
城市蔓延问题属于城市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合理识别城市蔓延的经济发展效应对未来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笔者以我国2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论证分析了2009年~2018年城市蔓延及其异质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蔓延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相对于低水平的城市蔓延,高水平的城市蔓延对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规模城市的蔓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同,相较于中小城市,大城市的蔓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主导产业的城市的蔓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相较于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城市,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城市的蔓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向影响更大.上述结论对于制定科学的城市精明扩张政策,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