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旅游商品甚少,有设计特色和品牌知名度的产品更少。提高河南旅游商品设计的创新度,增强旅游商品的研发力度,使其具备品牌知名度以及国际竞争力,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尤其是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设计开发具备地域特色、品牌价值以及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旅游纪念品在旅游业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了目前巴渝地区旅游纪念品市场、纪念品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将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传统图案”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相结合,设计制造出具有巴渝地区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旅游演艺的灵魂,旅游演艺即为通过对真实的地域文化进行抽离、截取、裁剪等艺术性加工所形成的具有舞台美感的旅游表演,并使真实的文化转变成舞台上的文化。由于利益诉求不同,旅游演艺相关各方对于文化真实性的关注角度存在一定差异。旅游演艺在对地域文化进行艺术加工的同时,也在对地域文化进行着解构与重构。地域文化真实性在解构与重构过程中发生改变,也使得旅游演艺相关各方对文化真实性产生了不一样的理解。尽管地域文化真实性因旅游演艺的介入而发生变化这一客观事实引起了一定的悲哀性慨叹,但总体而言旅游演艺重构或生产"新文化"这一过程既是美好的现实,更是美好的"真实",另外,这类"新文化"同样值得尊重,其是地域文化变迁过程中的真实性存在。  相似文献   

4.
将“大文化观”运用于古镇旅游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正在开发的三台郭江古镇为例。探讨实现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以文化为纽带,在地域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然后融入古镇旅游城镇的打造、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将古镇的地域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在低碳、循环理念指导下开发古镇旅游,实现古镇旅游是绿色...  相似文献   

5.
论旅游商品设计中的文化资源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商品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改变设计同质化的现状,凸显文化特色。旅游活动是对日常生活的仪式性分离,旅游者在异质文化的体验活动中建构意义。旅游商品是标出文化差异性的符号体系,旅游商品的设计就是要满足经济要求,并通过形象塑造对文化体系进行重构。旅游商品设计的核心问题在于其恰当地嵌套进旅游活动之中,历史文本和活态文化为此提供了设计依据,可有效避免设计的粗糙化,提高旅游体验真实性。旅游商品通过风格、工艺和用途上的差异性将商品设计融入旅游活动的叙事之中。当前旅游商品专营店和设计评审制度需要调整策略,有机地融入旅游体验的活动与事件之中,以提升文化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徽文化的旅游商品设计是以徽文化为思想基础与价值取向的设计活动,其核心价值的内容包括主体人的价值,客体徽文化、旅游、商品的价值及设计自身的价值,其拓展价值在于,探究、揭示出的是以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以旅游商品设计为个案的现代设计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旅游商品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商品除了具有实用、纪念、审美的价值以外,还有研究民族发展、民族文化的价值。本文从中国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方面来探讨旅游商品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旅游企业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的高品位旅游商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宜宾具有独特的僰文化资源,然而僰文化的旅游开发却一直陷于困境。本文结合僰文化旅游开发的探讨,指出我国文化旅游发展存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片面理解、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失衡以及资源开发方法单一等误区,提出解决途径和对策。强调对文化旅游及其资源的正确理解是文化旅游发展初期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策划旅游活动、进行景点设计和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旅游规划应重视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结构上,旅游的真实性分为“客观性真实”、“建构性真实”和“存在性真实”三个类型。民族旅游是一种与“真实性”关联较为密切的旅游类型。民族旅游的大众性,决定了游客的旅游动机是寻求快乐,而且游客关于民族文化体认存在主体间差异,游客在民族旅游中追求的真实性因而更可能是“存在性真实”和“建构性真实”。与此相适应,发展辽宁满族民族旅游,在重构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质的基础上,除了要建造“真实的赝品”,还要坚持体验和休闲化的发展思路,实现游客基于“全部自我”的民族文化的“真实性建构”,以及对“真实自我”的回归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旅游的主题化,其根植性来源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圣化”情结,进而演变成地域社区文化的归一性根蔓缔结与形象主题泛化倾向的追求。文武圣人情结的归附与衍生,形成旅游主题文化理念整合的催生剂,渐成中国现代旅游主题文化开发的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11.
山西介休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的研究视角下,介休可划分为三大旅游文化区,即北部农商文化区、中部历史文化区和南部生态文化区。三大旅游文化区呈现出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出介休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介休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进而形成了“乡土-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空间结构。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全域文化旅游的“介休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南岳衡山旅游商品开发的条件和现状,探讨了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为原则拓宽衡山旅游商品的开发思路,提出加快其开发的“1231”模式:明确一个定位(目标定位)、导入两种文化(区域文化和CI战略文化)、强化三种创新(特色创新、设计与生产创新、营销创新)、实施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地域文化所蕴含的实质性内容,采用现场调研对装饰性、符号性元素在景观设计中泛滥及肤浅理解“城市美化”对地域文化的破坏等问题进行解析。提出城市景观中应对地域文化因素多层面、多方位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环境因素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冷静分析、理性表达地域特色,从而设计出高品质景观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广西旅游商品开发的根系所在。在旅游商品开发的过程中,广西要围绕民族性、地方性,重视旅游商品的原真性,突出其独特性,加强原产地产品保护,并在包装设计上尽量本土化。同时,利用集市为旅游消费者营造极富民族特色的购物环境,从而使广西旅游商品的开发“根”基稳固,提高广西旅游业的总体收入。  相似文献   

15.
在对现代四川文学及其影视阐释中“地域”生成进行描述与比较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地域”作为一种特定的“空间”,在文学与电视剧中产生了不同意蕴。这一事实一方面说明了地域文化具有的建构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地域文化理应成为转型时期中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浅析内蒙古旅游商品符号价值的外观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旅游商品是特殊的商品,它是符号,具有符号价值;它的符号价值主要体现在外观上(如包装,设计等)具体体现的;它作为一种文化商品与蒙古民族的信仰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内蒙古旅游商品要遵循客观、正确、充分地体现蒙古族独特的信仰风俗和文化风情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域文化的产业集群文化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产业集群的生成发展中,除了产业链、价值链等因素影响外,文化因素作为背后深藏的“无形的人文之网”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产业集群文化根植于地域文化而发展,两者互为影响,彼此推动。本文通过讨论地域文化和产业集群文化的相互关系,给出基于地域文化的产业集群文化培育策略,从而实现地域文化中的显性内容演变为产业集群文化中的正式制度性安排,地域文化中的隐性因子顺利植入并涌现为集群文化中的缄默因子,完成由文化竞争力向集群根植性竞争力的艰难一跳。  相似文献   

18.
以沈阳棋盘山风景旅游开发区闫家村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为对象,在满族文化的现代表达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阐析了景观规划中通过场地分析、功能分区、地域文化提取、非物质文化活动再现、建筑景观设计等步骤表达满族文化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去旅游,因此旅游商品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对旅游商品设计中的文化资源整合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便能够使文化资源巧妙地嵌套到旅游商品设计中,进而使旅游者对商品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20.
海派文学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派文学从严格意义看是现代上海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体而生动地演绎着上海在空间结构上传统的“城”与现代的“市”的边缘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边缘性、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商品文化”的边缘性。海派文学的基本性状诸如反叛性、竞争性、松散性、实利性、装饰性等较之上海文学的其它成分,更可以从上海文化精神中寻得大部的一致性。它是一种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都市文学,因而更鲜明地呈现出力图摆脱传统文化束缚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