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在对胡适的《尝试集》与郭沫若的《女神》的评价上,目前存在许多分歧,形成两种对立的意见。其症结主要是在双方所持的共同的立足点上:他们都有意或无意地把《女神》与《尝试集》对立起来,把两者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然后各执一端,于是肯定《尝试集》就一定要贬损《女神》;而一旦确定《女神》的地位,就势必不容《尝试集》有存身的余地。我认为这样的立足点是不能成立的。从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来看,《女神》和《尝试集》虽然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是现代诗歌运动中最早产生的重要成果,都曾起过积极作用,发生过广泛的影响。当它们在文坛上出现的那个时代,它们完全不是对立的,而是站在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关于《女神》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惯性的思路,平庸的观念和方法也阻碍了《女神》研究的进一步探求。 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别的作品集《女神》那样以鲜明的外露的方式体现着时代精神。谈《女神》不能不谈时代精神。但是,时代精神并不就是《女神》成就的代名词。而过去的研究恰恰有这样的局限。 其一,对时代精神的失当强调.只能促使人们人为地把艺术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割裂开来,从而简单化地用前者代替后者。受其影响,《女神》研究由于无限制地夸大思想内容而忽视了艺术形式。因而导致了价值观念的倾斜。这表现在评价与作…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谈起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很自然地会想到方克立先生。1997年1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近40万字的《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以下凡引此书文字只注页码)一书,比较全面地记载和反映了方先生在现代新儒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在此略述一二。一、运筹...  相似文献   

4.
正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囊括了天津人艺"金狮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等各大奖项。曹禺既是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也是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他的剧作影响、培养了几代中国剧作者、导演、演员,在中国现代话剧整体面貌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其中《雷雨》的出现昭示着中国有了第一部可与外国经典戏剧比肩的作品。《雷雨》生动的展现了现实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文学所与人民出版社于2月25日在京联合召开了《杨义文存》出版座谈会。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致信表示祝贺。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义文存》(7卷10册,约430万字)均收著者的学术专著,其中包括《中国叙事学》、《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中、下)、《中国新文学图志》(上、下)、《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6.
古印度人女性观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父系氏族社会刚刚形成的早期吠陀时代 (约公元前 15 0 0—前 10 0 0年 ) ,母系氏族公社的母性崇拜、母性中心 ,作为一种社会遗存并没因父权制的形成而立刻消失 ,而是在较长的历史阶段中支配着普遍的社会心态与精神生活。早期吠陀时代对女性神的崇拜以及妇女在祭祀中的作用可以佐证。尽管在雅利安人的万神殿中 ,男性神因陀罗 (雷电之神 )、苏利耶 (日神 )、阿耆尼 (火神 )等都享有崇高地位 ,但是这一时期的女神也声名显赫。《梨俱吠陀》中就有近 2 0首优美的诗章是专门歌颂黎明女神的。古印度人对于代表母性、代表农业的恒河女神、永生女神…  相似文献   

7.
1919—1920年,郭沫若译介《浮士德》《三叶集》的通信与《女神》创作爆发的内在关联说明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并不晚于惠特曼。郭沫若此时主要接受的是青年歌德形象,吸纳的泛神论起初表现为倚重个人主情的写诗策略,创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以剧曲诗歌为中心,郭沫若早期诗作显见《浮士德》混沌晦暗的宇宙和孤舟浮游的图景,塑造开辟天地、歌颂光明主题的同时反照了挣扎彷徨的内心场域,成为现代新诗史上独特的审美维度。对歌德理智一面的深入认知后,郭沫若将新斯宾诺莎主义的知识体系融入儒道传统思想,创造性地以歌德的行动主义观阐释个人、集体与宇宙的同一思想,实现了宇宙诗学向社会实践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长与善郎与中国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立善在日本近现代文坛上,长与善郎(1888-1961)是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他自幼年起,便在其父的训导下,开始学习《论语》等中国典籍,从而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打下了较为坚实的汉学基...  相似文献   

9.
啊,高贵的女神乌萨斯古往今来的先知都祈求你的照应请接受我们的赞颂并告以你的满足啊,乌萨斯,光彩绝伦的女神——《梨俱吠陀》乌萨斯(Ushas)作为开启光明的黎明女神,接受了古代印度人的祭祀与赞礼,女性在印度史的晨光中与最高的荣耀同在。在印度父系社会刚刚形成的早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1000年),妇女的社会地位是高的,她们并不是在一走出原始社会的荒原、进入文明社会的门坎后,就马上成为男人的奴隶和臣仆的。  相似文献   

10.
张法 《阅江学刊》2010,(4):121-130
20世纪上半叶的《哲学辞典》《新哲学辞典》《辩证唯物论辞典》《最新哲学辞典》等四本中文哲学辞典,勾勒了中国现代哲学语汇的缘起与定型过程,同时,也代表了西方哲学和苏俄哲学的两种方向,从时间和逻辑的统一上,似可说,从《哲学辞典》到《辩证法唯物论辞典》,代表了从西方到苏俄的转向,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哲学语汇的简化和规范化;从《辩证法唯物论辞典》到《新哲学辞典》《最新哲学辞典》,呈现了在基本转向后苏俄语汇自身的简化和规范的规律,进而揭示出中国现代哲学在语汇体系上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哲学思想的演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仓 《北京社会科学》2003,(1):95-100,111
面对近代中国空前严重的秩序危机和意义危机 ,在探索启蒙救亡的革命实践中 ,李大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李大钊前期哲学具有鲜明的唯意志论特征 ,它崇尚意志自由、斗争创造和群众意志的历史创造作用 ,其中的合理因素被批判地融进了李大钊后期所信奉和宣扬的唯物史观之中。李大钊对唯意志论的扬弃、超越和向唯物史观的转变 ,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世纪回顾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理和研究现代文学的理论批评 ,带有文学史和学术史研究的双重品格。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起码有四种历史作用 :1.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古典向现代转型 ;2 .促进新兴文学的发展和文学流派的繁荣 ;3.引导中国现代文学精品的产生和现代文学创作的成熟 ;4.在广泛的实践中舒展丰富的思维角度 ,为后世留下成败得失 ,可供反复思考的多样智慧。  相似文献   

13.
高玉  梅新林 《学习与探索》2004,1(6):136-140
中国近代文学是一种过渡性的文学类型,它具有自己的本位性,表现为变动不居、价值多元、内在的紧张与冲突、探索与创造等特征。近代翻译文学是中国近代的本位性文学。确立中国近代文学的本位观对中国文学通史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西昌 《唐都学刊》2012,28(4):71-75
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重要方向标,其思想核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否定文人画传统的坚定立场;二是建立写实主义绘画的教育体系。站在今天的历史维度上,去看待这场曾经轰轰烈烈的美术改良运动,几乎是毁誉参半。徐悲鸿作为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走向有着巨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如何客观、科学地认识他本人及其在美术史上的作为与意义,对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吴梅在北京大学讲授词曲,标志着戏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学术制度的保证。新的时代为吴梅提供了开创历史的良机,吴梅的卓识远见为那个时代增添了亮点,两者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五年北大生活对吴梅的人生道路和治学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完成了从传统文人到现代学者的身份转变,尽管这种转变并不彻底。吴梅戏曲研究的成就及特色通过与另一位先驱者王国维的比较可以看得更为明显,两人的治学各有特色,形成互补,不能简单地定出高下优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状况的分析,说明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影响,揭示中国近代政治力量的更替和兴衰的历史必然性.指出适于民主的政治文化,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的政治和政治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7.
The Chinese road has deep historical roots. Its most striking feature is that it is marked by historical continuity rather than rupture, and the main force behind this continuity is its intrinsic dynamism and vitality. Unlike the paradigm of Eurocentrism or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the comparative analytical paradigm discovers China through long-term comparisons with corresponding countries in the same time and space in an effort to find positive elemen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road and to refute the long prevalent theory of Chinese stagnation. Seen over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the impetus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s most brilliant agrarian civilization was endogenous. This impetus was not a momentary “explosive force” but a sustainable institutional drive whose main constituents were the independent farming household, endogenous government capacity and adaptive national governance.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theme of “permanent change,” Chinese development had a secondary theme of “cyclical change”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The roots of Chinese development are buried deep in the genes of this agrarian nation in the form of sticky institutions, bureaucratic inertia, arbitrary power, etc. Historical continuity provided a foundation for China’s creative r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ultimately laying down a socialist developmen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this remains an unfinished relay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薛海燕 《求是学刊》2005,32(4):93-98
目前对"意淫"观的研究主要从思想、哲学角度入手,而对其文学价值的分析还远远不够.文章着重梳理了文学史上性描写由<高唐赋>、<神女赋>所开创的诗化传统向<金瓶梅>等小说所代表的世俗化倾向过渡的轨迹,凸显<红楼梦>面对以上两种"文学遗产"所作抉择的特点和意义,提出"意淫"观使<红楼梦>性描写诗意化、象征化,而悬置了其中的性内涵,其本质上是以诗法作小说.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作家.她的小说艺术特色极为鲜明,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其现代性特质,从对小人物"不飞扬"命运的传奇书写到对情节意象性的表达,从对"不彻底"的平民精神的解读到对国人心理特征的刻画等,貌似规避宏大社会主题,实际上表达了对平凡人性的恢弘考量.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不只是展现给我们文学的一面,它也是一座极为丰富的矿藏,内涵是多方面的,传统研究《诗经》者有"名物学",后世治《诗经》者多从"博物学"一系。为了对诗能有一个更为深透的理解,对《诗经》的天文星象作一些探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