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当前,农村“信用工程”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的发展。一、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现状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端正经营思想,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高信贷支农服务水平,推出了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联户联保贷款、贷款证业务等系列便民、利民的信贷服务措施,培育了农村市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社”…  相似文献   

2.
2013年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迅速发展,但是鲜有基于农户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国内外缺乏研究相关定价问题的文献.研究发现,农户贷款与普通贷款不同,具有小额、短期、循环性等特征,且还款行为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不能套用国内外已有的偿还模型.文中以某农村商业银行2012年—2014年发放的49 970笔农户贷款为基础资产,结合农户贷款特征,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预测资产池的现金流,并使用SV模型拟合到期收益率曲线,计算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然后对基础资产划分为信用评级不同的3个层级设计了抵押担保债券(CMO);最后确定不同层级债券的发债规模和息票利率.农户贷款证券化将有助于解决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0,(31):22-23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日前发出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意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零售、批发等多种方式着力扩大农村小额贷款投放.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开发多样化小额信用贷款产品。  相似文献   

4.
随州市版土面积9636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其中,农业人口190万,乡村户数44万户,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是一个农业大市,曾先后荣获全国粮食、棉花、食用菌生产先进市和全省吨粮市等称号。近几年,随州市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的切人点,把农村信贷市场按照传统种植业户、新型农村经济专业户、私营企业户进行分类,着力打造“三大”金融品牌,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约定、联保贷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A镇信用社农户为例,分析了小额信贷的投向及绩效,发现当地小额信贷用于个体私营企业的绩效高于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领域,且小额信贷农户具有地域集中性,因此将当地进行小额信贷的自然村根据贷款投向分为城镇型农村、农业生产型农村和畜牧养殖型农村,并针对提高小额信贷绩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联保贷款的主要特征就是联合体成员之间互相承担连带责任通过联保贷款业务,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担保难,缺少抵押物的短板。银行通过联保贷款业务,可以扩展业务规模,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业务操作时,应该了解联保贷款的风险点,设定必要的准入条件,避免产生系统性风险,保证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使联保贷款业务健康发展,银企双方共同持续受益。  相似文献   

7.
谈农户小额信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以解决贫困问题为目标的一种新型信贷方式,是一种适合贫困户和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制度安排,它是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要抵押和担保的小额度的持续贷款。经过2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小额信贷已从世界的某些区域逐步扩展到整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已于1994年推行了农村小额信贷政策,且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显现了一些阻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应充分重视和厘清这些问题。对贷款目标群体应科学定位农村信贷资金的需求群体可分为…  相似文献   

8.
完善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地区现有存款4万亿元,用于农村的贷款只有1万亿元左右。据国家统计局估计,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15万亿元。如何适应这一农村金融需求,缓减农村对城市的巨额资金倒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的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08,(19):23-23
以往许多农户贷款往往因为没有银行认可的抵质押品而被拒之门外,而邮政储蓄贷款方式非常灵活,不需要抵质押,农户和商户只需要联保就可申请贷款。据《河南日报》4月23日报道,河南邮储银行今年将在河南省30个市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农村信用社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成功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2004年4月又探索建立了办事便捷、公开透明的信贷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信贷支农服务水平,树立起农户小额信贷支农“知名品牌”形象,实现了信用社和农民的双赢。一年多来,中心累计发放31875笔贷款,比上年同期增长35%;投放金额203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其中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61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12937户,覆盖全镇农业生产户近80%。农村信贷的有力支持,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2004年全镇农民人平纯收入4118元。信贷服务中心建立以后,信贷手续简化,服务便民,取得积极成果,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事业逐步走向稳定,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支持,并为国家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营销带来了社会与经济的综合效益。本文将对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进行探究,并简要分析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管理的方法、问题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与收益。从微观层面看 ,通过资产分散化可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经营小额农贷仍然有利可图;从宏观层面看 ,小额农贷仍然存在较高的系统性风险。对湖北省S市农村信用社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 ,与企业贷款相比较 ,通过信贷资产的分散化 ,小额农贷的经营风险降低 ,利差虽小而实际收益率却更高;第二 ,由于产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存在 ,小额农贷的系统性风险还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这导致了小额农贷的供给缺口;第三 ,需要政府、农村信用社和农户共同努力 ,建立小额农贷风险准备体系 ,逐步降低小额农贷的系统性风险 ,促进小额农贷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小微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然而它在整个创业期间呈现出规模小、资产少、技术附加值低、经营风险大等特征,导致商业银行不愿意提供信贷支持。笔者深入分析了联保贷款的内涵和运行机制,并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论证,最后提出运用联保贷款解决农村小微企业创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系统面临信贷资金不足、农户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小额信用贷款不能满足农户需要等突出问题,应进一步改善黑龙江农村金融服务,做大做强农村信用社,更好发挥农业银行作用,正确定位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积极发展小额信贷,积极支持发展民间金融组织,解决农民发展种、养殖中缺乏资金、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商银行是我国众多商业银行中的一种,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农户,做好风险管理是农商银行的重要工作内容。农商银行为实现“支农惠农”,在农村信用社及营业厅中开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目前这类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不利于农商银行的长远发展。为进一步分析农商银行的农户小额信贷风险,本文以A农商银行为例,在分析A农商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类型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农村信用工程创建为依托,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全面铺开以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公议授信活动,通过评定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一次核定、周转使用、余额控制、随用随贷”,简化了手续,方便了群众,以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全年评定信用户9.3万个,授信4.3亿元,发放小额信用贷款3.5亿元。宝丰联社通过“信用工程”创建,支持建成的枣庄养殖园区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全村85%的农户入园区发展,户均年增加收入8000元,农民群众,地方政府和信用社三…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中出现的冒名贷款危害巨大,影响很坏,结合实际分析它的产生原因和目前存在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当前,农村"信用工程"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项增强信贷支农服务功能的重大政策措施,在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其主要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额信贷机构管理风险的措施,以此来促进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积极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社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提供的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信用社的几种贷款业务,分析了贷款业务的风险点,并提出了一些进行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期望能够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风险控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