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货币政策变量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显示财政政策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运用可靠的计量方法,本文在4变量系统内考察了1978~2002年中国的赤字水平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通货膨胀不仅是一个货币现象,也是一个财政现象;短期内赤字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中国而言,除货币政策外,高度重视财政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以寻求更好的政策组合来治理中国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提高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的质量对有效治理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政策方向、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货币政策在治理1998年后的通货紧缩中表现出来的明显弱效与此前在治理通货膨胀中的显著效果形成了鲜明对比,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问题引起了国内政策和理论部门的关注。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效力在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和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基于经验检验结果,本文发现中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产出没有影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效力存在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力对时间因素非常敏感,只在短期内对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经济周期因素对货币政策作用于实际产出的效果没有影响,货币政策效力不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何差异?本文试图采用Logistic平滑转换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以央行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来度量通胀预期,基本结论如下:(1)短期来看,在低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相对更有效;(2)而对于通货膨胀影响方面,在高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冲击相对更快显现出来,而在低通胀预期状态时,货币冲击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存在通货膨胀惊吓现象,即初期表现为低通胀,甚至通货紧缩,然后显现正向效应,在大约11期之后正向效应达到最大,且对物价影响力度往往大于高通胀预期状态下的货币政策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基调入手,讨论了货币政策的主要针对目标,并论证现阶段我国适度通货膨胀的指标区间、成因、影响、治理对策及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谢康 《经营管理者》2009,(15):61-6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的现象也随之而来。针对通货膨胀的现象,国家在08年加大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力度。然而,在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障碍因素,这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本文先对比分析我国以往通货膨胀时期影响货币政策的效力的因素,并对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面对通货膨胀,央行一般会采取一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其进一步恶化,例如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是政府和学理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在心理上的作用比在实际影响货币供给的作用上要大得多。社会公众对央行下一步即将采取的措施的预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际效益,如果央行采取的措施在社会公众的预期之内,那么货币政策的效应将会被公众进行"心理消化"而降低了效果。可以说政府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社会公众的接受或者预期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本文将从博弈的角度出发探讨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林肖 《经营管理者》2009,(15):32-32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由于中央银行对危机治理显得束手无策,致使人们对中央银行的信心大减,其独立性地位随之削弱。在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滞胀的局面,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于是在学术界再度展开了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讨论,对这一问题的激烈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理论上中央银行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的理论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理论界开始将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并进行系统论证。当时,人们在分析经济生活中的滞胀现象时发现,虽然各国中央银行都把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目标或目标之一,但现实中货币政策总是经常发生偏离稳定物价目标的现  相似文献   

8.
蒋茜 《经营管理者》2014,(32):19-20
通货膨胀预测已经成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一个关键性变量。我们在研究国外学者对通货膨胀预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90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CPI月度数据,运用ARIMA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进行分析和短期预测。实证结果表明,运用ARIMA(3,1,1)模型为我国的通货膨胀提供了较好的预测,如果央行能依据通货膨胀预测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正确地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测,最终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通货膨胀动态和货币政策效果的行为宏观解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中国1990~2005年季度数据的SVAR分析显示,货币政策的通胀效果是滞后的,而且通货膨胀表现出惯性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当前两类主流宏观模型的模拟发现:完全前瞻的新凯恩斯主义粘性价格模型不符合货币冲击的历史效果,而Mankiw等提出的粘性信息模型则具有更强的合理性。这一理论解释力方面存在的差别主要源自,新凯恩斯主义粘性信息模型保持着理性预期假设,而粘性信息模型对理性预期完全信息进行了放松。因此,粘性信息模型行为宏观经济模型为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讨论和最优货币政策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谱分析识别宏观变量的主导频域,进而采用小波方法分离出宏观变量的低频、经济周期频域以及高频三种频域成分,最后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实际干预工具和央行信息沟通在不同频域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由长周期的低频波动所主导,经济周期频域次之,但是所有货币政策工具对低频波动的调控效果都不理想,而只在经济周期频域有较好表现.通货膨胀则是由经济周期频域的波动所主导,价格型货币政策和央行沟通都呈现出对此频域的良好调控效果.预期通胀在各个频域的波动分布较为均衡,央行沟通在低频和经济周期频域均起到了良好的调控效果,体现出其在预期管理中的突出作用.数量型货币政策整体表现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单介绍了有关通货膨胀与RPV关系的理论并构建了理论模型;然后估算了中国加权的RPV与不加权的RPV以及通货膨胀率,再构建单变量的GARCH模型将通货膨胀率分解为预期通货膨胀、非预期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三个要素,并运用估计得到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通货膨胀与RPV的关系.研究得出中国通货膨胀与RPV呈指数型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结构断点,国外有关通货膨胀与RPV关系的理论模型也得到了一定地数据支持,但是单独一种理论模型无法全面解释中国RPV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三种模型结合起来也是不健全的.  相似文献   

12.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自2008年9月份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各自的救市方案,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转为适度宽松。而这一政策以及4万亿的消费刺激计划使得市场上货币供应相对过剩。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和市场信心的逐步增强,价格上涨的潜在风险也逐步增大,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越来越高。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通货膨胀确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通过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了这种状况的成因,认为主要是由2008年中国实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在整个世界性通货膨胀背景下和全球性债务危机等,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决策者和大众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政府决策者常常为协调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而头疼。按照通常的观点。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两全其美,是失业因素主导了通货膨胀。然而,菲尔普斯站了出来,他把人的预期也当作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矫正了理论上的一个误区。2006年10月9日,为表彰菲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给其颁发了2006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协作的最优政策模型,研究了通货膨胀的稳定性与最优通胀.分析结果表明,通胀的稳定性需要政策制定者利用政策规则促进市场结构向有利于维持通胀稳定的市场竞争结构、货币需求偏好以及市场预期方向运动,经济增长中 Ramsey 均衡的最优通胀是零边界,零边界的最优通胀水平依赖于市场微观机制和政策机制.在财政和货币政策协作机制的 Ramsey 均衡下,政府能够使用政策让通货膨胀向最优路径运动,政府也能够影响市场结构促使最优通胀的实现. 经分析证实,没有证据表明最优的通胀率为 2%.  相似文献   

15.
金融资产价格明显地偏离实体经济的涨跌趋势,对货币政策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金融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互动关系非常明显,尤其房地产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货膨胀率变化的原因,所以针对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政策所要考虑的因素应包括资产价格。  相似文献   

16.
将预期引入通货膨胀理论研究,是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稳定并消除通货膨胀预期,遏止通货膨胀加速,不仅要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领域加大力度,还要使通货膨胀预期收益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对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利率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对抑制通货膨胀有一定作用,而外汇占款成为我国流动性过剩乃至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应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与惰性区域的识别和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宇  刘金全 《管理科学》2012,25(2):98-104
在对货币当局政策偏好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更为一般的货币政策反应模型,用于识别名义利率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非线性和非对称调整特征以及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和产出变化的惰性属性。采用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作为名义利率的代理变量,对上述货币政策反应模型进行广义矩估计,并对参数进行约束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整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即当通货膨胀率在目标通货膨胀率的较小范围内波动时,利率并未针对通货膨胀与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偏离做出调整,而当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偏离(即通胀缺口)超过惰性区域时,货币当局开始针对通胀缺口调整利率,并且随着通胀缺口的增大,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存在明显的非线性调整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 证券市场是按价值规律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其发展有助于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促进市场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1997年初,在内外因素作用下,我国证券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向规范化、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 一、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1、良好的经济环境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有利基础。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软着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的宏观调控目的达到预期目标,国民经  相似文献   

20.
论文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预期问卷调查系统情况,对比分析了差额法、C-P法、改进C-P法和时变系数法在测度通货膨胀预期中的效果,接着将学习型预期理论和调查问卷法结合,提出了可以克服传统方法不足的新方法:滚动法和递归法,并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可预测滚动法最适合用来进行测度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值,既可以起到预测作用,又克服了已经实现的预期值随着信息更新而变化的不足,另外实证结果还表明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非对称性,公众对物价上涨更敏感,而且近年有加剧趋势。最后将预期测度成果应用于菲利普斯曲线,构建时变系数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了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