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世纪著名的小说理论家E·M·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一书中说:"小说是一个不容易对付的庞然大物."[1](P7)正是由于它的庞大,在它的身边也吸引了无数的好奇者和征服者.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研究>是当代中国学者中试图征服小说这个"庞然大物"所做的努力的结果,是中国小说修辞学建设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2.
小说是19世纪以来最主要的文学体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该尤斯·绥通纽斯·特朗奎鲁斯的《萨蒂里卡》和鲁齐乌斯·阿普列尤斯的《变形记》(又名《金驴记》)。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之前,小说历史上曾出现过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目录学视角下,考察《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小说"作品,了解两志对小说的类别性质、源流功用的认识与阐述,梳理两志所反映出的"小说"观念,从而把握中国"小说"观念从汉代至唐初的嬗变脉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勃瑞尔小姐》,阐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写作特色。本文主要从语言特点,叙事视角,意象手法等方面来揭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1991到1992年期间,洛奇在《星期日独立报》上发表了50篇短文,并于1992年结集出版,取名为《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艺术》的解读,来了解英国批评家戴维·洛奇分析小说文本时所采用的批评方法,并探讨文学史知识对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以及批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等问题,以欣赏这部独特的小说诗学。  相似文献   

6.
在19世纪的美国小说创作中,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流浪汉小说在美国的新发展。它体现了传统流浪汉小说的基本特色,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流浪汉小说的内涵。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小说流浪汉形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其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D·H·劳伦斯在他的名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大量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地点都具有象征意义,学术界对此作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从不同角度对该小说的象征手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该小说的理解。基于这一点,本文拟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该小说的主要人物及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欧美读者中,一提到弗雷德里克·福赛斯(Frederick Forsyth)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他的每一部小说都发行几百万册,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拍成电影。弗·福赛斯已经成了闻名遐迩的当代小说家。他的作品为什么这样深入人心、影响这样大呢?除了他的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外,主要是跟他那涉猎广泛的高超写作手法分不开的。而且,他的小说充满了当代的生活气息,在当代生活中又揉进了一些  相似文献   

9.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利尔·白之(Cyril Birch)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研究颇深。本文从戏曲翻译、剧作品鉴、剧作性质、意象功能和明传奇的贡献等方面出发对西利尔·白之的中国戏曲思想进行综述与评价,并提出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约瑟夫·康拉德的长篇社会小说《诺斯托罗莫》以其史诗般恢弘的场面、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我国学者对它的介绍和研究远为不够。结合康拉德的艺术主张,从结构布局部、语言和人物刻画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了阐释,指出康拉德的艺术主张不仅有利于作者多层次、多角度、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再现历史,而且大大提高了作品的丰厚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2.
康拉德在其作品中为我们构建了许多殖民主义语境下的被东方化了的东方男性人物形象。分析其作品中的殖民话语,发现康拉德的作品中存在复调结构,在康拉德的小说中并不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意识,小说不是按照这种统一意识展开情节、人物命运、形象性格的,而是展现有相同价值的不同意识的世界,形成作者与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语境,两者的语言具有同等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吉姆爷》是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小说主人公成为吉姆爷前后的不凡经历。小说叙事声音的第一次转变成功颠覆读者对全知叙事的信任并唤醒读者的反思意识。这一叙事技巧既映现出小说家对知识和文学创作的态度,也暴露出文学表现主义产生并成长的特殊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诺斯托罗莫》被西方评论家公认为康拉德的代表作。怀疑主义是这部作品贯穿首尾的主题。在对小说中怀疑主义以及康拉德创作心理的分析中,可以说明怀疑主义不仅标志着康拉德创作转型的开始,也使得这部作品同时具有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充满着寓意 ,其框架结构和小说的人物、事件所展示的寓意与佛教精神有着相通之处。具体特征表现在主人公对一系列死亡事件的连绵不断的顿悟 ,以及小说中的“大海”、“船长”的象征含意和“船”的寓意中。  相似文献   

16.
《黑暗深处》之后殖民主义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康德拉小说《黑暗深处》进行分析,指出该小说从两个方面表现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殖民主义者对非洲物质上的掠夺、精神上的压迫和文化上的颠覆;殖民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与此相对应,肯定了非洲土著人充满人性的一面。认为康拉德作品中反映的文化冲突具有不可调和性。最后探讨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水仙"号上的黑水手>是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与康拉德创作的其他海洋小说一样,这部作品也深受英国商船队传统的影响.通过分析英国商船队传统在<"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中的具体体现,来深化对小说中"船"这一核心隐喻的解读,力图揭示出这部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对社会的强烈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8.
康拉德是20世纪最杰出的英语小说家之一,但近年来,国内研究的重心大多集中于他的海洋小说和丛林小说,对他的社会政治小说却少有人论及.《诺斯托罗莫》被认为是康拉德最为出色的一部社会政治小说,该小说的一个主要的政治和社会性主题就是道德理想主义和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剖析这种关系,康拉德展示了他对人性与道德等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9.
《黑暗的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  相似文献   

20.
在以描述航海经历和欧洲殖民扩张为主题的康拉德作品中,女性人物寥寥无几且相对单薄,但在其代表作《黑暗的心》中不仅出现了五位女性人物,更有着丰富的女性意象:从书名中的“黑暗”、“心脏”到贯穿全文的“河流”、“非洲”、“原始”、“陆地”、“阴影”等等。在这部充满了男性话语的小说中,如此众多的女性形象和意象是否与作者内心对“背叛”祖国波兰的“负罪感”以及对“失根”的“阴影投射”有关?这些女性意象与康拉德不幸的童年、对祖国的“背叛”、“失根”与“负疚”之间甚有关联,康拉德在其代表作中借助女性意象来重温童年,并对“失根”祖国的阴影进行投射,进而获得了“卡塔西斯”与“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