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共同体是在部落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命题表面上似乎很平淡,但其内涵却是很深刻的。它至少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1.部落体与民族体的区别是什么?2.从部落体转变为民族体需具备哪些条件?3.如何解释民族体形成的特殊现象?如果以上问题得到准确解释,那么这个命题无疑是正确的。 为什么要从部落体与民族体的区别入手呢?这是因为它涉及到民族形成的分期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认识很混乱,一曰形成于部落瓦解前,即氏族、部落民族论(这个观点有几个不同的分期法);二曰形成于部落及其联盟的基础上;三曰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  相似文献   

2.
郎维伟  郎艺 《民族学刊》2011,2(4):25-32,92
考察民族最早的历史起源,一般可以上溯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的演变序列,由部落生成国家和民族两个平行的事物,国家有影响民族的作用。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西藏高原上的藏族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历史起源过程,古代吐蕃奴隶制王朝国家的产生与藏族的形成相伴而生。  相似文献   

3.
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与氏族、部落不同。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是由经济的和社会的纽带联系在一起的血缘群体。氏族联合为大氏族,大氏族又联合为部落。部落是原始社会所特有的人们共和体和社会组织。氏族和部落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统一血统的人们组成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  相似文献   

4.
夏族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夏国家的建立对夏族的形成则起了重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夏族形成的标志,也是夏族名称的来源。 民族是一种历史范畴。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的解体和地缘关系的建立,与基于氏族的部落和部落联盟过渡到基于地缘联系的农村公社上的部落和部落联盟,与后一种部落和部落联盟融合为一个共同的整体相一致的。所以,恩格斯说,当从暂时的需要而结成的临时的部落联盟,发展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  相似文献   

5.
人们一方面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另一方面又分为各种各样的社会-民族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由很小的部落逐步发展为数百万人的民族。现在全世界大约有两千来个民族、部族和部落。他们各自都有其特定的领土、共同的经济利益,使用共同的语言。但是,这些社会-民族划分和国家常常不是一回事。国家要比民族少得多,百分之九十的民族都是组成了多民族国家。下列数字说明了全世界的民族分布情况:约一千六百个民族生活在亚洲或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近一百个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有将近二百五十个,其中苏联  相似文献   

6.
印度的部落     
(一)简介在印度社会制度中部落占很重要的地位,它属于最落后的阶层。在全世界就部落分布而言,印度是部落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印度部落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他们与文明社会的人比,极为落后。人类学家给他们以不同的名称:如土著人、原始民族、山  相似文献   

7.
现代世界大约有2,000个不同民族,其中有些是小到几百人、几十人的部落,有些是大至几亿人的民族。很难说准地球上民族数目到底有多少。问题在于,第一,世界某些地区(特别是非洲)一些民族(或某些民族的某些部分)转化为较大民族共同体的民族结合过程正处于大发展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专家也往往很难确定摆在自己面前的究竟是几个部落或一个部族呢,还是几个部族或一个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分布着许多处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民族。民族是人们社会共同体的特殊形态,是由许多标志的总和来决定的:共同的语言和地域、接近的文化和习惯、共同的历史和法律规范,而在某种场合下又是一个国家。在苏联科学文献中,通常把民族划分三种不同类型。最早的民族类型是原始公社制度特有的部落和部落集团;随着奴隶占有制和封建社会形态的出现,产生了新的民族类型——部  相似文献   

9.
一、部落(племя)和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部落和部族是民族形成之前最早的历史性共同体。通常把部落和部族(也包括民族)称作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共同体,有哪些特殊之处可同其他的历史性共同体:种族的、阶级的、国家的、宗教的等等共同体相区别?为着分清这些特殊之处,就要把部落、部族(也包括民族)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的特点阐述清楚。“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地域”、“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在肃慎系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的社会组织基本处于部落联盟阶段,而渤海则由部族制发展为统一的渤海民族与国家。女真族经历了氏族部落、部族等发展阶段,建立了统一的民族与国家。金朝灭亡以后,留居东北的女真人同样经历了氏族部落、部族的发展历程,最后发展成为统一的民族与国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东北和北方民族或部族中,对其首领通常有"莫贺弗"(bagaput)之称.同一称呼,出现在不同的民族部落中,汉文史籍的译音不完全一致,其内涵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晚清循化厅藏区部落、民族间常因争山、争佃等致人死亡。两造间的赔命价往往在考虑身份的情况下采取一命抵一命原则确定双方人命的短长后按照番例番规赔付。赔命价在部族和民族间有大体标准,但也因循化厅少数民族所居住的不同区域与社会发展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赔命钱是通过向冲突部落部众集体摊派收集的,再通过乡老、部落头人、宗教首领确认支付后结案,或者由官府裁断结案。虽少数民族两造按照番例番规确定命价与清代制定法间存在矛盾与冲突,但赔命价消弭了两造间的纷争,稳定了社会秩序,从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部族”论者在依据斯大林对人类语言发展阶段的分期划分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时,认定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部族”,把民族共同体分为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四种类型和四个发展阶段”。他们用“部族”指称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从而抹煞了人类早期民族与国家同时形成于部落制瓦解之时,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与国家是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民族与国家的继续和发展这一基本事实。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民族”,汉文“部族”是部落和氏族的简称,二者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14.
居住在青海省的各少数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吃尽了部落械斗和民族仇杀的苦.少数民族中的反动分子利用民族、宗教作招牌,煽惑脅迫劳动农牧民群众参加他們所一手制造的部落械斗或民族仇杀,劳动人民出錢、卖命,而他們却从中漁利。远的不說,仅仅解放后的八年中間,由反动牧主制造的“草原糾紛”便达三万多起。同仁县血治部落与加吾崗部落的械斗,便是全省千百件部落械斗中的典型事件之一。同仁的加吾崗乡,是藏族聚居的半农半牧区,由以前的兩个部落合併而成。一个是血治部落,头人是世襲千戶大牧主多日杰,另一个是加吾崗部落,以前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土耳其国土,即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和东伏拉基亚(鲁米利亚),是土耳其人作为一个民族的诞生地。这个民族由两个基本成分组成——从中央亚细亚及中亚迁到安纳托利亚和鲁米利亚的突厥语诸部落和已部分地同这些突厥语部落混合的当地居民。土耳其语起源于突厥诸部落的语言,土耳其民族的名称则起源干他们的共同名称:俄语为турки,土耳其语为тюрки。在俄语的科学术语中,这两个词的含义是不同的:人们把土耳其人本身叫作турки;而把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叫作тюрки,他们是阿塞拜疆人、阿尔泰人、阿  相似文献   

16.
沈坚 《世界民族》2012,(2):79-91
作为一个古代欧洲民族集团,利古里亚人曾活跃于上古时期的地中海北部沿岸一带,内部包括诸多部落,与地中海世界各民族不同程度地有过交往,在该地区的历史上留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对利古里亚人语言和族属背景的解读,古史学界长期曾有不同的认识,实际上应予动态的看待,有一个变化、演进的过程。惟其古远,才见有前印欧底色,而后才又被赋予了印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克留科夫的文章表明,民族理论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民族共同体分类问题,仍有争论。近年来提出了不少民族共同体分类法,但绝大多数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以部落、部族、民族((?))这个著名的三段式为基础的。这个观点最为流行,但我们不能完全同意,因为它们在实质上互不相同。民族共同体的定义有不少,但主要定义的实质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是具有共同文化,一般操同一语言,意识到自己的共同性和与其他同类共同体人们的差异性的人们的总体。  相似文献   

18.
名词含义的区分民族学(Vlkerkunde)本来的含义是研究所谓“原始民族”、部落文化、没有文字的民族或者没有工业的民族。今天则不同,民族学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同于Ethnologie(民族学),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东欧国家,等同于 Ethnographie(民族志)并包括民俗学(Volkskunde)。民族志学是侧重描写的民族学,其任务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某一个民族地区、部落地区或者局部地区的物质或精神文化财富。在英语地区则使用  相似文献   

19.
明、清以来始有青海土人及土人部落。建国后,定青海土人为土族。关于青海土人部落的族属在汉、藏文史籍中都有明确记载,国内外学者亦有考证。所有记载和考证都说明现今的土族是一个以元代蒙古人和蒙古化沙陀人为主,吸收其它民族之成分形成的新型民族。  相似文献   

20.
党项族是以鲜卑部落为统治阶层、以羌族部落为主体的民族。其中心拓拔部是鲜卑秃发部与乞伏部的后裔,在南凉、西秦政权灭亡后,他们加入吐谷浑,出于凸显与当时北方最大鲜卑政权北魏的关系,但又在某方面以示区别的复杂心理,而将部落名改为"拓拔",既与北魏拓跋部音同,而又字异。吐谷浑政权衰亡后,拓拔部进入党项之中,成为其部落中心,并联合了当地的折掘、乙弗等鲜卑部落,共同构成了民族的统治阶层,控制着当地诸羌族部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