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中央决定出兵,毛泽东原打算让林彪去指挥。因为已经派到东北准备参战的十三兵团是四野的部队,林彪熟悉;另外,林彪对东北、朝鲜、苏联情况都比较了解,便于筹划。  相似文献   

2.
徐焰 《领导文萃》2011,(4):48-52
历史雄辩地证明,国际化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然而新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正如毛泽东在出兵前所判断的那样——“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相似文献   

3.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7,(2):126-129
光绪二十年七月,一封来自异国的电报,如同崩在皮肤上的一粒火星,烧灼得已经松懈多年的清帝国政治神经猛一下收缩起来。这一年年初,大清属国朝鲜发生了内乱,请求中国出兵帮助平乱,日本人也借机出兵朝鲜,挑衅中国的宗主权。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日本战败投降,起决定作用的是付出巨大牺牲与代价的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但是前苏联部分史家坚持认为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打败关东军,决定了日本的战败。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苏联出兵东北的原因,客观评价苏联出兵东北的作用与意义,进而对日本战败的决定因素做出公正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兰德公司是世界著名的从事综合性和预测性战略研究的“智库”,被誉为“美国白宫第一智囊”,在学术上独树一帜,素有“兰德学派”之称。兰德公司在战略预测研究中曾完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报告,在世界咨询业中享有较高的信誉。比如,在朝鲜战争期间,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曾预测“中闭将出兵朝鲜”,但这份报告当时未受到美国军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夏楠 《经营管理者》2009,(24):253-253
1950年2月中苏在莫斯科签订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互助条约。8个月后,中国出兵朝鲜战争,并在全国发起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争。在同一年里,远东地区发生的这三件事,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7.
“9·11”后美国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统治世界的欲望,出兵海外、严密控制全球海峡通道,称霸海洋,称霸世界。  相似文献   

8.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纵是有三头六臂,如果任何事情都大包大揽,难免会决策失误。一个企业,无论它有多么强盛,如果重大决策前缺少咨询这个环节,会留下许多隐患,其崩溃也在倾刻之间。在重大决策前,向专门的公司咨询,请专业人员出谋划策十分重要。这里有个事例值得玩味。50年代初,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后来被他们自己称为“在错误的时候、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象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其实,朝鲜战争爆发之前,这些错误本可以避免。当时,有一家咨询公司叫“德林公司”,这家公司曾准备以500万美元(一架战斗机的钱)将一个美国出兵…  相似文献   

9.
朝鲜的核武器与美国的警察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朝鲜核问题缘起从现在公布于世的资料看,人们无法知道朝鲜是从何时起决心研制核武器的。人们可以回忆起,金日成在世时曾于1980年、1986年和1991年先后三次主动提出朝鲜半岛无核化提议,朝鲜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核不扩散条约》,1992年1月20日同韩国签署《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但这不说明问题。因为直到2003年4月下旬中、朝、美北京三方会谈时朝方代表非正式承认自己业已拥有核武器以前,朝鲜一直在声称其核计划完全是为了电力生产(如2003年1月10日朝鲜决定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时,其驻联合国代表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朝鲜目前不会发展核武…  相似文献   

10.
沈志华 《领导文萃》2007,(8):124-128
随着中国和俄国档案文献的解密,苏联和中国领导人在打破朝鲜停战谈判僵局中的作用开始受到注意。但是人们仍然有一些问题不太清楚,例如,究竟是莫斯科迫使北京去结束这场战争的,还是苏联新领导人迎合了毛泽东的停战主张?  相似文献   

11.
在出兵援朝的问题上,林彪主张慎重、反对参战的态度广为人知,但他同时提出了另一个非常高明的出兵方略,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经营管理者》2009,(10):13-13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表达了新中国摆脱屈辱外交的决心和开展外交工作的基本方略。朝鲜停战以后,国际局势有所缓和,新中国的国际威望逐步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提出:“形势是很好的,应该派一些同志去做外交工作,做外交就是做建设工作。”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就是新中国登上国际舞台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也被称为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是诸多大国的地缘政治利益的交汇点,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朝核问题是严重影响人类安全和区域性国际关系的问题,自然也是国际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朝核问题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对朝鲜的敌视政策和东北亚战略与朝鲜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冲突引发的,朝核危机的实质就是朝鲜利用发展核武为筹码与美国博弈,希望彻底解除自己的安全困境。因此为了实现半岛无核化,应当帮助朝鲜重回六方会谈,发挥这个国际平台的作用,同时东北亚各国应当加强与朝鲜的经济贸易往来,帮助朝鲜发展国内经济,利用经济去影响朝鲜,使朝鲜成为负责任的国际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4.
刘卫东 《领导文萃》2009,(24):59-61
美国自建国以来共动用军队两百多次,由美国发动或参加过的主要战争有59次,二战之后的共55次。人们较熟悉的包括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1961年的猪湾登陆、越南战争,1985年入侵格林纳达、1986年空袭利比亚、1989年出兵巴拿马、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5年索马里军事行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以及至今仍酣战不休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近半个世纪里,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斗志旺盛”,难怪世人会得出“美国喜欢打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并具体地说:“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之类。”事实上,领导者从决定大政方针到处理紧急意外事件,乃至拍板解决小的问题,既要为自己、……  相似文献   

16.
朝鲜战争已经过去50多年了,世界各国对其众说纷纭。新中国成立不久就介入这样一场号称“世界大战”的战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引起了各国军界的关注,并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教科书”,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特别是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艺术更是各国军事 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美陆军第一空降师前任师长拉塞尔·D·霍华德上校著述的一篇代表作,文中记述了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从决策到指挥作战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非凡的战略远见。现编译此文,并不表示赞成其中的某些观点,只想用辩证的眼光重温那段光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记:今年2月12日,朝鲜不顾各方反对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094号决议,决定对其实施制裁。之后朝鲜反应很激烈,宣布废除朝鲜停战协定。您认为造成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源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朱伟一 《领导文萃》2009,(18):61-64
《最寒冷的冬天》(The Coldest Winter,Amateurs,2007)是关于朝鲜战争的一本新书,作者戴维·哈尔伯斯坦姆是美国的近代历史读物老牌作家,哈尔伯斯坦姆通过讲述美国参战者个人的故事来介绍朝鲜战争,其中夹叙了他自己的观点。他在书中披露了许多新史料,揭露了美军内部的黑暗、无能和腐败。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以前不便说的事,现在可以说了。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纪念堂是为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而建造的.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以后,中央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纪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毛主席纪念堂于1976年11月24日奠基动工,1977年5月24日竣工落成,1977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时正式接待国内外来宾和广大人民群众瞻仰毛主席遗容。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9,(14):9-9
过去10年来,美国和中国之间尽管充满火药昧,但没有发生爆炸。长期以来,美国视中国人为安全威胁。这不无原因。我们两国在朝鲜战争中交过战,而且中国帮助越南人对付我们。毛泽东的共产主义政权通过提供枪炮鼓励全球的“解放运动”。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新保守派还预测会与一心想算旧账的北京发生新冷战。中国让人捏一把冷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