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来 《求是学刊》2012,39(4):5-11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这种观点同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俞吾金教授的《实践与自由》一书则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来源——作为现代哲学典范的康德哲学.马克思从康德那里继承并推进了“实践”和“自由”两大主题,其哲学体系的本质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薛德震同志在《再谈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学习与探索》一九八二年第六期)一文中,进一步补充了他在《解放的哲学和哲学的解放》一文中的观点,对我们与他商榷的《也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我们十分赞成把这个讨论继续深入下去,以求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理解。分歧的焦点在哪里?我们同薛德震同志分歧的焦点,不在于“唯物史观是怎样产生的”,也不在于“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要创立唯物史观”,更不在于人是否历史的主体,而是在于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首次发表了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一份重要材料,《手稿》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是理所当然的。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新马克思主义”者们,竟然把这样一份仍然是片断状态的、没有最后完成的手稿,说成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主要关节点”,“马克思的中心著作”,“给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全部理论的起源和本来的真正含义,提供了完全新的基础”。根据他们对《手稿》的研究,发现青年马克思是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内在地蕴含着人学维度,但又不能把它等同或归结为人本主义.长期以来,马克思哲学中人的维度之所以被遮蔽,是因为传统教科书所奉行的哲学解释框架的固有缺陷.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才能对人的问题求得合理的解答.马克思在《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著述中,分别从实践和社会关系两种视角对人的本质做了规定.这是两个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视角,如果说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或一级本质,那么由实践活动所形成和派生的社会关系就是人的二级本质或次生本质.实践作为人的“类本质”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即历史地发展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二是指作为历史运动最高目的的、符合人的自由本性的活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或“自由王国”.它们都是马克思意义上的“人类学”概念,前者可称为“历史人类学”,后者可称为“哲学人类学”.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必须涵盖这两种意义的“人类学”概念,否则就难以避免“经济决定论”的指控.而按照“经济决定论”的解释,马克思哲学中人的维度将始终处于被遮蔽之中,不可能获得内在肯定和确认.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所注页码均见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本)中提出了关于“人化的自然”的思想,这不仅一直为美学研究者所重视,而且也开始为哲学研究者所重视。但是,现在有一种看法,比如赖金良同志在《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和《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发表的《“人化的自然”是认识的最终源泉》这两篇文章(以下简称赖文)中提出,认识对象只能是现实的感性世界,即“人化的自然”,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整个外部自然界,并且似乎认为这是马克思在《手稿》中的观点。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究竟什么叫“人化的自然”?翻开《手稿》,我们可以读到:“因为不仅是五官感  相似文献   

6.
作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位“引人注目”的理论家,伊里因科夫在辩证法和认识论研究上提供了创造性的成果.但因其“在列宁《哲学笔记》指导下”开展的研究工作包含着对于传统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挑战,在苏联国内和西方学界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论.回到伊里因科夫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观念东西”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复杂而可贵的理论创新,及其对于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的奠基性作用.得益于三十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反思和深化,伊里因科夫的理论研究也构成了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重要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社会主义者一般把马克思看作一个达尔文主义者,而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则是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的一个必然推论.马克思早年研究黑格尔哲学,但这是在《物种起源》发表以前.李卜克内西曾描述过当时居住在  相似文献   

8.
这篇论文结合作者本人的治学经历,尤其是作者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论文,论述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方面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地推进”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新理解、对马克思哲学发展史的新探索和对马克思哲学来源的新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人性和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中,引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即:历史唯物主义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什么?薛德震同志在他的《解放的哲学和哲学的解放》(载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学习与探索》,以下简称《解放》)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整块钢铁,“首先是从锤炼历史唯物主义这块胚胎开始的;而这块胚胎的核心恰恰就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解放问题。”“‘人’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主题”。对于这种观点,我们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就教于薛德震同志。  相似文献   

10.
<正> 《资本论》是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取得了辉煌成果,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从而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和历史使命,而且大大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使它从假说变成了科学。所以,《资本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离不开《资本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离不开《资本论》。由于马克思生前没有来得及写一本纯哲学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在《资本论》中表现得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更集中,所以研究《资本论》对于深刻理解马  相似文献   

11.
俞建章同志在《“语言变革”质疑——与刘再复同志商榷》(以下简称俞文,见《文学评论》一九八七年第四期)一文中,谈到了刘再复同志的学术报告《新时期文学的高潮》,并指出:“刘再复同志提出‘语言符号正在酝酿一场重要的变革’的出发点及着眼点,都不能说是很准确的。”刘再复同志的报告,笔者未曾读过,故不便评论,现仅就俞文的论点发表一点不同的看法。 一 俞文认为语言的“超稳态”特性是“绝对必需的”:“所谓超稳态,无非就是保守、惰性、不易改变。这种特点,对于社会结构来说,是需要加以改变的东西,而对于语言  相似文献   

12.
胡军良 《唐都学刊》2010,26(6):121-125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最高指导思想。然而,由于70多年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直接受到来自国外的“左”、右两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受斯大林“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曲解的影响,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3年第1期报道:1982年4月,莫斯科大学教师进修学院哲学教研室、苏联哲学协会、《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互联系问题”。B.C.巴鲁林在会上致开幕词。他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联系问题具有现实的客观基础。因为尽管它们处于  相似文献   

14.
“实践唯物主义”概念的由来及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杨耕1.“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为表达自己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区别于其它一切形态的哲学所使用的概念。就其本质而言,“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初步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神圣家族》和《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作存在从"经济事实"出发和从理想化的人的本质出发两个出发点的矛盾,一方面论述了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旧术语、旧形式、旧观点的遗迹。马克思在《手稿》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克服了这些旧遗迹。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不是传统意义的经济学著作,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哲学著作,而是马克思意义上的真正的"历史科学",它通过资本与财富的运动与发展,全方位地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揭示现代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它的真正的思想核心是马克思的现代史观。在马克思的现代史观与马克思的人类史观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把马克思的现代史观看做马克思人类史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对离开现代史观对人类历史作抽象研究。不仅如此,我们还必须把马克思的现代史观看做马克思人类史观的最高表现,是最真、最活的历史唯物主义,因为正是在这里才真正体现着马克思哲学的时代性和人民性。离开了现代史观,我们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因而从一般唯物史观上升到马克思的现代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革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化、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以及在四十年代这10年间的少数其他论著中,人们可以看到他从这些最初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然而,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间的区别的讨论,在这些早期论著的任何一篇中都不曾出现过。马克思在1857—1858年间写的一系列笔记,旨在作为《资本论》的第一个粗略的草稿,这些笔记在马克思去世后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题发表了。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第一次扼要的讨论出现于  相似文献   

18.
“劳动”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本体论(存在论)的意义。无论在《巴黎手稿》或《资本论》中,马克思都把劳动(即人的社会性存在)理解为人类存在于世界的基础和动因,由此得以确立一种区别于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亦即“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柴婷婷 《社科纵横》2008,23(6):113-114
弗洛姆认为,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解中,没有什么观念比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念传播得更为广泛了,因而,弗洛姆批判了对马克思哲学的庸俗唯物主义式的理解,并认为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人本主义哲学.弗洛姆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合理成分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必须清楚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异化问题是多年来国际哲学斗争的焦点。自一九三二年首次发表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以来,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异化热”久兴不衰,一直是各种哲学流派竞相争议的主题。资产阶级哲学家和修正主义学者抓住异化不放,大作文章,肆意歪曲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学说中的意义和地位。他们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异化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