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动山区社会学研究,促进山区社会发展,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浙江林学院山区社会发展研究室联合发起组织的“′95山区社会学学术讨论会”1995年6月23日在浙江林学院召开,30余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山区社会学”的名称,并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达成了共识: 一、山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与会者认为山区社会学是以山地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山地社区的生活、结构、功能、问题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分支社会学。山地社区不同于地理学认定的山地地理单元,而是一个自然人文综合体。山地社区的类型划分符合美国社会学帕克的社区定义。它不仅仅是农村社区,而是包括农村、城镇的一个综合型社区,它的研究内容不能被农村社会学所完全概括。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社会学的重建自酝酿实施至今已20年,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科学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也历近15年。与家庭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区研究等一些成熟的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发展有所不同,科学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前后受到了不同学科的推动、渗透以及挑战。直接从反映学界、学者的动向和成果最为迅捷的相关专业学术刊物入手,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地厘清科学社会学既往的历程,包括其内容特质,当有助于人们明确这一学科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尤其社会学家在其中的任务和作用。一、学科的基本情况中国社会学自1979…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学这个在中国恢复不久的学科,又受到挑战,又有人说,社会学这个学科,不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应把社会学的一些专业改为“劳动就业”、“社会行政”、“社会政策”、“公共关系”、“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等,以利于学科的生存。甚至有人建议,干脆把社会学改为改革开放社会学,社会学师生“下海”去,作为社会实践,似乎社会学又遇到了能否生存的厄运。 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之能够建立,一百多年来能够在世界各国得到发展和巩固,自有其学科的理论架构和科学的方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社会学在我国中止了三十多年,恢复十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35年拉德克利夫-布朗在燕京大学讲学为线索,重构了以吴文藻为代表的中国功能学派对布朗理论的引进与变异过程。中国功能学派出于实用主义立场,以及对“社会”概念的不同阐释,而对布朗的整体社会观加以变异。这种变异影响了中国功能学派对社区研究法的理解。中国经验也影响了布朗本人的人类学理论及方法论,本文同时关注布朗将中国社会思想结合入人类学理论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学是研究企业组织的内在社会机制和外部社会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并认为这一定义既体现了社会学研究企业的特殊视角,又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其学科特点、界定其学科内容和说明其学科历史。此文既论述了企业社会学与企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具有相同研究客体的学科的区别,又论述了企业社会学与经济社会学、工业社会学等具有相同学术视角的学科的区别。本文认为,企业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或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即“企业中的社会”和“社会中的企业”;企业社会学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轨迹,即独立发展轨迹和混合发展轨迹,而中国企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应该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2 0 0 0年 6月 2 6 -2 7日在清华园内召开了标志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恢复学系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题为“问题与方法面向 2 1世纪的中国社会学”。来自国内外的社会学和相关学科研究人员 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提交的 2 7篇学术论文均属近年中国社会学研究水平较高的成果。在历时两天的会议中 ,与会学者就 5个相关议题经济与社会、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文化的生产、社会分层与流动、面向日常生活实践的定性研究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何借鉴国外社会学的前沿性研究方法及社会学之外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用于研…  相似文献   

7.
潘允康  桂慕梅 《城市》2013,(12):75-79
中国社会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社会学学科的建设与学科研究的规划协调工作,每年举行的年会集中呈现了科研人员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反映了中国社会学的科研动态。不久前,“中国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以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首席专家潘允康为召集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负责筹划,  相似文献   

8.
一、体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体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历史与母体学科相比,并不算太短。因为早在19世纪末,也就是在社会学奠基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A.Comte)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的60年之后,在美国就有人以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体育了。杰布林(C.zuebein)  相似文献   

9.
在考察近年对妇女问题的社会学研究时,笔者注意到两个问题:第一,与中国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妇女研究呈现出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即社会在哪个时期提出哪些问题,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就转向哪个方面。从对现实问题的揭示及广泛地采用了一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看,近年有关妇女研究的绝大多数文章都可归入社会学研究的大范畴内。但较之“妇女文学”、“妇女心理学”、“妇女史”等具有相当成熟度的学科来看,妇女社会学可以说尚未从一般社会学和妇女问题的讨论中独立出来而成形。  相似文献   

10.
在重建社会学的又一阶段,社会学的中国化问题被作为一项重大的理论课题提到了社会学研究的议事日程上,这表明这门学科的发展在中国开始进入一个更深入的层次。本文拟对“社会学中国化”的科学含意及其实现途径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社会学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11.
概观2004年已经发表或出版的社会学研究著述与调查文献,我国社会学研究的整体面貌呈现出既有延承又有转折的鲜明特征,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与时政密切结合在2004年的社会学研究中,相当部分的研究在选题上与时政联系紧密,新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学科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取向影响较大,这体现了社会学研究对社会生活实践的敏感性。党的十六大和去年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命题,为社会学研究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课题。有数篇论文分别就“小康社会”的社会思想史源流“、小康社会”与…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关系比较复杂,两者是不是一个二元对立?它们是血亲还是仇家?似乎也难一言定夺。显然今天的文化研究对社会学构成了挑战。但挑战并不必然意味着后来居上。事实上,许多文化研究学者本人就是社会学家,许多社会学家也同样在从事文化研究。但是差别毕竟存在,社会学作为“社会”的话语,必然有它的特定语境或者说本土性。以文化研究为伯明翰的传统,我们发现它对于社会学,特别是美国的社会学传统,是多有言所不及的。一般来说,在澳大利亚这样一些学科分野比较模糊的国家,文化研究和社会学融合较好。而像美国这样学科分类明晰,文化研究叉大都在人文学科里安营扎寨,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的关系就比较见出分歧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丁元竹、江汛清同志在《社会学和人类学对“社区”的界定》一文中阐述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对“社区”概念的不同评价。认为我国社会学界关于“社区”的界定不仅是清楚的,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概念同其它概念一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社区”概念的变化反映了社会自身的变化和人们对“社区”认识的深化。“社区”概念的变化并不妨碍传统的社区研究方法的使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存在。恰恰相反,把“社区”理解为空间结构中的一个环节的观点反倒带来了许多理论上的混乱。作者最后提出了认识“社区”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社会学史论,认为在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中,应注意学科化的社会学与非学科化的社会研究的区分。前者发展迟缓,却在中国社会学中占主导地位;后者与现实政治息息相关,其典型是乡村建设运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上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的。社会研究的领域十分宽泛,其历史应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中国社会学史的上限应以1898年为宜,下限暂定在1978年。其间,1911、1919、1928、1949,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年代,但不宜作为划分中国社会学阶段的天然界标。30年代“中国化”口号的提出,不是以有否“奴化的感觉”为转移,而是以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为前提。社会学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学的应用过程。这个过程远未完结。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五年元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天津召开了“经济社会学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天津社会学学会主持召开的。与会者就在我国建立经济社会学的必要性、可能性,经济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当前应该研究的主要课题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者一致认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要达到协  相似文献   

16.
质性研究方法刍议:来自社会性别视角的探索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中国社会学的开端和发展与 19世纪以来中国艰难坎坷的命运有关。究其学科学术传统 ,它有一个始于西方却不局限于西方的传统 ,一个由个人的、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出发的传统和一个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的传统 ;① 社会学在中国传入之初 ,人类学的传统由社会学出走 ,另立门户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②195 0年代 ,社会学被指为“资产阶级伪科学” ,社会学系遭关闭 ,直到 1979年为止 ,社会学的系统教学和研究中断了近 30年。其间 ,思辨性的论证、由理论到理论的论著取代了具体研究。 1978年社会学恢复、重建之后 ,由于初期主要的、大…  相似文献   

17.
学术争鸣,是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探索真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刊在1986年的《发刊词》中就曾宣言:“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社会学的理论、历史、方法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以服务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事业,这就是本刊的根本宗旨。”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学尚处于恢复不久的草创阶段,大家忙于学科的基础建设,还很难进行独创性的研究和学术争鸣。条件不成熟,争鸣也就未能及时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一(一)对“经济社会学”内涵的重新认识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经历一定的历史过程。熊彼特是“经济社会学”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在《经济分析史》中提出“经济社会学”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经济制度”的科学。但熊彼特的“经济社会学”更多地强调经济,而与现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学并不一致。即使就经济学而言,“经济”制度最初指罗马社会的家庭管理(“Oikos”);而熊彼特的纯粹经济学概念则过于狭隘。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从来就不是线性的,而是经历了无数曲折和往复,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各个时代的基本假设和定义。对于“经济社会学”自身含义…  相似文献   

19.
家庭与社会变迁——当代西方家庭史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家庭史研究成了西方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在方法论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把家庭史与社会变迁结合起来考察,尤其是研究家庭演变与近现代社会形成的关系,从家庭变革的内部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力;形成了一些理论模式和研究流派,如“生命进程”论、“家庭策略”、“原始工业化”等。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家庭史学建设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社会公正,优化社会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获得社会学在和谐社会方面的话语权?如何能够使社会学对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应当立足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以社会学特有的视角和特有的解释力来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这样,社会学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优势就能够充分地显示出来。具体来说,社会学完全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十分重要的和谐社会研究成果。一、以社会阶层结构研究为依托向外拓展第一,需要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进行“逐层递进”的多层面研究。现在中国只要一提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各个阶层的聚焦点往往都放到收入差距上。其实收入差距过大现象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